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RTC拥塞控制算法——GCC介绍
网络拥塞是基于IP协议的数据报交换网络中常见的一种网络传输问题,它对网络传输的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网络拥塞是导致网络吞吐降低, 网络丢包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问题使得上层应用无法有效的利用网络带宽获得高质量的网络传输效果。特别是在通信领域, 网络拥塞导致的丢包, 延迟, 抖动等问题, 严重的影响了通信质量, 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一个通信产品就无法在现实环境中正常使用。 在这方面WebRTC中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实现,这篇小文会尽量详细的介绍WebRTC中的拥塞控制算法---GCC的实现方式。
1.WebRTC简介
WebRTC是一个Web端的实时通信解决方案, 它可以做到在不借助外部插件的情况下, 在浏览器中实现点对点的实时通信。 WebRTC已经由W3C和IETF标准化,最早推出和支持这项技术的浏览器是Chrome, 其他主流浏览器也正在陆续支持。Chrome中集成的WebRTC代码已全部开源, 同时Chrome提供了一套LibWebRTC的代码库, 使得这套RTC架构可以移植到其他APP当中,提供实时通信功能。

2.GCC算法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WebRTC的拥塞控制算法, WebRTC的传输层是基于UDP协议, 在此之上, 使用的是标准的RTP/RTCP协议封装媒体流。RTP/RTCP本身提供很多机制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比如RR/SR, NACK, PLI, FIR, FEC, REMB等,同时WebRTC还扩展了RTP/RTCP协议, 来提供一些额外的保障, 比如Transport-CCFeedback, RTP Transport-wide-cc extension, RTP abs-sendtime extension等, 其中一些后文会详细介绍。
GCC算法主要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基于丢包的拥塞控制,一个是基于延迟的拥塞控制。 在早期的实现当中, 这两个拥塞控制算法分别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实现的, 接收端的拥塞控制算法所计算出的估计带宽, 会通过RTCP的remb反馈到发送端, 发送端综合两个控制算法的结果得到一个最终的发送码率,并以此码率发送数据包。下图便是展现的该种实现方式:

从图中可以看到, Loss-Based Controller在发送端负责基于丢包的拥塞控制,它的输入比较简单, 只需要根据从接收端反馈的丢包率, 就可以做带宽估算; 上图右侧比较复杂, 做的是基于延迟的带宽估计, 这也是本文后面主要介绍的部分。在最近的WebRTC实现中, GCC把它的两种拥塞控制算法都移到了发送端来实现, 但是两种算法本身并没有改变,只是在发送端需要计算延迟, 因而需要一些额外的feedback信息, 为此WebRTC扩展了RTCP协议, 其中最主要的是增加了Transport-CC Feedback,该包携带了接收端接收到的每个媒体包的到达时间。
基于延迟的拥塞控制比较复杂, WebRTC使用延迟梯度来判断网络的拥塞程度,延迟梯段的概念后文会详细介绍;其算法分为几个部分:
到达时间滤波器
过载检测器
速率控制器
在获得两个拥塞控制算法分别结算到的发送码率之后, GCC最终的发送码率取的是两种算法的最小值。下面我们详细介绍WebRTC的拥塞控制算法GCC。
3、基于丢包的带宽估计
基于丢包的拥塞控制比较简单,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丢包的多少来判断网络的拥塞程度, 丢包越多则认为网络越拥塞, 那么我们就要降低发送速率来缓解网络拥塞;如果没有丢包,这说明网络状况很好, 这时候就可以提高发送码率, 向上探测是否有更多的带宽可用。实现该算法有两点:一是获得接收端的丢包率, 一是确定降低码率和提升码率的阈值。
WebRTC通过RTCP协议的Receive Report反馈包来获取接收端的丢包率。Receive Report包中有一个lost fraction字段, 包含了接收端的丢包率,如下图所示。

另外, WebRTC通过以下公式来估算发送码率,式中 As(tk) 即为 tk 时刻的带宽估计值,fl(tk) 即为 tk 时刻的丢包率:

简单来说, 当丢包率大于10%时则认为网络有拥塞, 此时根据丢包率降低带宽,丢包率越高带宽降的越多; 当丢包率小于2%时,则认为网络状况很好, 此时向上提高5%的带宽以探测是否有更多带宽可用; 2%到10%之间的丢包率, 则会保持当前码率不变,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网络固有的丢包被错判为网络拥塞而导致降低码率, 而这部分的丢包则需要通过其他的如NACK或FEC等手段来恢复。
4、基于延迟梯度的带宽估计
WebRTC实现的基于延迟梯度的带宽估计有两种版本:
最早一种是在接受端实现,评估的带宽结果通过RTCP REMB消息反馈到发送端。 在此种实现中, 为了准确计算延迟梯度,WebRTC添加了一种RTP扩展头部abs-send-time, 用来表示每个RTP包的精确发送时间, 从而避免发送端延迟给网络传播延迟的估计带来误差。这种模式也是RFC和google的paper中描述的模式。
在新近的WebRTC的实现中,所有的带宽估计都放在了发送端, 也就说发送端除了做基于丢包的带宽估计, 同时也做基于延迟梯度的带宽估计。 为了能够在接受端做基于延迟梯度的带宽估计, WebRTC扩展了RTP/RTCP协议, 其一是增加了RTP扩展头部, 添加了一个session级别的sequence number, 目的是基于一个session做反馈信息的统计, 而不紧紧是一条音频流或视频流; 其二是增加了一个RTCP反馈信息transport-cc-feedback, 该消息负责反馈接受端收到的所有媒体包的到达时间。接收端根据包间的接受延迟和发送间隔可以计算出延迟梯度,从而估计带宽。
关于如何根据延迟梯度推断当前网络状况, 后面会分几点详细展开讲, 总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到达时间滤波器
过载检测器
速率控制器
其过程就是, 到达时间滤波器根据包间的到达时延和发送间隔,计算出延迟变化, 这里会用到卡尔曼滤波对延迟变化做平滑以消除网络噪音带来的误差;延迟变化会作为过载检测器的输入,由过载检测器判断当前网络的状态,有三种网络状态返回overuse/underuse/normal,检测的依据是比较延迟变化和一个阈值, 其中该阈值非常关键且是动态调整的。最后根据网络状态的变化, 速率控制器根据一个带宽估计公式计算带宽估计值。
5、到达时间滤波器
前面多次提到WebRTC使用延迟梯度来判断网络拥塞状况, 那什么是延迟梯度,为什么延迟梯度可以作为判断网络拥塞的依据,我们在这里详细介绍, 首先来看以下, 延迟梯度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1. 延迟梯度的计算

如上图所示, 用两个数据包的到达时间间隔减去他们的发送时间间隔, 就可以得到一个延迟的变化, 这里我们称这个延迟的变化为单向延迟梯度(one way delay gradient), 其公式可记为:

那么为什么延迟梯度可以用来判断网络拥塞的呢,如下面两图所示:


左边这幅图的场景是理想状况下的网络传输, 没有任何拥塞, 按我们上面提到的公式(2)来计算,这种场景下, 所计算到的延迟梯度应该为0。而右边这幅图的场景则是发送拥塞时的状况,当包在t2时刻到达时, 该报在网络中经历过一次因拥塞导致的排队, 这导致他的到达时间比原本要完, 此时计算出的延迟梯度就为一个较大的值,通过这个值, 我们就能判断当前网络正处在拥塞状态。
在WebRTC的具体实现中, 还有一些细节来保证延迟梯度计算的准确性,总结如下:
由于延迟梯度的测量精度很小, 为了避免网络噪音带来的误差,利用了卡尔曼滤波来平滑延迟梯度的测量结果。
WebRTC的实现中, 并不是单纯的测量单个数据包彼此之间的延迟梯度, 而是将数据包按发送时间间隔和到达时间间隔分组,计算组间的整体延迟梯度。分组规则是:
发送时间间隔小于5ms的数据包被归为一组, 这是由于WebRTC的发送端实现了一个平滑发送模块, 该模块的发送间隔是5ms发送一批数据包。
到达时间间隔小于5ms的数据包被归为一组, 这是由于在wifi网络下, 某些wifi设备的转发模式是, 在某个固定时间片内才有机会转发数据包, 这个时间片的间隔可能长达100ms, 造成的结果是100ms的数据包堆积, 并在发送时形成burst, 这个busrt内的所有数据包就会被视为一组。
为了计算延迟梯度, 除了接收端要反馈每个媒体包的接受状态,同时发送端也要记录每个媒体包的发送状态, 记录其发送的时间值。在这个情况下abs-send-time扩展不再需要。
\2. transport-cc-feedback消息
该消息是对RTCP的一个扩展, 专门用于在GCC中反馈数据包的接受情况。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该消息的发送速率如何确定, 按RFC[2]中的说明,可以是收到每个frame发送一次, 另外也指出可以是一个RTT的时间发送一次, 实际WebRTC的实现中大约估计了一个发送带宽的5%这样一个发送速率。
如果这个数据包丢失怎么办, RFC[2]和WebRTC实现中都是直接忽略, 这里涉及的问题是,忽略该包对计算延迟梯度影响不大, 只是相当于数据包的分组跨度更大了, 丢失的包对计算没有太大影响, 但另一个问题是, 发送端需要计算接受端的接受速率,当feedback丢失时,会认为相应的数据包都丢失了, 这会影响接受速率的计算, 这个值在后续计算估计带宽中会用到, 从而导致一定误差。
具体消息格式如下:

如上图所示, 红框之前的字段是RTCP包的通用字段, 红框中的字段为transport-cc的具体内容,其中前四个字段分别表示:
base sequence number:当前包携带的媒体包的接受信息是从哪个包开始的
packet status count:当前包携带了几个媒体包的接受信息
reference time:一个基准时间,计算该包中每个媒体包的到达时间都要基于这个基准时间计算
fb pkt. count:第几个transport-cc包
在此之后, 是两类信息:多个packet chunk字段和多个recv delta字段。其中pcaket chunk具体含义如下:
如下两图所示, 表示媒体包到达状态的结构有两种编码方式, 其中 T 表示chunk type;0表示RunLength Chunk, 1表示Status Vector Chunk.
1)Run LengthChunk

这种表示方式是用于, 当我们连续收到多个数据包, 他们都有相同的到达状态, 就可以用这种编码方式。 其中S表示的是到达状态, Run Length表示有多少个连续的包属于这一到达状态。
到达状态有三种:
00 Packet not received
01 Packet received, small delta (所谓small detal是指能用一个字节表示的数值)
10 Packet received, large ornegative delta (large即是能用两个字节表示的数值)
2) Status Vector Chunk

这种表示方式用于每个数据包都需要自己的状态表示码, 当然还是上面提到的那三种状态。但是这里的S就不是上面的意思, 这里的S指的是symbol list的编码方式, s = 0时, 表示symbollist的每一个bit能表示一个数据包的到达状态, s = 1时表示每两个bit表示一个数据包的状态。
s = 0 时
0 Packet not received
1 Packet received , small detal
s = 1 时
同 Run Length Chunk
最后, 对于每一个状态为Packet received 的数据包的延迟依次填入|recv delta|字段, 到达状态为1的,recv delta占用一个字节, 到达状态为2的,recv delta占用两个字节。可以看出以上编码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该数据包的大小, 因为每个媒体包都需要反馈他的接受状态。
6、过载检测器
到达时间滤波器计算出每组数据包的延迟梯度之后, 就要据此判断当前的网络拥塞状态, 通过和某个阈值的比较, 高过某个阈值就认为时网络拥塞,低于某个阈值就认为网路状态良好,因此如何确定阈值就至关重要。这就是过载检测器的主要工作,它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确定阈值的大小, 另一部分就是依据延迟梯度和阈值的判断,估计出当前的网络状态,一共有三种网络状态: overuse underuse normal,我们先看网络状态的判断。
\1. 网络状态判断
判断依据入下图所示:

其中m(t i)表示的是计算出的延迟梯,r(t i)表示的是一个判断阈值, 这个阈值是自适应的, 后面还会介绍他是怎么动态调整的,这里先只看如何根据这两个值判断当前网络状态。
从上图可以看出, 这里的判断方法是:

这样计算的依据是, 网络发生拥塞时, 数据包会在中间网络设备中排队等待转发, 这会造成延迟梯度的增长, 当网络流量回落时,网络设备快速消耗(转发)其发送队列中的数据包,而后续的包排队时间更短, 这时延迟梯度减小或为负值。
这里了需要说明的是:
在实际WebRTC的实现中,虽然每个数据包组(前面提到了如何分组)的到达都会触发这个探测过程, 但是使用的m(ti)这个值并不是直接使用每组数据到来时的计算值, 而是将这个值放大了60倍。这么做的目的可能是m(ti)这个值通常情况下很小,理想网络下基本为0, 放大该值可以使该算法不会应为太灵敏而波动太大。
在判断是否overuse时,不会一旦超过阈值就改变当前状态, 而是要满足延迟梯度大于阈值至少持续100ms, 才会将当前网络状态判断为overuse。
\2. 自适应阈值
上节提到的阈值r(t i)值, 它是判断当前网络状况的依据,所以如何确定它的值也就非常重要了。虽然理想状况下,网络的延迟梯度是0, 但是实际的网络中, 不同转发路径其延迟梯度还是有波动的, 波动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如果设置固定的 r(t i)太大可能无法探测到拥塞, 太小又太敏感, 导致速率了变化很大。同时, 另外一个问题是,实验中显示固定的值会导致在和TCP链接的竞争中,自己被饿死的现象(TCP是基于丢包的拥塞控制),因此WebRTC使用了一种自适应的阈值调节算法,具体如下:
(1) 自适应算法

