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K8S kubernetes 的常见日志收集方案
目录
1、日志对我们来说到底重不重要?
2、常见的日志收集方案
2.1 EFK
2.2 ELK Stack
2.3 ELK+filebeat
2.4 其他方案
2、elasticsearch组件介绍
3、filebeat组件介绍
3.1 filebeat和beat关系
3.2 filebeat是什么?
3.3 Filebeat工作原理
3.4 传输方案
4、logstash组件介绍
4.1 Logstash工作原理
5、fluentd组件介绍
6、fluentd、filebeat、logstash对比分析
7、安装elasticsearch组件
7.1 创建名称空间
7.2 查看kube-logging名称空间是否创建成功
7.3 安装elasticsearch组件
7.3.1 创建headless service服务
7.3.2 通过statefulset创建elasticsearch集群
7.3.2.1 创建Storageclass,实现存储类动态供给
7.3.2.2 安装elasticsearch集群
8、安装kibana可视化UI界面
9、安装fluentd组件
10、测试收集pod容器日志
11、基于EFK+logstash+kafka构建高吞吐量的日志收集平台
1、部署fluentd
2、接入kafka
3、配置logstash
4、启动logstash
文档中的YAML文件配置直接复制粘贴可能存在格式错误,故实验中所需要的YAML文件以及本地包均打包至网盘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Ryaoa0_9ABQElLw9y28DA
提取码:xdbm
实验环境:
EFK安装在k8s集群,k8s环境如下:
k8s集群: k8s的控制节点
ip:192.168.40.180
主机名:xianchaomaster1
配置:6vCPU/6Gi内存
k8s的工作节点:
ip:192.168.40.181
主机名:xianchaonode1
配置:6vCPU/8Gi内存
1、日志对我们来说到底重不重要?
在生产环境或者测试环境,如果某个服务或者业务组件出现问题,如何定位和排查?需要靠日志,日志是定位问题的重要手段,就像办案人员要根据现场留下的线索推断案情一样。
监控、日志:企业必须具备的
日志打印的常见级别:
日志打印通常有四种级别,从高到底分别是:ERROR、WARN、INFO、DEBUG。应该选用哪种级别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日志级别中的优先级是什么意思?在你的系统中如果开启了某一级别的日志后,就不会打印比它级别低的日志。例如,程序如果开启了INFO级别日志,DEBUG日志就不会打印,通常在生产环境中开启INFO日志。
1、DEBUG:
DEBU可以打印出最详细的日志信息,主要用于开发过程中打印一些运行信息。
2、INFO:
INFO可以打印一些你感兴趣的或者重要的信息,这个可以用于生产环境中输出程序运行的一些重要信息,但是不能滥用,避免打印过多的日志。
3、WARNING:
WARNING 表明发生了一些暂时不影响运行的错误,会出现潜在错误的情形,有些信息不是错误信息,但是也要给程序员的一些提示
4、ERROR:
ERROR 可以打印错误和异常信息,如果不想输出太多的日志,可以使用这个级别,这一级就是比较重要的错误了,软件的某些功能已经不能继续执行了。
那么应该打印什么级别的日志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谁在看日志。
通常来说,系统出了问题客户不会进到系统对着控制台查看日志输出,所以日志所面对的主体对象必然是软件开发人员(包括测试测试、维护人员)。
下面我们假设几种场景来帮助我们理解日志级别:
程序开发结束后交由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发现某个用例的输出和预期不符,此时他的一反应该是查看日志。此时的日志是INFO级别日志不会出现DEBUG级别的日志,现在就需要根据日志打印分为两种情况决定他下一步操作:
通过查看INFO日志发现是由于自己操作失误,造成了程序结果和预期不符合,这种情况不是程序出错,所以并不是bug,不需要开发人员到场。
通过查看INFO日志发现自己的操作正确,根据INFO日志查看并不是操作失误造成,这个时候就需要开发人员到场确认。
以上两种情况是理想情况,测试人员仅根据INFO级别的日志就能判断出程序的输出结果与预期不符是因为自己操作失误还是程序bug。更为现实的情况实际是测试人员并不能根据INFO级别的日志判断是否是自己失误还是程序bug。
综上,INFO级别的日志应该是能帮助测试人员判断这是否是一个真正的bug,而不是自己操作失误造成的。假设测试人员现在已经初步判断这是一个bug,并且这个bug不那么明显,此时就需要开发人员到场确认。开发人员到达现场后,第一步应该是查看INFO日志初步作判断验证测试人员的看法,接着如果不能判断出问题所在则应该是将日志级别调整至DEBUG级别,打印出DEBUG级别的日志,通过DEBUG日志来分析定位bug出在哪里。所以,DEBUG级别的日志应该是能帮助开发人员分析定位bug所在的位置。
ERROR和WARN的级别都比INFO要高,所以在设定日志级别在INFO时,这两者的日志也会被打印。根据上面INFO和DEBUG级别的区别以及适用人员可以知道,ERROR和WARN是同时给测试和开发、运维观察的。WARN级别称之为“警告”,这个“警告”实际上就有点含糊了,它不算错,你可以选择忽视它,但也可以选择重视它。例如,现在一个WARN日志打出这么一条日志“系统有崩溃的风险”,这个时候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代表现在不会崩溃,但是它有崩溃的风险。或者出现“某用户在短时间内将密码输出很多次过后才进入了系统”,这个时候是不是系统被暴力破解了呢?等等,这个级别日志如同它的字面含义,给你一个警告,你可以选择忽视,也可以重视,但至少它现在不会给系统带来其他影响。
ERROR级别称之为“错误”,这个含义就更明显了,就是系统出现了错误,需要处理。为常见的就是捕获异常时所打印的日志。
2、常见的日志收集方案
常见的进行日志分析的方法:直接在日志文件中grep、awk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但在规模较大的场景中,此方法效率低下,面临问题包括日志量太大如何归档、文本搜索太慢怎么办、如何多维度查询。需要集中化的日志管理,把所有服务器上的日志收集汇总。常见解决思路是建立集中式日志收集系统,将所有节点上的日志统一收集,管理,访问。
大型系统是一个分布式部署的架构,不同的服务模块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问题出现时,大部分情况需要根据问题暴露的关键信息,定位到具体的服务器和服务模块,构建一套集中式日志系统,可以提高定位问题的效率。
对大量的日志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如平台PV、UV、IP、PageTOP等维度进行分析查询等。另外安全审计、数据挖掘、行为分析等都少不了日志对其作为支撑。
2.1 EFK
在Kubernetes集群上运行多个服务和应用程序时,日志收集系统可以帮助你快速分类和分析由Pod生成的大量日志数据。Kubernetes中比较流行的日志收集解决方案是Elasticsearch、Fluentd和Kibana(EFK)技术栈,也是官方推荐的一种方案。
