使用Beego和MySQL实现帖子和评论的应用,并进行接口测试(附源码和代码深度剖析)
文章目录
- 小项目介绍
- 源码分析
- main.go
- router.go
- models/user.go
- models/Post.go
- models/comment.go
- controllers/post.go
- controllers/comment.go
- 接口测试
- 测试增加帖子
- 测试查看帖子
- 测试增加评论
- 测试查看评论
小项目介绍
经过对需求的分析,我增加了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增加了user
用户,因为我考虑到帖子或者是评论(跟回帖差不多)都会有作者,主要的功能有增加帖子、查看所有或单个帖子、增加评论、查看某个帖子的所有评论或单个评论。数据我是将它存在数据库中,而不是内存中。
首先终端运行bee api apiname
新建一个beego项目,api
命令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实现API应用。
在IDE打开生成的项目,并配置app.conf
中关于数据库的部分。
数据库我选用MySQL
,app.conf
文件如下:
appname = post
httpport = 8080
runmode = dev
autorender = false
copyrequestbody = true
EnableDocs = trueusername = root
password =
host = 127.0.0.1
port = 3306
database = post
数据库命名为post
,因此我先在Navicat
软件中创建该数据库,编码规则为utf8mb4
,以方便后续操作。
最后的项目结构如下:
conf
文件夹包含项目配置文件,controllers
文件夹负责处理业务逻辑,models
文件夹与数据库模型相关,routers
文件夹包含项目的所有路由,tests
文件夹含有测试文件,而在本篇文章我打算使用postman
来进行接口测试。
源码分析
接下来对每个文件进行源码展示与分析。
main.go
package mainimport ("fmt""github.com/beego/beego/v2/client/orm""github.com/beego/beego/v2/server/web"_ "github.com/go-sql-driver/mysql""github.com/prometheus/common/log"_ "post/models"_ "post/routers"
)func init() {username, _ := web.AppConfig.String("username")password, _ := web.AppConfig.String("password")host, _ := web.AppConfig.String("host")port, _ := web.AppConfig.String("port")database, _ := web.AppConfig.String("database")datasource := fmt.Sprintf("%s:%s@tcp(%s:%s)/%s?charset=utf8mb4&loc=Local", username, password, host, port, database)err := orm.RegisterDataBase("default", "mysql", datasource)if err != nil {log.Fatal(err)}err = orm.RunSyncdb("default", false, true)if err != nil {log.Fatal(err)}}func main() {orm.RunCommand()web.Run()
}
- 导入包: 代码开始时导入了一些必要的包:
- “fmt” 用于格式化的输入输出。
- “github.com/beego/beego/v2/client/orm” 是 Beego ORM 包。
- “github.com/beego/beego/v2/server/web” 是 Beego Web 服务器包。
- “github.com/go-sql-driver/mysql” 是 MySQL 数据库驱动。
- “github.com/prometheus/common/log” 用于日志记录。
- “post/models” 和 “post/routers” 用于导入模型和路由配置。 (这些仅用于副作用,因为它们可能在初始化过程中注册模型和路由。)
init()
函数:init()
函数在程序启动时自动调用。在这个函数中,代码使用Beego
配置读取了MySQL
数据库的凭据(用户名、密码、主机、端口和数据库名),并构建了连接数据库的数据源字符串。datasource
变量包含连接字符串。
然后,代码使用 orm.RegisterDataBase()
函数将 MySQL 数据库注册到 Beego ORM 中。此函数的参数为:
- “default”:这是数据库连接的别名,在应用的其他部分中会以 “default” 作为引用。
- “mysql”:MySQL 数据库的驱动名称。
datasource
:之前构建的数据源字符串。
接下来,调用 orm.RunSyncdb()
函数,根据 post/models
包中的模型定义来创建数据库表。此函数的参数为:
- “default”:用于创建表的数据库连接别名。
false
:此参数指示是否在创建新表之前删除现有表。在这里设置为false
,表示不会删除现有表。true
:此参数指示是否在表不存在时创建表。设置为true
,所以会在表不存在时创建它们。
- main() 函数:
main()
函数是程序的入口点。它调用了两个函数:
orm.RunCommand()
:此函数解析与 ORM 相关的命令行参数,并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它可以根据 ORM 配置生成模型文件、控制器或数据库迁移脚本。web.Run()
:此函数启动 Beego Web 服务器,并处理传入的 HTTP 请求。
该应用程序会监听传入的 HTTP 请求,默认端口为 8080,将其路由到适当的控制器动作,这些动作在路由配置中定义。
router.go
package routersimport ("github.com/beego/beego/v2/server/web""post/controllers"
)func init() {web.Router("/post", &controllers.PostController{}, "get:PostList;post:PostAdd")web.Router("/comment", &controllers.CommentController{}, "get:CommentList;post:CommentAdd")}
