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⑥ :访问数据结构
文章目录
- 一、前言
- 二、Visitor 模式
- 1. 介绍
- 2. 应用
- 3. 总结
- 三、Chain of Responsibility 模式
- 1. 介绍
- 2. 应用
- 3. 总结
- 参考内容
一、前言
有时候不想动脑子,就懒得看源码又不像浪费时间所以会看看书,但是又记不住,所以决定开始写"抄书"系列。本系列大部分内容都是来源于《 图解设计模式》(【日】结城浩 著)。该系列文章可随意转载。
二、Visitor 模式
Visitor 模式:访问数据结构并处理数据
1. 介绍
在 Visitor 模式中,数据结构和数据被分离开来。我们需要编写一个“访问者”的类来访问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并把对各元素的处理交给访问者类。这样当需要增加新的处理时,我们只需要编写新的访问者,然后让数据结构可以接受访问者的访问即可。
Visitor 模式 中出场的角色:
- Visitor(访问者):该角色负责对数据结构中每个具体的元素(ConcreteElement角色)声明一个用于访问XXX 的 visit(XXX) 方法。visit(XXX) 是用于处理 XXX 的方法,负责实现该方法的是 ConcreteVisitor 橘色。
- ConcreteVisitor(具体的访问者):ConcreteVisitor 角色负责实现 Visitor 角色所定义的接口。他要实现所有的 visit(XXX) 方法,即实现如何处理每个 ConcreteElement 角色。
- Element(元素):Element 角色表示Visitor 角色的访问对象。他声明了接受访问者的 accept 方法。accept 方法接收到的参数是 Visitor 角色。
- ConcreteElement :ConcreteElement 角色负责实现 Element 角色所定义的接口。
- ObjectStructure(对象结构):ObjectStructure 角色负责处理 Element 角色的集合。ConcreteVisitor 角色为每个 Element 角色都准备了处理方法。
类图如下:
Demo如下:使用 ListVisitor 来访问 rootDir 目录下的资源
public interface Element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public interface Entry extends Element {/*** 获取文件名** @return*/String getName();/*** 获取文件大小** @return*/int getSize();/*** 添加目录** @param entry* @return*/default Entry addEntry(Entry entry)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生成迭代器* @return*/default Iterator<Entry> iterator()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输出路径* @return*/default String thisPath() {return getName() + "(" + getSize() + ")";}/*** 暴露出方法供访问者访问* @param visitor*/default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visitor.visit(this);}
}// 访问者接口
public interface Visitor {/*** 访问* @param entry*/void visit(Entry entry);
}// 文件
public class File implements Entry {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int size;public File(String name, int size) {this.name = name;this.size = size;}@Override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Overridepublic int getSize() {return size;}
}// 文件夹
public class Directory implements Entry {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List<Entry> entries = Lists.newArrayList();public Directory(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Override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Overridepublic int getSize() {return entries.stream().mapToInt(Entry::getSize).sum();}@Overridepublic Entry addEntry(Entry entry) {entries.add(entry);return this;}@Overridepublic Iterator<Entry> iterator() {return entries.iterator();}}public class ListVisitor implements Visitor {/*** 当前目录*/private String currentDir = "";@Overridepublic void visit(Entry entry) {System.out.println(currentDir + "/" + entry.thisPath());if (entry instanceof Directory) {String saveDir = currentDir;currentDir = currentDir + "/" + entry.getName();entry.iterator().forEachRemaining(sonEntry ->sonEntry.accept(this));currentDir = saveDir;}}
}public class VisitorDemo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Entry rootDir = new Directory("root");Entry binDir = new Directory("bin");Entry tmpDir = new Directory("tmp");Entry usrDir = new Directory("usr");Entry hanakoDir = new Directory("hanako");usrDir.addEntry(hanakoDir);rootDir.addEntry(binDir);rootDir.addEntry(tmpDir);rootDir.addEntry(usrDir);hanakoDir.addEntry(new File("memo.tex", 10));binDir.addEntry(new File("vi", 1000));binDir.addEntry(new File("latex", 2000));// ListVisitor 访问者访问rootDir 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rootDir.accept(new ListVisitor());}