Elasticsearch是一个实时的,分布式的,可扩展的搜索引擎,它允许进行全文本和结构化搜索以及对日志进行分析。它通常用于索引和搜索大量日志数据,也可以用于搜索许多不同种类的文档。
Elasticsearch通常与Kibana一起部署,kibana可以把Elasticsearch采集到的数据通过dashboard(仪表板)可视化展示出来。Kibana允许你通过Web界面浏览Elasticsearch日志数据,也可自定义查询条件快速检索出elasticccsearch中的日志数据。
Fluentd是一个流行的开源数据收集器,我们在 Kubernetes 集群节点上安装 Fluentd,通过获取容器日志文件、过滤和转换日志数据,然后将数据传递到 Elasticsearch 集群,在该集群中对其进行索引和存储。
2.2 ELK Stack
E - Elasticsearch(简称:ES)
L - Logstash
K - Kibana
Elasticsearch:日志存储和搜索引擎,它的特点有:分布式,零配置,自动发现,索引自动分片,索引副本机制,restful风格接口,多数据源,自动搜索负载等。
Logstash:是一个完全开源的工具,他可以对你的日志进行收集、过滤,并将其存储供以后使用(支持动态的从各种数据源搜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过滤、分析、丰富、统一格式等操作。)。
Kibana 也是一个开源和免费的工具,Kibana可以为 Logstash 和 ElasticSearch 提供的日志分析友好的 Web 界面,可以帮助您汇总、分析和搜索重要数据日志。
流程
应用程序(AppServer)–>Logstash–>ElasticSearch–>Kibana–>浏览器(Browser):
Logstash收集AppServer产生的Log,并存放到ElasticSearch集群中,而Kibana则从ElasticSearch集群中查询数据生成图表,再返回给Browser。
考虑到聚合端(日志处理、清洗等)负载问题和采集端传输效率,一般在日志量比较大的时候在采集端和聚合端增加队列,以用来实现日志消峰。
2.3 ELK+filebeat
Filebeat(采集)—> Logstash(聚合、处理)—> ElasticSearch (存储)—>Kibana (展示)
2.4 其他方案
ELK日志流程可以有多种方案(不同组件可自由组合,根据自身业务配置),常见有以下:
Logstash(采集、处理)—> ElasticSearch (存储)—>Kibana (展示)
Logstash(采集)—> Logstash(聚合、处理)—> ElasticSearch (存储)—>Kibana (展示)
Filebeat(采集、处理)—> ElasticSearch (存储)—>Kibana (展示)
Filebeat(采集)—> Logstash(聚合、处理)—> ElasticSearch (存储)—>Kibana (展示)
Filebeat(采集)—> Kafka/Redis(消峰) —> Logstash(聚合、处理)—> ElasticSearch (存储)—>Kibana (展示)
2、elasticsearch组件介绍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分布式的免费开源搜索和分析引擎,适用于包括文本、数字、地理空间、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等在内的所有类型的数据。Elasticsearch 在 Apache Lucene 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由 Elasticsearch N.V.(即现在的 Elastic)于 2010 年首次发布。Elasticsearch 以其简单的 REST 风格 API、分布式特性、速度和可扩展性而闻名,是 Elastic Stack 的核心组件;Elastic Stack 是一套适用于数据采集、扩充、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的免费开源工具。人们通常将 Elastic Stack 称为 ELK Stack(代指 Elasticsearch、Logstash 和 Kibana),目前 Elastic Stack 包括一系列丰富的轻量型数据采集代理,这些代理统称为 Beats,可用来向 Elasticsearch 发送数据。
3、filebeat组件介绍
3.1 filebeat和beat关系
filebeat是Beats中的一员。
Beats是一个轻量级日志采集器,Beats家族有6个成员,早期的ELK架构中使用Logstash收集、解析日志,但是Logstash对内存、cpu、io等资源消耗比较高。相比Logstash,Beats所占系统的CPU和内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Beats包含六种工具:
1、Packetbeat:网络数据(收集网络流量数据)
2、Metricbeat:指标(收集系统、进程和文件系统级别的CPU和内存使用情况等数据)
3、Filebeat:日志文件(收集文件数据)
4、Winlogbeat:windows事件日志(收集Windows事件日志数据)
5、Auditbeat:审计数据(收集审计日志)
6、Heartbeat:运行时间监控(收集系统运行时的数据)
3.2 filebeat是什么?
Filebeat是用于转发和收集日志数据的轻量级传送工具。Filebeat监视你指定的日志文件或位置,收集日志事件,并将它们转发到Elasticsearch或 Logstash中。
Filebeat的工作方式如下:启动Filebeat时,它将启动一个或多个输入,这些输入将在为日志数据指定的位置中查找。对于Filebeat所找到的每个日志,Filebeat都会启动收集器。每个收集器都读取单个日志以获取新内容,并将新日志数据发送到libbeat,libbeat将聚集事件,并将聚集的数据发送到为Filebeat配置的输出。
工作的流程图如下:
Filebeat 有两个主要组件:
harvester:一个harvester负责读取一个单个文件的内容。harvester逐行读取每个文件,并把这些内容发送到输出。每个文件启动一个harvester。
Input:一个input负责管理harvesters,并找到所有要读取的源。如果input类型是log,则input查找驱动器上与已定义的log日志路径匹配的所有文件,并为每个文件启动一个harvester。
3.3 Filebeat工作原理
在任何环境下,应用程序都有停机的可能性。 Filebeat 读取并转发日志行,如果中断,则会记住所有事件恢复联机状态时所在位置。
Filebeat带有内部模块(auditd,Apache,Nginx,System和MySQL),可通过一个指定命令来简化通用日志格式的收集,解析和可视化。
FileBeat 不会让你的管道超负荷。FileBeat 如果是向 Logstash 传输数据,当 Logstash 忙于处理数据,会通知 FileBeat 放慢读取速度。一旦拥塞得到解决,FileBeat将恢复到原来的速度并继续传播。
Filebeat保持每个文件的状态,并经常刷新注册表文件中的磁盘状态。状态用于记住harvester正在读取的最后偏移量,并确保发送所有日志行。Filebeat将每个事件的传递状态存储在注册表文件中。所以它能保证事件至少传递一次到配置的输出,没有数据丢失。