上面的公式就是GCC提出的阈值自适应算法, 其中:

, 每组数据包会触发一次探测, 同时更新一次阈值, 这里

的意义就是距上次更新阈值时的时间间隔。

是一个变化率,或者叫增长率,当然也有可能是负增长,增长的基值是:当前的延迟梯度和上一个阈值的差值---

。其具体的取值如下:

其中:ku = 0.01; kd = 0.00018
从这个式子中可以看出, 当延迟梯度减小时, 阈值会以一个更慢的速率减小; 延迟梯度增加时, 阈值也会以一个更慢的速度增加;不过相对而言, 阈值的减小速度要小于增加速度。
7、速率控制器
速率控制器主要实现了一个状态机的变迁, 并根据当前状态来计算当前的可用码率, 状态机如下图所示:

速率控制器根据过载探测器输出的信号(overuse underusenormal)驱动速率控制状态机, 从而估算出当前的网络速率。从上图可以看出, 当网络拥塞时, 会收到overuse信号,状态机进入“decrease”状态, 发送速率降低;当网络中排队的数据包被快速释放时, 会受到underuse信号,状态机进入“hold”状态。 网络平稳时, 收到normal信号,状态机进入“increase”状态,开始探测是否可以增加发送速率。
在Google的paper[3]中,计算带宽的公式如下:

其中

= 1.05,

=0.85。 从该式中可以看到, 当需要Increase时, 以前一次的估算码率乘以1.05作为当前码率; 当需要Decrease时, 以当前估算的接受端码率(Rr(ti))乘以0.85作为当前码率;Hold状态不改变码率。
最后, 将基于丢包的码率估计值和基于延迟的码率估计值作比较, 其中最小的码率估价值将作为最终的发送码率。
8、结尾
以上便是WebRTC中的拥塞控制算法的主要内容, 其算法也一直还在演进当中,每个版本都有会有一些改进加入。其他还有一些主题这里没有覆盖到,比如平滑发送, 可以避免突发流量; padding包等用来探测带宽的策略。应该说WebRTC的这套机制能覆盖大部分的网络场景, 但是从我们测试来看有一些特殊场景, 比如抖动或者丢包比较高的情况下, 其带宽利用率还是不够理想,但总体来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454893807
★文末名片可以免费领取音视频开发学习资料,内容包括(FFmpeg ,webRTC ,rtmp ,hls ,rtsp ,ffplay ,srs)以及音视频学习路线图等等。
见下方!↓↓↓↓↓↓↓↓↓↓↓↓↓↓↓↓↓↓↓↓↓↓↓↓↓↓↓↓↓↓↓↓↓↓↓↓↓
相关文章:

WebRTC拥塞控制算法——GCC介绍
网络拥塞是基于IP协议的数据报交换网络中常见的一种网络传输问题,它对网络传输的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网络拥塞是导致网络吞吐降低, 网络丢包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问题使得上层应用无法有效的利用网络带宽获得高质量的网络传输效果…...

大数据技术之Maxwell基础知识
大数据技术之Maxwell基础知识 文章目录大数据技术之Maxwell基础知识0、写在前面1、Maxwell 概述1.1 Maxwell 定义1.2 Maxwell 工作原理1.2.1 MySQL 主从复制过程1.2.2 Maxwell 的工作原理1.2.3 MySQL 的 binlog1.3 Maxwell与Cannal对比2. Maxwell 使用2.1 Maxwell 安装部署2.1.…...

元数据管理实践数据血缘
元数据管理实践&数据血缘 什么是元数据?元数据MetaData狭义的解释是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广义的来看,除了业务逻辑直接读写处理的那些业务数据,所有其它用来维持整个系统运转所需的信息/数据都可以叫作元数据。比如…...