这段代码定义了 Beego 框架中的路由配置。路由配置用于将不同的 URL 路径映射到相应的控制器和处理函数上。
让我们来解释一下这段代码:
- 导入包: 代码中导入了两个包:
- “github.com/beego/beego/v2/server/web”:这是 Beego 框架的 Web 服务器包,用于设置路由和处理 HTTP 请求。
- “post/controllers”:这是自定义的控制器包,用于处理不同的请求。
- init() 函数:
init()
函数在该包被导入时自动调用。在此函数中,我们定义了两个路由规则:
-
第一个路由规则:
web.Router("/post", &controllers.PostController{}, "get:PostList;post:PostAdd")
web.Router("/post"
:这表示将路径 “/post” 映射到后面的控制器和处理函数上。&controllers.PostController{}
:这是PostController
的实例,用于处理与 “/post” 路径相关的请求。"get:PostList;post:PostAdd"
:这是路由规则字符串,它指定了请求方法和对应的处理函数。在这里,“get:PostList” 表示将 GET 请求映射到PostController
的PostList
方法上,“post:PostAdd” 表示将 POST 请求映射到PostController
的PostAdd
方法上。
-
第二个路由规则:
web.Router("/comment", &controllers.CommentController{}, "get:CommentList;post:CommentAdd")
web.Router("/comment"
:这表示将路径 “/comment” 映射到后面的控制器和处理函数上。&controllers.CommentController{}
:这是CommentController
的实例,用于处理与 “/comment” 路径相关的请求。"get:CommentList;post:CommentAdd"
:这是路由规则字符串,指定了请求方法和对应的处理函数。“get:CommentList” 表示将 GET 请求映射到CommentController
的CommentList
方法上,“post:CommentAdd” 表示将 POST 请求映射到CommentController
的CommentAdd
方法上。
models/user.go
package modelsimport ("github.com/beego/beego/v2/client/orm""time"
)type User struct {Id int `orm:"pk;auto"`Name string `orm:"description(用户名)"`Posts []*Post `orm:"reverse(many)"`Comments []*Comment `orm:"reverse(many)"`CreateTime time.Time `orm:"auto_now_add;type(datetime);description(创建时间)"`
}func init() {// 需要在init中注册定义的modelorm.RegisterModel(new(User), new(Post), new(Comment))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三个数据模型:User、Post、和Comment,并使用 Beego ORM 包进行了注册。
让我们逐步解释这段代码:
- 导入包: 代码中导入了两个包:
- “github.com/beego/beego/v2/client/orm”:这是 Beego ORM 包,用于进行数据库操作和对象关系映射。
- “time”:这是 Go 标准库中的时间包,用于处理时间相关的操作。
- User 结构体: 定义了名为 User 的结构体,表示数据库中的用户表。
Id int orm:"pk;auto"
:Id 字段是主键,“pk” 表示主键,“auto” 表示自增。Name string orm:"description(用户名)"
:Name 字段是用户名字段,“description(用户名)” 是对字段的描述。Posts []*Post orm:"reverse(many)"
:Posts 是用户与帖子之间的一对多反向关系,表示一个用户可以有多个帖子。Comments []*Comment orm:"reverse(many)"
:Comments 是用户与评论之间的一对多反向关系,表示一个用户可以有多个评论。CreateTime time.Time orm:"auto_now_add;type(datetime);description(创建时间)"
:CreateTime 字段是创建时间字段,“auto_now_add” 表示在创建新记录时自动设置为当前时间,“type(datetime)” 表示字段类型为 datetime,“description(创建时间)” 是对字段的描述。
- init() 函数:
init()
函数在包被导入时自动调用。在这里,代码调用orm.RegisterModel()
函数来注册定义的模型,以便在应用程序运行时与数据库表进行映射。
orm.RegisterModel(new(User), new(Post), new(Comment))
:注册 User、Post、和 Comment 三个模型,这样 Beego ORM 就知道它们的结构和与数据库表之间的映射关系。
models/Post.go
package modelsimport "time"type Post struct {Id int `orm:"pk;auto"`Title string `orm:"description(帖子标题)"`Content string `orm:"size(4000);description(帖子内容)"`ReadNum int `orm:"description(阅读量);default(0)"`Author *User `orm:"rel(fk);description(作者)"`Comments []*Comment `orm:"reverse(many);description(评论)"`CreateTime time.Time `orm:"auto_now_add;type(datetime);description(创建时间)"`
}func PostData(posts []Post) (data []interface{}) {for _, post := range posts {data = append(data, map[string]interface{}{"id": post.Id,"title": post.Title,"author": post.Author.Name,"content": post.Content,"read_num": post.ReadNum,"create_time": post.CreateTime.Format("2006-1-2 15:04"),})}return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Post