3.4 传输方案
1、output.elasticsearch
如果你希望使用 filebeat 直接向 elasticsearch 输出数据,需要配置 output.elasticsearch
output.elasticsearch:
hosts: ["192.168.40.180:9200"]
2、output.logstash
如果使用filebeat向 logstash输出数据,然后由 logstash 再向elasticsearch 输出数据,需要配置 output.logstash。 logstash 和 filebeat 一起工作时,如果 logstash 忙于处理数据,会通知FileBeat放慢读取速度。一旦拥塞得到解决,FileBeat 将恢复到原来的速度并继续传播。这样,可以减少管道超负荷的情况。
output.logstash:
hosts: ["192.168.40.180:5044"]
3、output.kafka
如果使用filebeat向kafka输出数据,然后由 logstash 作为消费者拉取kafka中的日志,并再向elasticsearch 输出数据,需要配置 output.logstash
output.kafka:
enabled: true
hosts: ["192.168.40.180:9092"]
topic: elfk8stest
4、logstash组件介绍
Logstash是一个开源数据收集引擎,具有实时管道功能。Logstash可以动态地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统一起来,并将数据标准化到你所选择的目的地。Logstash 是一个应用程序日志、事件的传输、处理、管理和搜索的平台。你可以用它来统一对应用程序日志进行收集管理,提供 Web 接口用于查询和统计。
输入:采集各种样式、大小和来源的数据
数据往往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或分散或集中地存在于很多系统中。Logstash 支持各种输入选择 ,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众多常用来源捕捉事件。能够以连续的流式传输方式,轻松地从你的日志、指标、Web 应用、数据存储以及各种 AWS 服务采集数据。
过滤器:实时解析和转换数据
数据从源传输到存储库的过程中,Logstash 过滤器能够解析各个事件,识别已命名的字段以构建结构,并将它们转换成通用格式,以便更轻松、更快速地分析和实现商业价值。
Logstash 能够动态地转换和解析数据,不受格式或复杂度的影响:
1、利用 Grok 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派生出结构
2、从 IP 地址破译出地理坐标
3、将 PII 数据匿名化,完全排除敏感字段
4、整体处理不受数据源、格式或架构的影响
输出:选择你的存储,导出你的数据
尽管 Elasticsearch 是我们的首选输出方向,能够为我们的搜索和分析带来无限可能,但它并非唯一选择。Logstash 提供众多输出选择,你可以将数据发送到你要指定的地方。
4.1 Logstash工作原理
Logstash 有两个必要元素:input 和 output ,一个可选元素:filter。 这三个元素,分别代表 Logstash 事件处理的三个阶段:输入 > 过滤器 > 输出
Input负责从数据源采集数据。
filter 将数据修改为你指定的格式或内容。
output 将数据传输到目的地。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通常输入、输出、过滤器不止一个。Logstash 的这三个元素都使用插件式管理方式,可以根据应用需要,灵活的选用各阶段需要的插件,并组合使用。
常用input模块
Logstash 支持各种输入选择 ,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众多常用来源捕捉事件。能够以连续的流式传输方式,可从日志、指标、Web 应用、数据存储以及各种 AWS 服务采集数据。
file:从文件系统上的文件读取
syslog:在众所周知的端口514上侦听系统日志消息,并根据RFC3164格式进行解析
redis:从redis服务器读取,使用redis通道和redis列表。 Redis经常用作集中式Logstash安装中的“代理”,它将接收来自远程Logstash“托运人”的Logstash事件排队。
beats:处理由Filebeat发送的事件。
常用的filter模块
过滤器是Logstash管道中的中间处理设备。可以将条件过滤器组合在一起,对事件执行操作。
grok:解析和结构任意文本。 Grok目前是Logstash中将非结构化日志数据解析为结构化和可查询的最佳方法。
mutate:对事件字段执行一般转换。可以重命名,删除,替换和修改事件中的字段。
drop:完全放弃一个事件,例如调试事件。
clone:制作一个事件的副本,可能会添加或删除字段。
geoip:添加有关IP地址的地理位置的信息
常用output
elasticsearch:将事件数据发送给 Elasticsearch(推荐模式)。
file:将事件数据写入文件或磁盘。
graphite:将事件数据发送给 graphite(一个流行的开源工具,存储和绘制指标, http://graphite.readthedocs.io/en/latest/)。
statsd:将事件数据发送到 statsd (这是一种侦听统计数据的服务,如计数器和定时器,通过UDP发送并将聚合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可插入的后端服务)。
常用code插件
json:以JSON格式对数据进行编码或解码。
multiline:将多行文本事件(如java异常和堆栈跟踪消息)合并为单个事件。
input {
kafka {
bootstrap_servers => "192.168.40.180:9092"
auto_offset_reset => "latest"
consumer_threads => 5
decorate_events => true
topics => ["elktest"]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192.168.40.180:9200"]
index => "elkk8stest-%{+YYYY.MM.dd}"
}
}
5、fluentd组件介绍
fluentd是一个针对日志的收集、处理、转发系统。通过丰富的插件系统,可以收集来自于各种系统或应用的日志,转化为用户指定的格式后,转发到用户所指定的日志存储系统之中。
fluentd 常常被拿来和Logstash比较,我们常说ELK,L就是这个agent。fluentd 是随着Docker和es一起流行起来的agent。
- fluentd 比 logstash 更省资源;
- 更轻量级的 fluent-bid 对应 filebeat,作为部署在结点上的日志收集器;
- fluentd 有更多强大、开放的插件数量和社区。插件多,也非常灵活,规则也不复杂。
6、fluentd、filebeat、logstash对比分析
常见的日志采集工具有Logstash、Filebeat、Fluentd、Logagent、rsyslog等等,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哪一种工具?