}
输出如下:
2. 应用
印象中在哪看过,但是一时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补
个人使用:该部分内容是写给自己看的,帮助自身理解,因此就不交代项目背景了,读者请自行忽略(◐ˍ◑):
-
项目 A 中,某一数据内容固定,但是存在多处地方会获取该部分数据,可以通过访问者模式来控制不同的访问者来获取不同部分的数据。
// 书的数据 @Data public class BookData {/*** 作者*/private String author;/*** 表体*/private String title;/*** 内容*/private String content;/*** 接受访问者访问** @param bookVisitor*/public void accept(BookVisitor bookVisitor) {if (bookVisitor instanceof TitleBookVisitor) {bookVisitor.visit(title);} else if (bookVisitor instanceof AuthorBookVisitor) {bookVisitor.visit(author);} else if (bookVisitor instanceof ContentBookVisitor) {bookVisitor.visit(content);} els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未知的访问者");}} }// 书籍访问者 public interface BookVisitor {/*** 访问数据* @param data*/void visit(String data); }// 作者访问 public class AuthorBookVisitor implements BookVisitor {@Overridepublic void visit(String data) {System.out.println("author = " + data);} } // 标题访问 public class TitleBookVisitor implements BookVisitor {@Overridepublic void visit(String data) {System.out.println("title = " + data);} } // 内容访问 public class ContentBookVisitor implements BookVisitor {@Overridepublic void visit(String data) {System.out.println("content = " + data);} }public class Demo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inal BookData bookData = new BookData();bookData.setAuthor("夏义春");bookData.setTitle("夏义春的一生");bookData.setContent("夏义春一生天下第一");bookData.accept(new AuthorBookVisitor());bookData.accept(new TitleBookVisitor());bookData.accept(new ContentBookVisitor());} }
输入内容
3. 总结
数据结构是单一一个接口或实例,而数据是一个实例,当需要访问数据时,将 数据结构 API 传给数据就可以,这样的话对后面切换数据结构访问非常容易。当需要增加新的处理时,只需要编写新的访问者,然后让数据结构可以接受访问者访问即可。但是相对的,对于数据结构的设计需要具有一定前瞻性。
通常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使用访问者(Visitor)模式:
- 对象结构相对稳定,但其操作算法经常变化的程序。
- 对象结构中的对象需要提供多种不同且不相关的操作,而且要避免让这些操作的变化影响对象的结构。
- 对象结构包含很多类型的对象,希望对这些对象实施一些依赖于其具体类型的操作。
扩展思路:
-
双重分发:
我们来整理下 Visitor 模式中方法的调用关系
accept(接受)方法的调用方式如下:element.accept(visitor);
visit(访问)方法的调用方式如下:
visitor.visit(elemnt)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上面两个方法是相反的关系。element 接受 visitor, 而 visitor 又访问 element。在Visitor 模式中 ConcreteElement 和 ConcreteVisitor 这两个角色共同决定了实际进行的处理。这种消息分发的方式一般被称为双重分发。
-
为什么如此复杂:
Visitor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吗?如果需要循环处理,在数据结构的类中直接编写循环语句不就解决了吗?为什么要搞出 accept 方法 和 visit 方法之间那样复杂的调用关系呢?Visitor 模式的目的是将处理从数据结果中分离出来。数据结构很重要,它能将元素集合和关联在一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保存数据结构与以数据结构为基础进行处理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在示例程序中我们创建了 ListVisitor 类作为显示文件夹内容的 ConcreteVisitor 角色。通常,ConcreteVisitor 角色的开发可以独立于 File 类 和 Directory 类,也就是说 Visitor 模式提高了File类和 Directory 类作为组件的独立性。如果将进行处理的方法定义在 File 类和 Directory 类作为组件的独立性。如果将进行处理的方法定义在 File类和 Directory 类中,当每次要扩展功能,增加新的处理时就不得不去修改 File 类和 Directory类。
-
易于增加 ConcreteVisitor 角色
使用 Visitor 模式可以很容易地修改 ConcreteVisitor 角色,因为具体的处理被交给 ConcreteVisitor角色负责,因此完全不用修改 ConcreteElement 角色。 -
难以增加 ConcreteElement 角色
虽然使用 Visitor 模式可以很容易地增加 ConcreteVisitor 角色,不过他却很难应对 ConcreteElement 角色的增加。 -
Visitor 工作所需的条件 : Element 角色必须向 Visitor 角色公开足够多的信息。不过也可以基于此限制访问者能获取到的数据
相关设计模式:
- Iterator 模式 :Iterator 模式 和 Visitor 模式都是在某种数据结构上进行处理。Iterator 模式用于逐个遍历保存在数据结构中的元素。Visitor 模式用于对保存在数据结构中的元素进行某种特定的处理。