的数据模型,并提供了一个函数 PostData
,用于将 Post
结构体的数据转换为特定格式的数据。
让我们来逐步解释这段代码:
Post
结构体:Post
是一个数据模型,表示数据库中的帖子表。
Id int orm:"pk;auto"
:Id
字段是主键,“pk” 表示主键,“auto” 表示自增长。Title string orm:"description(帖子标题)"
:Title
字段是帖子标题字段,“description(帖子标题)” 是对字段的描述。Content string orm:"size(4000);description(帖子内容)"
:Content
字段是帖子内容字段,“size(4000)” 表示字段最大长度为 4000,“description(帖子内容)” 是对字段的描述。ReadNum int orm:"description(阅读量);default(0)"
:ReadNum
字段是阅读量字段,“description(阅读量)” 是对字段的描述,“default(0)” 表示默认值为 0。Author *User orm:"rel(fk);description(作者)"
:Author
字段是一个指向User
结构体的外键关联字段,表示这篇帖子的作者。Comments []*Comment orm:"reverse(many);description(评论)"
:Comments
字段是一个指向Comment
结构体的一对多反向关联字段,表示这篇帖子可以有多条评论。CreateTime time.Time orm:"auto_now_add;type(datetime);description(创建时间)"
:CreateTime
字段是创建时间字段,“auto_now_add” 表示在创建新记录时自动设置为当前时间,“type(datetime)” 表示字段类型为 datetime,“description(创建时间)” 是对字段的描述。
PostData
函数:PostData
函数接收一个[]Post
切片,该切片包含多个Post
结构体。函数的目的是将这些结构体的数据转换为一个特定格式的切片[]interface{}
。
在函数中,通过遍历 posts
切片,将每个 Post
结构体的字段值存储在一个 map[string]interface{}
中,然后将该 map
添加到 data
切片中。
具体转换的字段如下:
- “id”: 帖子的
Id
字段。 - “title”: 帖子的
Title
字段。 - “author”: 帖子的作者的姓名,通过访问
post.Author.Name
获取。 - “content”: 帖子的
Content
字段。 - “read_num”: 帖子的
ReadNum
字段。 - “create_time”: 帖子的
CreateTime
字段,格式化为形式类似 “2006-1-2 15:04” 的字符串。
最后,函数返回转换后的 data
切片。
models/comment.go
package modelsimport "time"type Comment struct {Id int `orm:"pk;auto"`Content string `orm:"size(4000);description(评论内容)"`Post *Post `orm:"rel(fk);description(帖子外键)"`Author *User `orm:"rel(fk);description(评论人)"`CreateTime time.Time `orm:"auto_now_add;type(datetime);description(创建时间)"`
}func CommentData(comments []Comment) (data []interface{}) {for _, comment := range comments {data = append(data, map[string]interface{}{"id": comment.Id,"author": comment.Author.Name,"content": comment.Content,"create_time": comment.CreateTime.Format("2006-1-2 15:04"),})}return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Comment
的数据模型,并提供了一个函数 CommentData
,用于将 Comment
结构体的数据转换为特定格式的数据。
让我们逐步解释这段代码:
Comment
结构体:Comment
是一个数据模型,表示数据库中的评论表。
Id int orm:"pk;auto"
:Id
字段是主键,“pk” 表示主键,“auto” 表示自增长。Content string orm:"size(4000);description(评论内容)"
:Content
字段是评论内容字段,“size(4000)” 表示字段最大长度为 4000,“description(评论内容)” 是对字段的描述。Post *Post orm:"rel(fk);description(帖子外键)"
:Post
字段是一个指向Post
结构体的外键关联字段,表示该评论所属的帖子。Author *User orm:"rel(fk);description(评论人)"
:Author
字段是一个指向User
结构体的外键关联字段,表示该评论的作者。CreateTime time.Time orm:"auto_now_add;type(datetime);description(创建时间)"
:CreateTime
字段是创建时间字段,“auto_now_add” 表示在创建新记录时自动设置为当前时间,“type(datetime)” 表示字段类型为 datetime,“description(创建时间)” 是对字段的描述。
CommentData
函数:CommentData
函数接收一个[]Comment
切片,该切片包含多个Comment
结构体。函数的目的是将这些结构体的数据转换为一个特定格式的切片[]interface{}
。
在函数中,通过遍历 comments
切片,将每个 Comment
结构体的字段值存储在一个 map[string]interface{}
中,然后将该 map
添加到 data
切片中。
具体转换的字段如下:
- “id”: 评论的
Id
字段。 - “author”: 评论的作者的姓名,通过访问
comment.Author.Name
获取。 - “content”: 评论的
Content
字段。 - “create_time”: 评论的
CreateTime
字段,格式化形式类似为 “2006-1-2 15:04” 的字符串。
最后,函数返回转换后的 data
切片。