Logstash是一个开源数据收集引擎,具有实时管道功能。Logstash可以动态地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统一起来,并将数据标准化到你所选择的目的地。
Logstash 主要的优点就是它的灵活性,主要因为它有很多插件,详细的文档以及直白的配置格式让它可以在多种场景下应用。我们基本上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资源,几乎可以处理任何问题。
劣势
Logstash 致命的问题是它的性能以及资源消耗(默认的堆大小是 1GB)。尽管它的性能在近几年已经有很大提升,与它的替代者们相比还是要慢很多的。这里有 Logstash 与 rsyslog 性能对比以及Logstash 与 filebeat 的性能对比。它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会是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它目前不支持缓存,目前的典型替代方案是将 Redis 或 Kafka 作为中心缓冲池:
典型应用场景
因为 Logstash 自身的灵活性以及网络上丰富的资料,Logstash 适用于原型验证阶段使用,或者解析非常的复杂的时候。在不考虑服务器资源的情况下,如果服务器的性能足够好,我们也可以为每台服务器安装 Logstash 。我们也不需要使用缓冲,因为文件自身就有缓冲的行为,而 Logstash 也会记住上次处理的位置。
如果服务器性能较差,并不推荐为每个服务器安装 Logstash ,这样就需要一个轻量的日志传输工具,将数据从服务器端经由一个或多个 Logstash 中心服务器传输到 Elasticsearch:
随着日志项目的推进,可能会因为性能或代价的问题,需要调整日志传输的方式(log shipper)。当判断 Logstash 的性能是否足够好时,重要的是对吞吐量的需求有着准确的估计,这也决定了需要为 Logstash 投入多少硬件资源。
Filebeat
作为 Beats 家族的一员,Filebeat 是一个轻量级的日志传输工具,它的存在正弥补了 Logstash 的缺点:Filebeat 作为一个轻量级的日志传输工具可以将日志推送到中心 Logstash。
在版本 5.x 中,Elasticsearch 具有解析的能力(像 Logstash 过滤器)— Ingest。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将数据直接用 Filebeat 推送到 Elasticsearch,并让 Elasticsearch 既做解析的事情,又做存储的事情。也不需要使用缓冲,因为 Filebeat 也会和 Logstash 一样记住上次读取的偏移,如果需要缓冲(例如,不希望将日志服务器的文件系统填满),可以使用 Redis/Kafka,因为 Filebeat 可以与它们进行通信。
优势
Filebeat 只是一个二进制文件没有任何依赖。它占用资源极少,尽管它还十分年轻,正式因为它简单,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出错的地方,所以它的可靠性还是很高的。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调节的点,例如:它以何种方式搜索新的文件,以及当文件有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变化时,何时选择关闭文件句柄。
劣势
Filebeat 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所以在某些场景下我们会碰到问题。例如,如果使用 Logstash 作为下游管道,我们同样会遇到性能问题。正因为如此,Filebeat 的范围在扩大。开始时,它只能将日志发送到 Logstash 和 Elasticsearch,而现在它可以将日志发送给 Kafka 和 Redis,在 5.x 版本中,它还具备过滤的能力。
Fluentd
Fluentd 创建的初衷主要是尽可能的使用 JSON 作为日志输出,所以传输工具及其下游的传输线不需要猜测子字符串里面各个字段的类型。这样,它为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提供库,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它插入到我们自定义的程序中。
优势
和多数 Logstash 插件一样,Fluentd 插件是用 Ruby 语言开发的非常易于编写维护。所以它数量很多,几乎所有的源和目标存储都有插件(各个插件的成熟度也不太一样)。这也意味这我们可以用 Fluentd 来串联所有的东西。
劣势
因为在多数应用场景下,我们会通过 Fluentd 得到结构化的数据,它的灵活性并不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来解析非结构化的数据。尽管,性能在大多数场景下都很好,但它并不是最好的,和 syslog-ng 一样,它的缓冲只存在与输出端,单线程核心以及 Ruby GIL 实现的插件意味着它大的节点下性能是受限的,不过,它的资源消耗在大多数场景下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小的或者嵌入式的设备,可能需要看看 Fluent Bit,它和 Fluentd 的关系与 Filebeat 和 Logstash 之间的关系类似。
典型应用场景
Fluentd 在日志的数据源和目标存储各种各样时非常合适,因为它有很多插件。而且,如果大多数数据源都是自定义的应用,所以可以发现用 fluentd 的库要比将日志库与其他传输工具结合起来要容易很多。特别是在我们的应用是多种语言编写的时候,即我们使用了多种日志库,日志的行为也不太一样。
Logagent
Logagent 是 Sematext 提供的传输工具,它用来将日志传输到 Logsene(一个基于 SaaS 平台的 Elasticsearch API),因为 Logsene 会暴露 Elasticsearch API,所以 Logagent 可以很容易将数据推送到 Elasticsearch 。
优势
可以获取 /var/log 下的所有信息,解析各种格式(Elasticsearch,Solr,MongoDB,Apache HTTPD等等),它可以掩盖敏感的数据信息,例如,个人验证信息(PII),出生年月日,信用卡号码,等等。它还可以基于 IP 做 GeoIP 丰富地理位置信息(例如,access logs)。同样,它轻量又快速,可以将其置入任何日志块中。在新的 2.0 版本中,它以第三方 node.js 模块化方式增加了支持对输入输出的处理插件。重要的是 Logagent 有本地缓冲,所以不像 Logstash ,在数据传输目的地不可用时会丢失日志。
劣势
尽管 Logagent 有些比较有意思的功能(例如,接收 Heroku 或 CloudFoundry 日志),但是它并没有 Logstash 灵活。
典型应用场景
Logagent 作为一个可以做所有事情的传输工具是值得选择的(提取、解析、缓冲和传输)。
logtail
阿里云日志服务的生产者,目前在阿里集团内部机器上运行,经过3年多时间的考验,目前为阿里公有云用户提供日志收集服务。
采用C++语言实现,对稳定性、资源控制、管理等下过很大的功夫,性能良好。相比于logstash、fluentd的社区支持,logtail功能较为单一,专注日志收集功能。
优势
logtail占用机器cpu、内存资源最少,结合阿里云日志服务的E2E体验良好。
劣势
logtail目前对特定日志类型解析的支持较弱,后续需要把这一块补起来。
rsyslog
绝大多数 Linux 发布版本默认的 syslog 守护进程,rsyslog 可以做的不仅仅是将日志从 syslog socket 读取并写入 /var/log/messages 。它可以提取文件、解析、缓冲(磁盘和内存)以及将它们传输到多个目的地,包括 Elasticsearch 。可以从此处找到如何处理 Apache 以及系统日志。
优势
rsyslog 是经测试过的最快的传输工具。如果只是将它作为一个简单的 router/shipper 使用,几乎所有的机器都会受带宽的限制,但是它非常擅长处理解析多个规则。它基于语法的模块(mmnormalize)无论规则数目如何增加,它的处理速度始终是线性增长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当规则在 20-30 条时,如解析 Cisco 日志时,它的性能可以大大超过基于正则式解析的 grok ,达到 100 倍(当然,这也取决于 grok 的实现以及 liblognorm 的版本)。
它同时也是我们能找到的最轻的解析器,当然这也取决于我们配置的缓冲。
劣势
rsyslog 的配置工作需要更大的代价(这里有一些例子),这让两件事情非常困难:
文档难以搜索和阅读,特别是那些对术语比较陌生的开发者。
5.x 以上的版本格式不太一样(它扩展了 syslogd 的配置格式,同时也仍然支持旧的格式),尽管新的格式可以兼容旧格式,但是新的特性(例如,Elasticsearch 的输出)只在新的配置下才有效,然后旧的插件(例如,Postgres 输出)只在旧格式下支持。
尽管在配置稳定的情况下,rsyslog 是可靠的(它自身也提供多种配置方式,最终都可以获得相同的结果),它还是存在一些 bug 。
典型应用场景
rsyslog 适合那些非常轻的应用(应用,小VM,Docker容器)。如果需要在另一个传输工具(例如,Logstash)中进行处理,可以直接通过 TCP 转发 JSON ,或者连接 Kafka/Redis 缓冲。
rsyslog 还适合我们对性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时,特别是在有多个解析规则时。那么这就值得为之投入更多的时间研究它的配置。
重点:Logstash、fluentd、filebeat
实验需要的课件说明:
下文需要的资源清单yaml文件和离线镜像压缩包都在课件里,可上传自己机器上,直接使用即可
7、安装elasticsearch组件
7.1 创建名称空间
在安装Elasticsearch集群之前,我们先创建一个名称空间,在这个名称空间下安装日志收工具elasticsearch、fluentd、kibana。我们创建一个kube-logging名称空间,将EFK组件安装到该名称空间中。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apply -f kube-logging.yaml
kube-logging.yaml文件内容如下:
kind: Namespace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kube-logging
7.2 查看kube-logging名称空间是否创建成功
[root@xianchaomaster1 efk]# kubectl get namespaces | grep kube-logging