- Composite 模式 :有时访问者所访问的数据结构会使用 Composite 模式
- Interpret 模式 : 在 Interpret 模式汇总,有时会使用 Visitor 模式。例如在生成了语法树后可能会使用 Visitor 模式访问语法树的各个节点进行处理。
一时的小想法,仅仅个人理解,无需在意 :
- 访问者模式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将数据和处理二者分离开,对于同一数据可以存在多种处理结果。而如果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有很多种其他模式可以选择(如策略模式、处理器模式等),而其中的关系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策略模式时,数据是被动的,只能被对应策略获取;而访问者模式下,数据则是主动的,由数据来确定暴露什么内容给访问者。
- 访问者模式还可以通过Element 来控制 Visitor 的数据访问权限,通过暴露出的数据不同来控制 Visitor 获取的数据内容的范围。如上面的例子中 BookData 对于所有的访问者 BookVisitor,可以自由控制暴露的内容,甚至是抛出异常。
在权限控制的场景是否适用?如每个角色都是一个访问者,去访问目录内容,根据角色不同会给于不同的可访问的内容?
三、Chain of Responsibility 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模式 : 推卸责任
1. 介绍
当外部请求程序进行某个处理,但程序暂时无法直接决定由哪个对象负责处理时,就需要推卸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将多个对象组成一条职责链。然后按照他们在职责链上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找出到底应该谁负来负责处理。这种模式称之为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 中出场的角色:
- handler (处理者) :Handler 角色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接口(API),Handler 角色知道下一个处理者是谁,如果自己无法处理请求,会将请求转发给下一个处理者,下一个处理着也是 Handler角色。
- ConcreteHandler(具体的处理者):ConcreteHandler角色是处理请求的具体角色。
- Client(请求者):该角色是向第一个 ConcreteHandler角色发送请求的角色。
类图如下:
Demo 如下:可以看到不同的问题会交由不同的 Support 来解决,当一个 Support 不能解决时会交由 next 来处理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pport {/*** 下一个解决器*/private Support next;/*** 设置下一个解决器* @param next* @return*/public Support setNext(Support next) {this.next = next;return this;}/*** 直接解决问题* @param trouble*/public final void support(String trouble) {if (resolve(trouble)) {done(trouble);} else if (next != null) {next.support(trouble);} else {fail(trouble);}}/*** 解决问题** @param trouble* @return*/protected abstract boolean resolve(String trouble);/*** 问题已解决** @param trouble*/protected void done(String trouble) {System.out.println(trouble + " 问题已被 " + this.getClass().getSimpleName() + " 解决");}/*** 问题未解决** @param trouble*/protected void fail(String trouble) {System.out.println(trouble + " 问题未解决");}
}// 解决特定编号的问题
public class SpecialSupport extends Support {@Overrideprotected boolean resolve(String trouble) {return "夏义春".equals(trouble);}
}// 解决小于指定长度的问题
public class LimitSupport extends Support {@Overrideprotected boolean resolve(String trouble) {return StringUtils.length(trouble) < 10;}
}// 不解决任何问题
public class NoSupport extends Support {@Overrideprotected boolean resolve(String trouble) {return false;}
}public class ChainDemo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pport noSupport = new NoSupport();Support limitSupport = new LimitSupport();Support specialSupport = new SpecialSupport();// 构建责任链specialSupport.setNext(limitSupport.setNext(noSupport));specialSupport.support("你好");specialSupport.support("夏义春");specialSupport.support("1234567890");}
}
输出如下:
2. 应用
-
责任链模式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使用,如 Spring中的过滤器、拦截器、Dubbo中的 Filter, Spring Cloud Gateway 中的 GlobalFilter 等等。这里以Spring的 拦截器为例。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 定义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 implements HandlerInterceptor {/*** This implementation always returns <code>true</code>.*/public boolean 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throws Exception {return true;}/*** This implementation is empty.*/public void post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throws Exception {}/*** This implementation is empty.*/public void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Exception ex)throws Exception {}}