controllers/post.go
package controllersimport ("github.com/beego/beego/v2/client/orm""github.com/beego/beego/v2/server/web""post/models"
)type PostController struct {web.Controller
}func (c *PostController) PostList() {o := orm.NewOrm()postId, _ := c.GetInt("post_id", 0)if postId == 0 {var posts []models.Postif _, err := o.QueryTable(new(models.Post)).RelatedSel().All(&posts); err == nil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200, "count": len(posts), "data": models.PostData(posts)}c.ServeJSON()} else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获取帖子列表失败"}c.ServeJSON()}} else {var post models.Postqs := o.QueryTable(new(models.Post)).Filter("id", postId)if err := qs.RelatedSel().One(&post); err == nil {// 阅读数+1qs.Update(orm.Params{"read_num": post.ReadNum + 1})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200, "data": models.PostData([]models.Post{post})}c.ServeJSON()} else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获取帖子失败"}c.ServeJSON()}}
}func (c *PostController) PostAdd() {title := c.GetString("title")content := c.GetString("content")author := c.GetString("author_id")if title == "" || content == "" || author == ""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参数错误"}c.ServeJSON()return}o := orm.NewOrm()user := models.User{}if err := o.QueryTable(new(models.User)).Filter("id", author).One(&user); err != nil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用户不存在"}c.ServeJSON()return}post := models.Post{Title: title,Content: content,Author: &user,}if _, err := o.Insert(&post); err == nil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200, "msg": "添加帖子成功"}} else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添加帖子失败"}}c.ServeJSON()}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PostController
的控制器,并实现了两个处理函数:PostList()
和 PostAdd()
,用于处理与帖子相关的请求。
让我们逐步解释这段代码:
- 导入包: 代码中导入了一些包:
- “github.com/beego/beego/v2/client/orm”:这是 Beego ORM 包,用于进行数据库操作和对象关系映射。
- “github.com/beego/beego/v2/server/web”:这是 Beego Web 服务器包,用于处理请求和响应。
- “post/models”:这是自定义的
models
包,用于操作数据模型。
PostController
结构体:PostController
是一个控制器结构体,继承了web.Controller
。PostList()
函数:PostList()
是一个处理函数,用于获取帖子列表或单个帖子详情。
- 首先,通过
orm.NewOrm()
创建一个新的 ORM 对象o
,用于进行数据库操作。 - 检查是否有
post_id
参数,如果没有,则返回帖子列表。在数据库中查询所有的帖子,并使用models.PostData()
函数将帖子列表转换成特定格式的数据。 - 如果有
post_id
参数,表示要获取单个帖子的详情。在数据库中查询该post_id
对应的帖子,并将其阅读数加 1,然后将帖子详情转换成特定格式的数据。 - 最后,将处理结果以 JSON 格式返回。
PostAdd()
函数:PostAdd()
是一个处理函数,用于添加新的帖子。
- 获取请求参数
title
、content
和author_id
,如果这些参数有为空的情况,则返回参数错误。 - 创建一个新的 ORM 对象
o
,用于进行数据库操作。 - 根据
author_id
查询对应的用户,如果用户不存在,则返回用户不存在的错误。 - 创建一个新的
Post
结构体,填充帖子的标题、内容和作者。 - 将帖子插入数据库,如果插入成功,则返回添加帖子成功的消息,否则返回添加帖子失败的消息。
- 最后,将处理结果以 JSON 格式返回。
controllers/comment.go
package controllersimport ("github.com/beego/beego/v2/client/orm""github.com/beego/beego/v2/server/web""post/models"
)type CommentController struct {web.Controller