#显示如下,说明创建成功:
kube-logging Active 86s
7.3 安装elasticsearch组件
通过上面步骤已经创建了一个名称空间kube-logging,在这个名称空间下去安装日志收集组件efk,首先,我们需要部署一个有3个节点的Elasticsearch集群。我们使用3个Elasticsearch Pods可以避免高可用中的多节点群集中发生的“脑裂”的问题。 Elasticsearch脑裂可参考如下:https://www.elastic.co/guide/en/elasticsearch/reference/current/modules-node.html#split-brain
7.3.1 创建headless service服务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apply -f elasticsearch_svc.yaml
elasticsearch_svc.yaml文件内容如下:
kind: Service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elasticsearch
namespace: kube-logging
labels:
app: elasticsearch
spec:
selector:
app: elasticsearch
clusterIP: None
ports:
- port: 9200
name: rest
- port: 9300
name: inter-node
查看elasticsearch的service是否创建成功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get services --namespace=kube-logging
看到如下,说明在kube-logging名称空间下创建了一个名字是elasticsearch的headless service: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elasticsearch ClusterIP None <none> 9200/TCP,9300/TCP 2m
现在我们已经为 Pod 设置了无头服务和一个稳定的域名.elasticsearch.kube-logging.svc.cluster.local,接下来我们通过 StatefulSet来创建具体的 Elasticsearch的Pod 应用。
7.3.2 通过statefulset创建elasticsearch集群
7.3.2.1 创建Storageclass,实现存储类动态供给
#安装nfs服务,选择k8s集群的xianchaomaster1节点,k8s集群的xianchaomaster1节点的ip是192.168.40.180
[root@xianchaomaster1 ~]# yum install nfs-utils -y
[root@xianchaonode1 ~]# yum install nfs-utils -y
#启动nfs服务
[root@xianchaomaster1 ~]# systemctl start nfs
[root@xianchaonode1 ~]# systemctl start nfs
#设置nfs开机自启动
[root@xianchaomaster1 ~]# systemctl enable nfs.service
[root@xianchaonode1 ~]# systemctl enable nfs.service
#在xianchaomaster1上创建一个nfs共享目录
[root@xianchaomaster1 ~]# mkdir /data/v1 -p
#编辑/etc/exports文件
- [root@xianchaomaster1 ~]# vim /etc/exports
/data/v1 *(rw,no_root_squash)
#加载配置,使配置生效
[root@xianchaomaster1 ~]# exportfs -arv
[root@xianchaomaster1 ~]# systemctl restart nfs
#创建nfs作为存储的供应商
[root@xianchaomaster1 nfs]# cat serviceaccount.yaml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Account
metadata:
name: nfs-provisioner
[root@xianchaomaster1 nfs]# kubectl apply -f serviceaccount.yaml
serviceaccount/nfs-provisioner created
sa的全称是serviceaccount。
serviceaccount是为了方便Pod里面的进程调用Kubernetes API或其他外部服务而设计的。
指定了serviceaccount之后,我们把pod创建出来了,我们在使用这个pod时,这个pod就有了我们指定的账户的权限了。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nfs-provisioner-clusterrolebinding --clusterrole=cluster-admin --serviceaccount=default:nfs-provisioner
#把nfs-subdir-external-provisioner.tar.gz上传到xianchaonode1上,手动解压。
[root@xianchaonode1 ~]# docker load -i nfs-subdir-external-provisioner.tar.gz
#通过deployment创建pod用来运行nfs-provisioner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apply -f deployment.yaml
deployment.yaml文件解释说明:
kind: Deployment
apiVersion: apps/v1
metadata:
name: nfs-provisioner
spec: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nfs-provisioner
replicas: 1
strategy:
type: Recreate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nfs-provisioner
spec:
serviceAccount: nfs-provisioner
containers:
- name: nfs-provisioner
image: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mydlq/nfs-subdir-external-provisioner:v4.0.0
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
volumeMounts:
- name: nfs-client-root
mountPath: /persistentvolumes
env:
- name: PROVISIONER_NAME
value: example.com/nfs
- name: NFS_SERVER
value: 192.168.40.180
#这个需要写nfs服务端所在的ip地址,大家需要写自己安装了nfs服务的机器ip
- name: NFS_PATH
value: /data/v1
#这个是nfs服务端共享的目录
volumes:
- name: nfs-client-root
nfs:
server: 192.168.40.180
path: /data/v1
#验证nfs是否创建成功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get pods | grep nfs
#显示如下说明创建成功:
nfs-provisioner-5975849bb4-92dhq 1/1 Running 3 11h
7.3.2.2 安装elasticsearch集群
#创建stoorageclass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apply -f class.yaml
class.yaml文件内容如下:
apiVersion: storage.k8s.io/v1
kind: StorageClass
metadata:
name: do-block-storage
provisioner: example.com/nfs
注:
provisioner: example.com/nfs
#该值需要和nfs provisioner配置的PROVISIONER_NAME处的value值保持一致
#把elasticsearch_7_2_0.tar.gz和busybox.tar.gz
上传到xianchaonode1,手动解压:
[root@xianchaonode1 ~]# docker load -i elasticsearch_7_2_0.tar.gz
[root@xianchaonode1 ~]# docker load -i busybox.tar.gz
#更新资源清单文件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apply -f elasticsearch-statefulset.yaml
elasticsearch-statefulset.yaml文件解释说明:
apiVersion: apps/v1
kind: StatefulSet
metadata:
name: es-cluster
namespace: kube-logging
spec:
serviceName: elasticsearch
replicas: 3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elasticsearch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elasticsearch
上面内容的解释:在kube-logging的名称空间中定义了一个es-cluster的StatefulSet。然后,我们使用serviceName 字段与我们之前创建的headless ElasticSearch服务相关联。这样可以确保可以使用以下DNS地址访问StatefulSet中的每个Pod:,es-cluster-[0,1,2].elasticsearch.kube-logging.svc.cluster.local,其中[0,1,2]与Pod分配的序号数相对应。我们指定3个replicas(3个Pod副本),将selector matchLabels 设置为app: elasticseach。该.spec.selector.matchLabels和.spec.template.metadata.labels字段必须匹配。
2)statefulset中定义pod模板,内容如下:
. . .