在 DispatcherServlet#doDispatch 中,Spring 在分发请求的前后都会将请求交由 HandlerInterceptor 的责任链来执行一遍,具体的代码在 HandlerExecutionChain 中,如下是其中一小部分:
... boolean apply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Exception {// 遍历所有注册的拦截器并依次触发for (int i = 0; i < this.interceptorList.size(); i++) {Handler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this.interceptorList.get(i);if (!interceptor.preHandle(request, response, this.handler)) {triggerAfterCompletion(request, response, null);return false;}this.interceptorIndex = i;}return true;}void applyPost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Nullable ModelAndView mv)throws Exception {for (int i = this.interceptorList.size() - 1; i >= 0; i--) {Handler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this.interceptorList.get(i);interceptor.postHandle(request, response, this.handler, mv);}}...
个人使用:该部分内容是写给自己看的,帮助自身理解,因此就不交代项目背景了,读者请自行忽略(◐ˍ◑):
-
在项目A 中,需要对客户进行计费,客户可以自定义计费规则组合,因此对于每种计费规则都是一个实现类,这里实现则是将每个多个客户的计费规则组成成一个链路,即责任链。和上面的区别在于,上面的场景当某一个 Support 处理完成后就不再执行下面的Support,而这里的情况则是需要将链路中所有可以处理当前情况的Support 全部执行,得到最终结果。Demo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Rule {/*** 下一个规则*/@Setterprivate Rule next;/*** 处理费用** @param fee*/public final String handle(String fee) {fee = doHandle(fee);if (next != null) {return next.handle(fee);}return fee;}/*** 处理** @param fee*/protected abstract String doHandle(String fee); }public class VipRule extends Rule {// 处理 VIP 逻辑@Overrideprotected String doHandle(String fee) {return fee.contains("vip") ? fee + "vip nb" : fee;} }public class SpecialRule extends Rule {// 客户定制化逻辑@Overrideprotected String doHandle(String fee) {return fee.length() > 5 ? fee + " 长度大于5" : fee + " 长度小于5";} }public class DefaultRule extends Rule {@Overrideprotected String doHandle(String fee) {return fee;} }public class Demo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inal Rule vipRule = new VipRule();final Rule specialRule = new SpecialRule();final Rule defaultRule = new DefaultRule();vipRule.setNext(specialRule);specialRule.setNext(defaultRule);System.out.println(vipRule.handle("vip 001"));System.out.println("----------------");System.out.println(vipRule.handle("夏义春 001"));} }
输出如下:
-
在项目B中,每个客户可以定制各自的单证处理逻辑,多个逻辑可以组成,形成链路后,依次执行逻辑,基本同项目 A 的情况,这里不再赘述。
3. 总结
扩展思路
- 弱化了发起请求方和处理请求的人之间的关系 :即弱化了发出请求的人(Client)与处理请求的人(ConcreteHandler)的之间的关系,当 Client 向第一个 ConcreteHandler 发出请求后,请求会在责任链中传播,最终处理请求的可能并不是第一个 ConcreteHandler,而是责任链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 Handler。
- 可以动态改变职责链 :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增加或减少责任链中的逻辑。
- 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责任链模式可以让每个 Handler 专注自身的逻辑,而无需考虑一些额外的场景逻辑。
相关设计模式
- Composite 模式:Handler 角色经常会使用 Composite 模式
- Command 模式: 有时候会使用 Command 模式向 Handler 角色发送请求
一时的小想法,仅仅个人理解,无需在意 :
- 责任链模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执行即结束,即链路中的某个 Handler 可以处理这个请求后则阻断后续链路,另一种是责任链中所有支持当前请求的Handler都会将结果处理,并返回最终结果。两种情况需要考虑自己的业务场景去选择。
参考内容
https://www.cnblogs.com/yb-ken/p/15084837.html
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⑥ :访问数据结构
文章目录 一、前言二、Visitor 模式1. 介绍2. 应用3. 总结 三、Chain of Responsibility 模式1. 介绍2. 应用3. 总结 参考内容 一、前言 有时候不想动脑子,就懒得看源码又不像浪费时间所以会看看书,但是又记不住,所以决定开始写"抄书&q…...