}func (c *CommentController) CommentList() {o := orm.NewOrm()postId, _ := c.GetInt("post_id", 0)commentId, _ := c.GetInt("comment_id", 0)if postId == 0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参数错误"}c.ServeJSON()return}if commentId == 0 {var comments []models.Commentif _, err := o.QueryTable(new(models.Comment)).RelatedSel().Filter("post_id", postId).All(&comments); err == nil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200, "count": len(comments), "data": models.CommentData(comments)}c.ServeJSON()} else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获取评论列表失败"}c.ServeJSON()}} else {var comment models.Commentif err := o.QueryTable(new(models.Comment)).Filter("id", commentId).RelatedSel().One(&comment); err == nil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200, "data": models.CommentData([]models.Comment{comment})}c.ServeJSON()} else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获取评论失败"}c.ServeJSON()}}
}func (c *CommentController) CommentAdd() {postId := c.GetString("post_id")content := c.GetString("content")author := c.GetString("author_id")if postId == "" || content == "" || author == ""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参数错误"}c.ServeJSON()return}o := orm.NewOrm()user := models.User{}post := models.Post{}if err := o.QueryTable(new(models.User)).Filter("id", author).One(&user); err != nil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用户不存在"}c.ServeJSON()return}if err := o.QueryTable(new(models.Post)).Filter("id", postId).One(&post); err != nil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帖子不存在"}c.ServeJSON()return}comment := models.Comment{Content: content,Post: &post,Author: &user,}if _, err := o.Insert(&comment); err == nil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200, "msg": "添加评论成功"}} else {c.Data["json"] = map[string]interface{}{"code": 400, "msg": "添加评论失败"}}c.ServeJSON()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CommentController
的控制器,并实现了两个处理函数:CommentList()
和 CommentAdd()
,用于处理与评论相关的请求。
让我们逐步解释这段代码:
- 导入包: 代码中导入了一些包:
- “github.com/beego/beego/v2/client/orm”:这是 Beego ORM 包,用于进行数据库操作和对象关系映射。
- “github.com/beego/beego/v2/server/web”:这是 Beego Web 服务器包,用于处理请求和响应。
- “post/models”:这是自定义的
models
包,用于操作数据模型。
CommentController
结构体:CommentController
是一个控制器结构体,继承了web.Controller
。CommentList()
函数:CommentList()
是一个处理函数,用于获取评论列表或单个评论详情。
- 首先,通过
orm.NewOrm()
创建一个新的 ORM 对象o
,用于进行数据库操作。 - 检查是否有
post_id
参数和comment_id
参数,如果post_id
参数为空,则返回参数错误。 - 如果
comment_id
参数为空,则返回帖子的评论列表。在数据库中查询post_id
对应的帖子的所有评论,并使用models.CommentData()
函数将评论列表转换成特定格式的数据。 - 如果
comment_id
参数不为空,则表示要获取单个评论的详情。在数据库中查询该comment_id
对应的评论,并将其转换成特定格式的数据。 - 最后,将处理结果以 JSON 格式返回。
CommentAdd()
函数:CommentAdd()
是一个处理函数,用于添加新的评论。
- 获取请求参数
post_id
、content
和author_id
,如果这些参数有为空的情况,则返回参数错误。 - 创建一个新的 ORM 对象
o
,用于进行数据库操作。 - 根据
author_id
查询对应的用户,如果用户不存在,则返回用户不存在的错误。 - 根据
post_id
查询对应的帖子,如果帖子不存在,则返回帖子不存在的错误。 - 创建一个新的
Comment
结构体,填充评论的内容、帖子和作者。 - 将评论插入数据库,如果插入成功,则返回添加评论成功的消息,否则返回添加评论失败的消息。
- 最后,将处理结果以 JSON 格式返回。
接口测试
运行该beego项目,命令为bee run
,然后使用postman
软件进行接口测试。
首先我在数据库插入了两条用户数据,方便后续的接口测试:
测试增加帖子
在表单输入正确的参数:
在表单输入错误的参数(没有提交content
):
增加帖子接口测试成功。
测试查看帖子
不加参数,查询所有帖子:
加入post_id
参数,查询单个帖子:
查看帖子接口测试成功。
测试增加评论
如果用户不存在:
如果帖子不存在:
如果缺少参数:
增加评论接口测试成功。
测试查看评论
查看某个帖子的所有评论:
查看某个帖子的某条评论:
不传入post_id
:
传入不存在的post_id
显示没有评论(也可以修改代码,返回帖子不存在的消息):
查看评论接口测试成功。
相关文章:

使用Beego和MySQL实现帖子和评论的应用,并进行接口测试(附源码和代码深度剖析)
文章目录 小项目介绍源码分析main.gorouter.gomodels/user.gomodels/Post.gomodels/comment.gocontrollers/post.gocontrollers/comment.go 接口测试测试增加帖子测试查看帖子测试增加评论测试查看评论 小项目介绍 经过对需求的分析,我增加了一些额外的东西&#x…...

物联网潜在的巨大价值在于大数据分析
物联网潜在的巨大价值在于大数据分析 从数据里去挖掘市场或者用户的精准需求。 往小的说,后台可以统计用户家里各各插座一年甚至更久的用电情况,这些数据也可以通过app或者小程序展现给用户。 用户可以很直观看到自己一年的用电情况,哪个家…...

SSL原理详解
SSL协议结构: SSL协议分为两层,下层为SSL记录协议,上层为SSL握手协议、SSL密码变化协议和SSL警告协议。 1.下层为SSL记录协议,主要作用是为高层协议提供基本的安全服务 建立在可靠的传输之上,负责对上层的数据进行分块…...
linux下的etc目录代表什么意思
在Linux系统中,/etc目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它包含了系统的配置文件和相关的配置信息。下面是一些/etc目录中常见的文件和目录: 1. /etc/passwd:此文件包含了所有用户账户的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ID、用户所属的组I…...
iOS 两种方式设置状态栏
1、ios9.0以前设置状态栏字体颜色 ///白色 [[UIApplication sharedApplication]setStatusBarStyle:UIStatusBarStyleLightContent]; ///黑色 [[UIApplication sharedApplication]setStatusBarStyle:UIStatusBarStyleDefault]; 会看到如下提示: setStatusBarSty…...
html5:webSocket 基础使用
一、理解 HTML5 WebSocket HTML5 WebSocket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协议,它能够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实时的双向通信通道,使得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高效、快速和可靠。相比传统的HTTP协议,WebSocket协议使用更少的网络开销…...