spec:
containers:
- name: elasticsearch
image: docker.elastic.co/elasticsearch/elasticsearch:7.2.0
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
resources:
limits:
cpu: 1000m
requests:
cpu: 100m
ports:
- containerPort: 9200
name: rest
protocol: TCP
- containerPort: 9300
name: inter-node
protocol: TCP
volumeMounts:
- name: data
mountPath: /usr/share/elasticsearch/data
env:
- name: cluster.name
value: k8s-logs
- name: node.name
valueFrom:
fieldRef:
fieldPath: metadata.name
- name: discovery.seed_hosts
value: "es-cluster-0.elasticsearch,es-cluster-1.elasticsearch,es-cluster-2.elasticsearch"
- name: cluster.initial_master_nodes
value: "es-cluster-0,es-cluster-1,es-cluster-2"
- name: ES_JAVA_OPTS
value: "-Xms512m -Xmx512m"
上面内容解释:在statefulset中定义了pod,容器的名字是elasticsearch,镜像是docker.elastic.co/elasticsearch/elasticsearch:7.2.0。使用resources字段来指定容器至少需要0.1个vCPU,并且容器最多可以使用1个vCPU了解有关资源请求和限制,可参考Resource Management for Pods and Containers | Kubernetes。
容器暴露了9200和9300两个端口,名称要和上面定义的 Service 保持一致,通过volumeMount声明了数据持久化目录,定义了一个data数据卷,通过volumeMount把它挂载到容器里的/usr/share/elasticsearch/data目录。
容器中设置了一些环境变量:
cluster.name:Elasticsearch 集群的名称,我们这里是 k8s-logs。
node.name:节点的名称,通过metadata.name来获取。这将解析为 es-cluster-[0,1,2],取决于节点的指定顺序。
discovery.seed_hosts:此字段用于设置在Elasticsearch集群中节点相互连接的发现方法,它为我们的集群指定了一个静态主机列表。由于我们之前配置的是无头服务,我们的 Pod 具有唯一的 DNS 地址es-cluster-[0,1,2].elasticsearch.kube-logging.svc.cluster.local,因此我们相应地设置此地址变量即可。由于都在同一个 namespace 下面,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缩短为es-cluster-[0,1,2].elasticsearch。
要了解有关 Elasticsearch 发现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Elasticsearch 官方文档:Discovery and cluster formation | Elasticsearch Guide [8.15] | Elastic。
。
ES_JAVA_OPTS:这里我们设置为-Xms512m -Xmx512m,告诉JVM使用512 MB的最小和最大堆。这个值应该根据群集的资源可用性和需求调整这些参数。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设置堆大小的相关文档:Heap size settings | Elasticsearch Guide [8.15] | Elastic。
3)initcontainer内容
. . .
initContainers:
- name: fix-permissions
image: busybox
command: ["sh", "-c", "chown -R 1000:1000 /usr/share/elasticsearch/data"]
securityContext:
privileged: true
volumeMounts:
- name: data
mountPath: /usr/share/elasticsearch/data
- name: increase-vm-max-map
image: busybox
command: ["sysctl", "-w", "vm.max_map_count=262144"]
securityContext:
privileged: true
- name: increase-fd-ulimit
image: busybox
command: ["sh", "-c", "ulimit -n 65536"]
securityContext:
privileged: true
这里我们定义了几个在主应用程序之前运行的 Init 容器,这些初始容器按照定义的顺序依次执行,执行完成后才会启动主应用容器。
第一个名为 fix-permissions 的容器用来运行 chown 命令,将 Elasticsearch 数据目录的用户和组更改为1000:1000(Elasticsearch 用户的 UID)。因为默认情况下,Kubernetes 用 root 用户挂载数据目录,这会使得 Elasticsearch 无法访问该数据目录,可以参考 Elasticsearch 生产中的一些默认注意事项相关文档说明:https://www.elastic.co/guide/en/elasticsearch/reference/current/docker.html#_notes_for_production_use_and_defaults。
第二个名为 increase-vm-max-map 的容器用来增加操作系统对mmap计数的限制,默认情况下该值可能太低,导致内存不足的错误,要了解更多关于该设置的信息,可以查看 Elasticsearch 官方文档说明:Virtual memory | Elasticsearch Guide [8.15] | Elastic。
最后一个初始化容器是用来执行ulimit命令增加打开文件描述符的最大数量的。
此外 Elastisearch Notes for Production Use 文档还提到了由于性能原因最好禁用 swap,对于 Kubernetes 集群而言,最好也是禁用 swap 分区的。
现在我们已经定义了主应用容器和它之前运行的 Init Containers 来调整一些必要的系统参数,接下来可以添加数据目录的持久化相关的配置。
4)在 StatefulSet 中,使用volumeClaimTemplates来定义volume 模板即可:
. . .
volumeClaimTemplates:
- metadata:
name: data
labels:
app: elasticsearch
spec:
accessModes: [ "ReadWriteOnce" ]
storageClassName: do-block-storage
resources:
requests:
storage: 10Gi
我们这里使用 volumeClaimTemplates 来定义持久化模板,Kubernetes 会使用它为 Pod 创建 PersistentVolume,设置访问模式为ReadWriteOnce,这意味着它只能被 mount 到单个节点上进行读写,然后最重要的是使用了一个名为do-block-storage的 StorageClass 对象,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创建该对象,我们这里使用的 NFS 作为存储后端,所以需要安装一个对应的nfs provisioner 驱动。
#查看es的pod是否创建成功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get pods -n kube-logging
显示如下,说明es集群创建成功了: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es-cluster-0 1/1 Running 0 55s
es-cluster-1 1/1 Running 0 35s
es-cluster-2 1/1 Running 0 28s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get svc -n kube-logging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elasticsearch ClusterIP None <none> 9200/TCP,9300/TCP
8、安装kibana可视化UI界面
#把kibana_7_2_0.tar.gz上传到xianchaonode1节点,手动解压:
[root@xianchaonode1 ~]# docker load -i kibana_7_2_0.tar.gz
#更新资源清单文件
[root@xianchaomaster]# kubectl apply -f kibana.yaml
kibana.yaml资源清单文件解读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kibana
namespace: kube-logging
labels:
app: kibana
spec:
type: NodePort
ports:
- port: 5601
selector:
app: kibana
---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kibana
namespace: kube-logging
labels:
app: kibana
spec:
replicas: 1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kibana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kibana
spec:
containers:
- name: kibana
image: docker.elastic.co/kibana/kibana:7.2.0
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
resources:
limits:
cpu: 1000m
requests:
cpu: 100m
env:
- name: ELASTICSEARCH_URL
value: http://elasticsearch.kube-logging.svc.cluster.local:9200
ports:
- containerPort: 5601
上面我们定义了两个资源对象,一个 Service 和 Deployment,为了测试方便,我们将 Service 设置为了 NodePort 类型,Kibana Pod 中配置都比较简单,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使用 ELASTICSEARCH_URL 这个环境变量来设置Elasticsearch 集群的端点和端口,直接使用 Kubernetes DNS 即可,此端点对应服务名称为 elasticsearch,由于是一个 headless service,所以该域将解析为3个 Elasticsearch Pod 的 IP 地址列表。
[root@xianchaomaster1]#kubectl get pods -n kube-logging
显示如下,看到kibana开头的pod,说明kibana也已经部署成功了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es-cluster-0 1/1 Running 0 170m