无法打开浏览器开发者工具的可能解决方法
网页地址: https://jx.xyflv.cc/?url视频地址url 我在抖音里面抓了一个视频地址, 获取到响应的json数据, 找到里面的视频地址信息 这个网站很好用: https://www.jsont.run/ 可以使用js语法对json对象操作, 找到所有视频的url地址 打开网页: https://jx.xyflv.cc/?urlhttps:…...

Android ANR 总结
工作之余,对之前学习到的和结合自己项目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经验做一些总结,下面讲一讲Android开发过程中遇到的ANR的问题,做一下整理 一、概述 解决ANR一直是Android 开发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 开发阶段&a…...

群晖Drive搭建云同步服务器结合内网穿透实现Obsidian笔记文件远程多端同步
文章目录 一、简介软件特色演示: 二、使用免费群晖虚拟机搭建群晖Synology Drive服务,实现局域网同步1 安装并设置Synology Drive套件2 局域网内同步文件测试 三、内网穿透群晖Synology Drive,实现异地多端同步Windows 安装 Cpolar步骤&#…...

Flutter中的图片查看器:使用photo_view库
在移动应用开发中,图片查看器是一个常见的需求。Flutter提供了许多库来简化这一过程,其中photo_view库是一个强大而灵活的选择。本文将介绍photo_view库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在Flutter应用中使用它来实现漂亮的图片查看体验。 1. 什么是photo_view库&…...

软件测试|使用Python轻松裁剪视频
简介 裁剪视频是在视频编辑和处理中常见的任务之一,Python提供了多种库和工具,可以用来裁剪视频。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如何使用Python来裁剪视频,并提供示例代码。 步骤1:环境准备 首先,我们要安装必…...

计算机网络——运输层(1)暨小程送书
计算机网络——运输层(1)暨小程送书 小程一言专栏链接: [link](http://t.csdnimg.cn/ZUTXU) 运输层概述两个主要协议运输层和网络层的关系网络层运输层总结 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多路复用多路分解不同的技术实现时分复用(TDM)频分复…...

中国互联网的早期形态
1 大约是从 1991 年开始,国内开始了第一个 BBS 站——北京长城站,经过长时间发展,直到 1995 年,随着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大幅降价,BBS 才逐渐被部分人们所认识。少数玩 BBS 站的“极客”站长, 基于个人关系&am…...

机场数据治理系列介绍(3):从数据到资产认定过程要搞懂的一些概念
目录 一、从数据到资产的基本背景 1、国家政策方面的梳理 2、地方政府的摸索实践梳理 二、数据资产化相关概念 1、数据 2、资产 3.、数据资产 4、数据资产入表 5、数据资源VS数据资产 三、关于《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解读 1、《暂行规定》不涉及…...

《C++入门篇》——弥补C不足
文章目录 前言一.命名空间二.缺省参数三.函数重载四.引用4.1引用做参数4.2引用做返回值 五.内联函数六.小语法6.1auto6.2范围for6.3空指针 前言 C是业内一门久负盛名的计算机语言,从C语言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支持C语言的语法,还新添加了面向对…...

要在Linux上安装Docker Compose和nginx
一、要在Linux上安装Docker Compose,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确保您的Linux系统已经安装了Docker。您可以通过运行以下命令来检查Docker是否已经安装: docker --version如果Docker未安装,请先安装Docker。 下载Docker Compo…...

zsh插件之gitignore安装使用教程
安装 zsh 插件管理工具 首先,确保你已经安装了 zsh,然后安装 Oh My Zsh,这是一个流行的 zsh 配置框架。在终端运行以下命令安装 Oh My Zsh: bashCopy code sh -c "$(curl -fsSL https://raw.github.com/ohmyzsh/ohmyzsh/ma…...

十二、Qt 操作PDF文件(2)
一、在《十、Qt 操作PDF文件-CSDN博客》中我们用Poppler类库打开了PDF文件,并显示到窗体上,但只能显示一页,功能还没完善,在本章节中,加入了: 通过选择框选择PDF文件并打开,默认打开第一页。通…...

Flutter系列:Flutter常见问答(可用于面试)
Flutter系列 Flutter常见问答 作者:李俊才 (jcLee95):https://blog.csdn.net/qq_28550263 邮箱 :291148484163.com 本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28550263/article/details/135604801 【简介】&#…...

聚合收益协议 InsFi :打开铭文赛道全新叙事的旋转门
“InsFi 协议构建了一套以铭文资产为基础的聚合收益体系,该体系正在为铭文资产捕获流动性、释放价值提供基础,该生态也正在成为铭文赛道掘金的新热土。” 在 2023 年年初,Ordinals 协议在比特币链上被推出后,为比特币链上带来了…...

【信号与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三、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MATLAB】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傅立叶变换(The Fourier Transform) 及其性质; 2、掌握连续时间信号傅立叶变换的数值计算方法; 3、掌握利用 MATLAB 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 AM) 的方法ÿ…...