SQL的优化【面试工作】
SQL的优化 最近看到群友在讨论这块的优化,感觉不管工作和面试,都是用上的,记录下吧!(不然又记不住) 优化点: 处理和优化复杂的 SQL 查询可以有以下几个方向: 1.优化查询语句本身 首先,可以优化 SQL 查询语句本身,尽量让其更加简洁、高效。 …...
Kotlin 40. Dependency Injection 依赖注入以及Hilt在Kotlin中的使用,系列3:Hilt 注释介绍及使用案例
一起来学Kotlin:概念:27. Dependency Injection 依赖注入以及Hilt在Kotlin中的使用,系列3:Hilt 注释介绍及使用案例 此系列博客中,我们将主要介绍: Dependency Injection(依赖注入)…...

1000亿数据、30W级qps如何架构?来一个天花板案例
1000亿级存储、30W级qps系统如何架构?来一个天花板案例 说在前面 在尼恩的(50)读者社群中,经常遇到一个 非常、非常高频的一个架构面试题,类似如下: 千万级数据,如何做系统架构?亿…...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蔡自兴)期末复习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蔡自兴)期末复习 相关资料: 人工智能期末复习 人工智能复习题 人工智能模拟卷 人工智能期末练习题 1 ⭐️绪论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

openpnp - configure - 矫正里程碑
文章目录openpnp - configure - 矫正里程碑概述备注ENDopenpnp - configure - 矫正里程碑 概述 进入矫正里程碑了 查找问题 现在第一个问题是X轴的齿隙矫正 根据提示, 将顶部相机移动到主基准点上, 选择容差(就选用默认的0.025), 开始矫正. 正好开机后, 使能了视觉原点归零. …...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读书分享之8章——8.2创建对象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第4版)读书分享笔记记录 适用于刚入门前端的同志 创建Object的实例 let person new Object(); person.name "Nicholas"; person.age 29; person.job "Software Engineer"; person.sayName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

关于Could not build wheels for opencv-python-headless, which is...报错的解决方案
在通过最新版pip在线安装package:opencv-python-headless的时候,会产生报错信息,主要为 ERROR: Failed building wheel for opencv-python-headless ERROR: Could not build wheels for opencv-python-headless, which is required to insta…...

【K3s】第1篇 K3s入门级介绍及架构详解
1、什么是 K3s? K3s 是一个轻量级的 Kubernetes 发行版,它针对边缘计算、物联网等场景进行了高度优化。K3s 有以下增强功能: 打包为单个二进制文件。使用基于 sqlite3 的轻量级存储后端作为默认存储机制。同时支持使用 etcd3、MySQL 和 PostgreSQL 作…...
Java学习--反射
1. 反射 1.1 反射的概述: **专业的解释(了解一下):**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属性和方法ÿ…...
应用和迭代(名词解释)
应用和迭代是什么意思 应用: ● 一个完整的前端应用,一般用应用脚手架创建,包含路由,页面,状态等 ● 一个应用对应一个代码仓库 ● 应用的分组(业务中心,数据中台等)只用于逻辑分类&…...

HTMLCollection 和 NodeList 区别
Node 和 Element DOM 是一棵树,所有节点都是 NodeNode 是 Element 的基类Element 是其他 HTML 元素的基类,如 HTMLDivElement HTMLCollection 和 NodeList HTMLCollection 是 Element 的集合NodeList 是 Node 的集合 <body><p id"p1&qu…...

fork()出来一个进程,这个进程的父进程是从哪来的?
基本概念fork() creates a new process by duplicating the calling process. The new process is referred to as the child process. The calling process is referred to as the parent process.fork()是一个系统调用,不是一个函数。详细信息可以,man…...

结构体内存对齐
结构体相信大家已经了解过了,现在我们深入讨论一个问题,计算结构体的大小 也是很热门的一个考点:结构体内存对齐 先看看下面结构体的大小 typedef struct Test {char a;char b;char c; }Test; 很容易看出答案为3,结构体的大小位…...

【C语言进阶】指针进阶
今日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我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目录 指针进阶(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字符指针 二.指针数组 三.数组指针 1.数组指针的定义: 2.&数组名和数组名: 3.数组指针的使用: 四.数组参数,指针参数 1.一维数组传参:…...
java:Class的isPrimitive方法使用
java:Class的isPrimitive方法使用 1 前言 java中Class类的isPrimitive方法,用于检查类型是否为基本类型。java虚拟机创建了int、byte、short、long、float、double、boolean、char这8种基础信息,以及void,一共9种。为这9种类型时…...