es-cluster-1 1/1 Running 0 170m
es-cluster-2 1/1 Running 0 170m
kibana-5749b5778b-c9djr 1/1 Running 0 4m3s
[root@xianchaomaster1 efk]# kubectl get svc -n kube-logging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elasticsearch ClusterIP None <none> 9200/TCP,9300/TCP
kibana NodePort 10.106.209.160 <none> 5601:31966/TCP
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任意节点IP>:31966即可,如果看到如下欢迎界面证明 Kibana 已经成功部署到了Kubernetes集群之中。
9、安装fluentd组件
我们使用daemonset控制器部署fluentd组件,这样可以保证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运行同样fluentd的pod副本,这样就可以收集k8s集群中每个节点的日志,在k8s集群中,容器应用程序的输入输出日志会重定向到node节点里的json文件中,fluentd可以tail和过滤以及把日志转换成指定的格式发送到elasticsearch集群中。除了容器日志,fluentd也可以采集kubelet、kube-proxy、docker的日志。
# 离线镜像压缩包fluentd.tar.gz上传到xianchaonode1和xianchaomaster1上,手动解压:
[root@xianchaonode1 ~]# docker load -i fluentd.tar.gz
[root@xianchaomaster1 ~]# docker load -i fluentd.tar.gz
#更新资源清单文件
[root@xianchaomaster]# kubectl apply -f fluentd.yaml
#查看fluentd是否部署成功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get pods -n kube-logging
显示如下,看到fluentd的pod的status状态是running,说明部署成功: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es-cluster-0 1/1 Running 0
es-cluster-1 1/1 Running 0
es-cluster-2 1/1 Running 0
fluentd-dszg7 1/1 Running 0
fluentd-dwk7t 1/1 Running 0
kibana-84cf7f59c-2546x 1/1 Running 0
Fluentd 启动成功后,我们可以前往 Kibana 的 Dashboard 页面中
点击Try our sample data
点击左侧的Discover
可以看到如下配置页面:
在这里可以配置我们需要的 Elasticsearch 索引,前面 Fluentd 配置文件中我们采集的日志使用的是 logstash 格式,这里只需要在文本框中输入logstash-*即可匹配到 Elasticsearch 集群中的所有日志数据
点击Next step
选择@timestamp,创建索引
点击左侧的discover,可看到如下:
10、测试收集pod容器日志
#把busybox.tar.gz上传到xianchaonode1节点,手动解压:
[root@xianchaonode1 ~]# docker load -i busybox.tar.gz
[root@xianchaomaster1]# kubectl apply -f pod.yaml
Kibana查询语言KQL官方地址:
https://www.elastic.co/guide/en/kibana/7.2/kuery-query.html
登录到kibana的控制面板,在discover处的搜索栏中输入kubernetes.pod_name:counter,这将过滤名为的Pod的日志数据counter,如下所示:
通过上面几个步骤,我们已经在k8s集群成功部署了elasticsearch,fluentd,kibana,这里使用的efk系统包括3个Elasticsearch Pod,一个Kibana Pod和一组作为DaemonSet部署的Fluentd Pod。
11、基于EFK+logstash+kafka构建高吞吐量的日志收集平台
fluentd-->kafka-->logstash-->elasticsearch-->kibana
1、部署fluentd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kubernetes/blob/master/cluster/addons/fluentd-elasticsearch/fluentd-es-ds.yaml
[root@xianchaomaster1 ~]# cat fluentd-configmap.yaml
kind: ConfigMap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fluentd-config
namespace: logging
labels:
addonmanager.kubernetes.io/mode: Reconcile
data:
system.conf: |-
<system>
root_dir /tmp/fluentd-buffers/
</system>
containers.input.conf: |-
<source>
@id fluentd-containers.log
@type tail
path /var/log/containers/*.log
pos_file /var/log/es-containers.log.pos
time_format %Y-%m-%dT%H:%M:%S.%NZ
localtime
tag raw.kubernetes.*
format json
read_from_head true
</source>
# Detect exceptions in the log output and forward them as one log entry.
<match raw.kubernetes.**>
@id raw.kubernetes
@type detect_exceptions
remove_tag_prefix raw
message log
stream stream
multiline_flush_interval 5
max_bytes 500000
max_lines 1000
</match>
system.input.conf: |-
# Logs from systemd-journal for interesting services.
<source>
@id journald-docker
@type systemd
filters [{ "_SYSTEMD_UNIT": "docker.service" }]
<storage>
@type local
persistent true
</storage>
read_from_head true
tag docker
</source>
<source>
@id journald-kubelet
@type systemd
filters [{ "_SYSTEMD_UNIT": "kubelet.service" }]
<storage>
@type local
persistent true
</storage>
read_from_head true
tag kubelet
</source>
forward.input.conf: |-
# Takes the messages sent over TCP
<source>
@type forward
</source>
output.conf: |-
# Enriches records with Kubernetes metadata
<filter kubernetes.**>
@type kubernetes_metadata
</filter>
<match **>
@id elasticsearch
@type elasticsearch
@log_level info
include_tag_key true
host es主机ip
port 9200
logstash_format true
request_timeout 30s
<buffer>
@type file
path /var/log/fluentd-buffers/kubernetes.system.buffer
flush_mode interval
retry_type exponential_backoff
flush_thread_count 2
flush_interval 5s
retry_forever
retry_max_interval 30
chunk_limit_size 2M
queue_limit_length 8
overflow_action block
</buffer>
</match>
[root@xianchaomaster1 ~]# cat fluentd-daemonset.yaml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Account
metadata:
name: fluentd-es
namespace: logging
labels:
k8s-app: fluentd-es
kubernetes.io/cluster-service: "true"
addonmanager.kubernetes.io/mode: Reconcile
---
kind: ClusterRole
apiVersion: rbac.authorization.k8s.io/v1
metadata:
name: fluentd-es
labels:
k8s-app: fluentd-es
kubernetes.io/cluster-service: "true"
addonmanager.kubernetes.io/mode: Reconcile
rules:
- apiGroups:
- ""
resources:
- "namespaces"
- "pods"
verbs:
- "get"
- "watch"
- "list"
---
kind: ClusterRoleBinding
apiVersion: rbac.authorization.k8s.io/v1
metadata:
name: fluentd-es
labels:
k8s-app: fluentd-es
kubernetes.io/cluster-service: "true"
addonmanager.kubernetes.io/mode: Reconcile
subjects:
- kind: ServiceAccount
name: fluentd-es
namespace: logging
apiGroup: ""
roleRef:
kind: ClusterRole
name: fluentd-es
apiGroup: ""
---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aemonSet
metadata:
name: fluentd-es
namespace: logging
labels:
k8s-app: fluentd-es
version: v2.0.4
kubernetes.io/cluster-service: "true"
addonmanager.kubernetes.io/mode: Reconcile
spec:
selector:
matchLabels:
k8s-app: fluentd-es
version: v2.0.4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k8s-app: fluentd-es
kubernetes.io/cluster-service: "true"