html学习10-----总结(完)
<!DOCTYPE html> <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html总结</title></head><body><h1>HTML总结</h1><br/><h2>文本格式化</h2><hr/><p><b>粗体文本<…...
Spring使用P命名空间实现注入数值信息-----Spring框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p"x…...

windows环境下安装RabbitMQ
一、RabbitMq简介1.1消息队列中间件简介消息队列中间件是分布式系统中重要的组件,主要解决应用耦合,异步消息,流量削锋等问题实现高性能,高可用,可伸缩和最终一致性[架构] 使用较多的消息队列有 ActiveMQ(安全)&#x…...

Java源码规则引擎:jvs-rules决策流的自定义权限控制
规则引擎用于管理和执行业务规则。它提供了一个中央化的机制来定义、管理和执行业务规则,以便根据特定条件自动化决策和行为。规则引擎的核心概念是规则。规则由条件和动作组成。条件定义了规则适用的特定情况或规则触发的条件,而动作定义了规则满足时要…...
Python-字符串的世界
Python字符串的世界 在Python编程中,字符串(String)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类型,用于表示文本信息。字符串可以包含字母、数字、特殊字符以及空格,它们在编程中被广泛用于文本处理、格式化输出、字符串匹配等各种场景。…...

使用上 Spring 的事件机制
本文主要是简单的讲述了Spring的事件机制,基本概念,讲述了事件机制的三要素事件、事件发布、事件监听器。如何实现一个事件机制,应用的场景,搭配Async注解实现异步的操作等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pring的事件机制的基本概念 …...
Linux安装QT
//进入qt安装包路径 cd qt安装包路径 //修改权限 sudo chmod x qt-opensource-linux-x64-5.14.2.run //运行qt安装包 sudo ./qt-opensource-linux-x64-5.14.2.run //安装编译器 sudo apt-get install gcc g //安装编译工具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安装Op…...

如何用arduino uno主板播放自己想要的曲子。《我爱你中国》单片机版本。
目录 一.效果展示 二.基本原理 三.电路图 四.代码 一.效果展示 arduino播放《我爱你中国》 二.基本原理 利用arduino uno单片机实现对蜂鸣器振动频率的调节,基于PWM控制系统通过代码实现控制。 三.电路图 四.代码 //main.uno #define Buzzer 2int PotBuffer …...

redis入门2-命令
Redis的基本数据类型 redis的基本数据类型(value): string,普通字符串 hash(哈希),适合存储对象 list(列表),按照插入顺序排序,可以由重复的元素 set(无序集合),没有重复的元素 sorted set(有序集合)&…...

Typescript 枚举类型
枚举是用来表示一组明确的可选值列表 // enum是枚举类型的关键字 //枚举如果不设置值,默认从0开始 enum Direction {Up, // 0 Down, // 1 Left, // 2Right // 3} //如果给第一个值赋值为100,则第二、第三第四个都会在第一个的基础上1 分别是101,102…...
docker小记-容器中启动映射端口号但访问不到
在docker容器中是每一个容器隔离分开的。 每个容器视为一个独立的环境,当在外部环境访问不到的时候就是说明端口号还是没映射到。 之前使用的映射说白了就是将docker中的独立的ip地址端口号映射到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这一步没有成功。 docker inspect 容器名 …...
Java中的Map常见使用案例代码
以下是一些Java中Map的常见使用案例和具体代码实现: Map的遍历 Map<String, Integer> map new HashMap<>(); map.put(“apple”, 10); map.put(“banana”, 20); map.put(“orange”, 30); // 遍历方式一:使用entrySet()方法遍历 for (M…...