TCP 握手过程 三次 四次
蛋老师视频 SYN 同步 ACK 确认 FIN 结束 核心机制是确定哪些请求或响应需要丢弃 SYN、ACK、FIN 通过 1/0 设置开启/关闭 开启SYN后,报文中会随机生成 Sequence序号 用于校验 (应用可能发起多个会话,可以区分) 服务器的同步序…...

windows 下 安裝mysql 5.7.41 (64位) 超简单方式
文章目录1. 安装包下载2.安装步骤3. 服务卸载方式4. 配上 my.ini 常用配置1. 安装包下载 注意,截至2023年2月23日,MySQL所有版本不提供ARM芯片架构的Windows版本(8.0.12开始支持Red Hat系统的ARM版本),所以ARM架构的Windows无法安装MySQL&am…...

业务系统对接大模型的基础方案:架构设计与关键步骤
业务系统对接大模型:架构设计与关键步骤 在当今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大语言模型(LLM)已成为企业提升业务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将大模型集成到业务系统中,不仅可以优化用户体验,还能为业务决策提供…...
Android Wi-Fi 连接失败日志分析
1. Android wifi 关键日志总结 (1) Wi-Fi 断开 (CTRL-EVENT-DISCONNECTED reason3) 日志相关部分: 06-05 10:48:40.987 943 943 I wpa_supplicant: wlan0: CTRL-EVENT-DISCONNECTED bssid44:9b:c1:57:a8:90 reason3 locally_generated1解析: CTR…...

多模态2025:技术路线“神仙打架”,视频生成冲上云霄
文|魏琳华 编|王一粟 一场大会,聚集了中国多模态大模型的“半壁江山”。 智源大会2025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汇集了学界、创业公司和大厂等三方的热门选手,关于多模态的集中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其中,…...
【Linux】shell脚本忽略错误继续执行
在 shell 脚本中,可以使用 set -e 命令来设置脚本在遇到错误时退出执行。如果你希望脚本忽略错误并继续执行,可以在脚本开头添加 set e 命令来取消该设置。 举例1 #!/bin/bash# 取消 set -e 的设置 set e# 执行命令,并忽略错误 rm somefile…...
JVM垃圾回收机制全解析
Java虚拟机(JVM)中的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or,简称GC)是用于自动管理内存的机制。它负责识别和清除不再被程序使用的对象,从而释放内存空间,避免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等问题。垃圾收集器在Ja…...

BCS 2025|百度副总裁陈洋:智能体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实践
6月5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安全主论坛暨北京网络安全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百度副总裁陈洋受邀出席,并作《智能体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实践》主题演讲,分享了在智能体在安全领域的突破性实践。他指出,百度通过将安全能力…...
全面解析各类VPN技术:GRE、IPsec、L2TP、SSL与MPLS VPN对比
目录 引言 VPN技术概述 GRE VPN 3.1 GRE封装结构 3.2 GRE的应用场景 GRE over IPsec 4.1 GRE over IPsec封装结构 4.2 为什么使用GRE over IPsec? IPsec VPN 5.1 IPsec传输模式(Transport Mode) 5.2 IPsec隧道模式(Tunne…...

均衡后的SNRSINR
本文主要摘自参考文献中的前两篇,相关文献中经常会出现MIMO检测后的SINR不过一直没有找到相关数学推到过程,其中文献[1]中给出了相关原理在此仅做记录。 1. 系统模型 复信道模型 n t n_t nt 根发送天线, n r n_r nr 根接收天线的 MIMO 系…...
C++.OpenGL (14/64)多光源(Multiple Lights)
多光源(Multiple Lights) 多光源渲染技术概览 #mermaid-svg-3L5e5gGn76TNh7Lq {font-family:"trebuchet ms",verdana,arial,sans-serif;font-size:16px;fill:#333;}#mermaid-svg-3L5e5gGn76TNh7Lq .error-icon{fill:#552222;}#mermaid-svg-3L5e5gGn76TNh7Lq .erro…...

基于IDIG-GAN的小样本电机轴承故障诊断
目录 🔍 核心问题 一、IDIG-GAN模型原理 1. 整体架构 2. 核心创新点 (1) 梯度归一化(Gradient Normalization) (2) 判别器梯度间隙正则化(Discriminator Gradient Gap Regularization) (3)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3. 完整损失函数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