FFmpeg之AVFilter
文章目录 一、概述二、重要结构体2.1、AVFilterGraph2.2、AVFilter2.3、AVFilterContext 三、流程梳理3.1、FFmpeg AVFilter 使用整体流程3.2、过滤器构建流程3.2.1、分配AVFilterGraph3.2.2、创建过滤器源3.2.3、创建接收过滤器3.2.4、生成源和接收过滤器的输入输出3.2.5、通过…...

ES 之索引和文档
本文主要介绍ES中的数据组成结构单元。 一、文档(Document) 1、概念 ES的数据存储单元是面向文档的,文档是所有数据存储,搜索的最小单元。 你可以把ES中的文档对应成mysql中的一条条数据记录。到时候你存进ES的数据就是一个个文档。 文档存入ES是序列…...

使用muduo库编写网络server端
muduo库源码编译安装和环境搭建 C muduo网络库知识分享01 - Linux平台下muduo网络库源码编译安装-CSDN博客 #include<iostream> #include<muduo/net/TcpServer.h> #include<muduo/net/EventLoop.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muduo; using name…...

Unity3D和three.js的比较
一、Unity3D和three.js简介 Unity3D是一款跨平台的游戏引擎,可以用于开发2D和3D游戏。它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开发环境,包含了强大的编辑器和工具,使开发者可以方便地创建游戏场景、添加物体、设置物理效果、编写脚本等。Unity3D支持多种平台,包括PC、移动设备、主机等,可以…...

JavaScript 类型判断及类型转换规则
文章目录 JavaScript 类型及其判断使用 typeof 判断类型使用 instanceof 判断类型使用 constructor 和 Object.prototype.toString 判断类型JavaScript 类型及其转换JavaScript 函数参数传递cannot read property of undefined 问题解决方案分析一道网红题目JavaScript 类型判断…...

ubuntu禁用/启用图形界面
当安装了带图形界的ubuntu的时候,如果觉得图形界面占资源,就需要将图形界面关闭,关闭的方法如下: 1、 打开 /etc/default/grub,修改或增加如下参数: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text" GRUB_TE…...

【LeetCode】28. 找出字符串中第一个匹配项的下标(简单)——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Day09
题目链接:28. 找出字符串中第一个匹配项的下标 题目描述 给你两个字符串 haystack 和 needle ,请你在 haystack 字符串中找出 needle 字符串的第一个匹配项的下标(下标从 0 开始)。如果 needle 不是 haystack 的一部分ÿ…...

架设一台NFS服务器
1、开放/nfs/shared目录,供所有用户查询资料 2、开放/nfs/upload目录,为192.168.xxx.0/24网段主机可以上传目录, 并将所有用户及所属的组映射为nfs-upload,其UID和GID均为210 3、将/home/tom目录仅共享给192.168.xxx.xxx这台主机…...

MySQL中根据出生日期计算年龄
创建student表 mysql> create table student( -> sid int primary key comment 学生号, -> sname varchar(20) comm…...

ABAP IDOC 2 XML
有个需求,外围系统希望我们给到一个IDOC 记录的样例,但是我们we02中并无法看到 就找了一个demo去直接展示IDOC内容 *&---------------------------------------------------------------------* *& Report Z_IDOC_TO_XML *&------------…...

什么是小程序?特点和技术架构详解
小程序是一种新的移动应用程序格式,一种结合了 Web 技术以及客户端技术的混合解决方案。 传统的原生应用运行起来比较流畅,但是也有天然的基因缺陷: 不支持动态化,发布周期长需要开发Android和iOS两套代码,开发成本高…...

边缘计算的挑战和机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边缘计算的挑战和机遇 边缘计算面临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网络稳定性等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强的实时性和本地处理能力,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和压力,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因此,边缘计算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需要我…...

linux-等保三级脚本(1)
该脚本主要是针对 CentOS Linux 7 合规基线加固的一些配置操作,包括创建用户、安全审计配置、入侵防范配置、访问控制配置、身份鉴别策略配置等。如果您需要在脚本中添加公司网址,您可以在适当的位置添加相应的内容。不过请注意,在实际生产环…...

K8s面试题——情景篇
文章目录 一、考虑一家拥有分布式系统的跨国公司,拥有大量数据中心,虚拟机和许多从事各种任务的员工。您认为这样公司如何以与 Kubernetes 一致的方式管理所有任务?二、考虑一种情况,即公司希望通过维持最低成本来提高其效率和技术运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