计算机视觉实验:图像处理综合-路沿检测
目录 实验步骤与过程 1. 路沿检测方法设计 2. 路沿检测方法实现 2.1 视频图像提取 2.2 图像预处理 2.3 兴趣区域提取 2.4 边缘检测 2.5 Hough变换 2.6 线条过滤与图像输出 3. 路沿检测结果展示 4. 其他路沿检测方法 实验结论或体会 实…...

Linux环境下VS code的python与C++调试环境的安装
Linux环境下VS code的python与C调试环境的安装 文章目录 Linux环境下VS code的python与C调试环境的安装前言一、云服务器的环境二、VS code相关信息三、python 开发环境配置四、C开发环境配置1.测试main.cpp2.进行debug3.进行debug程序4.运行main.cpp程序步骤 前言 最近写的 C&…...
synchronized 学习
学习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J411V763?spm_id_from333.788.videopod.episodes&vd_source32e1c41a9370911ab06d12fbc36c4ebc 1.应用场景 不超卖,也要考虑性能问题(场景) 2.常见面试问题: sync出…...

SCAU期末笔记 - 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题库解析
这门怎么题库答案不全啊日 来简单学一下子来 一、选择题(可多选) 将原始数据进行集成、变换、维度规约、数值规约是在以下哪个步骤的任务?(C) A. 频繁模式挖掘 B.分类和预测 C.数据预处理 D.数据流挖掘 A. 频繁模式挖掘:专注于发现数据中…...

HTML 列表、表格、表单
1 列表标签 作用:布局内容排列整齐的区域 列表分类:无序列表、有序列表、定义列表。 例如: 1.1 无序列表 标签:ul 嵌套 li,ul是无序列表,li是列表条目。 注意事项: ul 标签里面只能包裹 li…...

屋顶变身“发电站” ,中天合创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
5月28日,中天合创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项目利用中天合创聚乙烯、聚丙烯仓库屋面作为场地建设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9.96MWp。 项目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3670…...
Spring AI 入门:Java 开发者的生成式 AI 实践之路
一、Spring AI 简介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Spring AI 作为 Spring 生态系统的新生力量,正在成为 Java 开发者拥抱生成式 AI 的最佳选择。该框架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与主流 AI 服务(如 OpenAI、Anthropic)的无缝对接&…...

如何理解 IP 数据报中的 TTL?
目录 前言理解 前言 面试灵魂一问:说说对 IP 数据报中 TTL 的理解?我们都知道,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又分为两部分: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共占 20 字节,而即将讨论的 TTL 就位于首…...

springboot整合VUE之在线教育管理系统简介
可以学习到的技能 学会常用技术栈的使用 独立开发项目 学会前端的开发流程 学会后端的开发流程 学会数据库的设计 学会前后端接口调用方式 学会多模块之间的关联 学会数据的处理 适用人群 在校学生,小白用户,想学习知识的 有点基础,想要通过项…...
规则与人性的天平——由高考迟到事件引发的思考
当那位身着校服的考生在考场关闭1分钟后狂奔而至,他涨红的脸上写满绝望。铁门内秒针划过的弧度,成为改变人生的残酷抛物线。家长声嘶力竭的哀求与考务人员机械的"这是规定",构成当代中国教育最尖锐的隐喻。 一、刚性规则的必要性 …...
嵌入式面试常问问题
以下内容面向嵌入式/系统方向的初学者与面试备考者,全面梳理了以下几大板块,并在每个板块末尾列出常见的面试问答思路,帮助你既能夯实基础,又能应对面试挑战。 一、TCP/IP 协议 1.1 TCP/IP 五层模型概述 链路层(Link Layer) 包括网卡驱动、以太网、Wi‑Fi、PPP 等。负责…...

【threejs】每天一个小案例讲解:创建基本的3D场景
代码仓 GitHub - TiffanyHoo/three_practices: Learning three.js together! 可自行clone,无需安装依赖,直接liver-server运行/直接打开chapter01中的html文件 运行效果图 知识要点 核心三要素 场景(Scene) 使用 THREE.S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