version: v2.0.4
# This annotation ensures that fluentd does not get evicted if the node
# supports critical pod annotation based priority scheme.
# Note that this does not guarantee admission on the nodes (#40573).
annotations:
scheduler.alpha.kubernetes.io/critical-pod: ''
spec:
serviceAccountName: fluentd-es
containers:
- name: fluentd-es
image: cnych/fluentd-elasticsearch:v2.0.4
env:
- name: FLUENTD_ARGS
value: --no-supervisor -q
resources:
limits:
memory: 500Mi
requests:
cpu: 100m
memory: 200Mi
volumeMounts:
- name: varlog
mountPath: /var/log
- name: varlibdockercontainers
mountPath: /var/lib/docker/containers
readOnly: true
- name: config-volume
mountPath: /etc/fluent/config.d
nodeSelector:
beta.kubernetes.io/fluentd-ds-ready: "true"
tolerations:
- key: node-role.kubernetes.io/master
operator: Exists
effect: NoSchedule
terminationGracePeriodSeconds: 30
volumes:
- name: varlog
hostPath:
path: /var/log
- name: varlibdockercontainers
hostPath:
path: /var/lib/docker/containers
- name: config-volume
configMap:
name: fluentd-config
创建节点标签
[root@xianchaomaster1 ~]# kubectl label nodes xianchaomaster1 beta.kubernetes.io/fluentd-ds-ready=true [root@xianchaomaster1 ~]# kubectl label nodes xianchaonode1 beta.kubernetes.io/fluentd-ds-ready=true |
[root@xianchaomaster1 ~]# kubectl apply -f fluentd-daemonset.yaml
2、接入kafka
cat kafka-config.yaml
kind: ConfigMap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fluentd-config
namespace: logging
labels:
addonmanager.kubernetes.io/mode: Reconcile
data:
system.conf: |-
<system>
root_dir /tmp/fluentd-buffers/
</system>
containers.input.conf: |-
<source>
@id fluentd-containers.log
@type tail
path /var/log/containers/*.log
pos_file /var/log/es-containers.log.pos
time_format %Y-%m-%dT%H:%M:%S.%NZ
localtime
tag raw.kubernetes.*
format json
read_from_head true
</source>
# Detect exceptions in the log output and forward them as one log entry.
<match raw.kubernetes.**>
@id raw.kubernetes
@type detect_exceptions
remove_tag_prefix raw
message log
stream stream
multiline_flush_interval 5
max_bytes 500000
max_lines 1000
</match>
system.input.conf: |-
# Logs from systemd-journal for interesting services.
<source>
@id journald-docker
@type systemd
filters [{ "_SYSTEMD_UNIT": "docker.service" }]
<storage>
@type local
persistent true
</storage>
read_from_head true
tag docker
</source>
<source>
@id journald-kubelet
@type systemd
filters [{ "_SYSTEMD_UNIT": "kubelet.service" }]
<storage>
@type local
persistent true
</storage>
read_from_head true
tag kubelet
</source>
forward.input.conf: |-
# Takes the messages sent over TCP
<source>
@type forward
</source>
output.conf: |-
# Enriches records with Kubernetes metadata
<filter kubernetes.**>
@type kubernetes_metadata
</filter>
<match **>
@id kafka
@type kafka2
@log_level info
include_tag_key true
# list of seed brokers
brokers kafka ip:9092
use_event_time true
# buffer settings
<buffer>
@type file
path /var/log/fluentd-buffers/kubernetes.system.buffer
flush_mode interval
retry_type exponential_backoff
flush_thread_count 2
flush_interval 5s
retry_forever
retry_max_interval 30
chunk_limit_size 2M
queue_limit_length 8
overflow_action block
</buffer>
# data type settings
<format>
@type json
</format>
# topic settings
topic_key topic
default_topic messages
# producer settings
required_acks -1
compression_codec gzip
</match>
重启fluentd
3、配置logstash
配置logstash消费messages日志写入elasticsearch
cat config/kafkaInput_fluentd.conf
input {
kafka {
bootstrap_servers => ["kafka ip:9092"]
client_id => "fluentd"
group_id => "fluentd"
consumer_threads => 1
auto_offset_reset => "latest"
topics => ["messages"]
}
}
filter {
json{
source => "message"
}
ruby {
code => "event.set('timestamp', event.get('@timestamp').time.localtime + 8*60*60)"
}
ruby {
code => "event.set('@timestamp',event.get('timestamp'))"
}
ruby {
code => "event.set('find_time',event.get('@timestamp').time.localtime - 8*60*60)"
}
mutate {
remove_field => ["timestamp"]
remove_field => ["message"]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hosts => ["es ip地址: 9200"]
index => "kubernetes_%{+YYYY_MM_dd}"
}
# stdout {
# codec => rubydebug
# }
}
4、启动logstash
nohup ./bin/logstash -f config/kafkaInput_fluentd.conf --config.reload.automatic --path.data=/opt/logstash/data_fluentd 2>&1 > fluentd.log &
相关文章:

基于 K8S kubernetes 的常见日志收集方案
目录 1、日志对我们来说到底重不重要? 2、常见的日志收集方案 2.1 EFK 2.2 ELK Stack 2.3 ELKfilebeat 2.4 其他方案 2、elasticsearch组件介绍 3、filebeat组件介绍 3.1 filebeat和beat关系 3.2 filebeat是什么? 3.3 Filebeat工作原理 3.4 …...

Unity3D 小案例 像素贪吃蛇 02 蛇的觅食
Unity3D 小案例 像素贪吃蛇 第二期 蛇的觅食 像素贪吃蛇 食物生成 在场景中创建一个 2D 正方形,调整颜色,添加 Tag 并修改为 Food。 然后拖拽到 Assets 文件夹中变成预制体。 创建食物管理器 FoodManager.cs,添加单例,可以设置…...

【sgCreateCallAPIFunction】自定义小工具:敏捷开发→调用接口方法代码生成工具
<template><div :class"$options.name" class"sgDevTool"><sgHead /><div class"sg-container"><div class"sg-start"><div style"margin-bottom: 10px">调用接口方法定义列表</div…...

京东商品详情的 API 探秘与应用
在当今数字化的商业世界中,获取准确而详细的商品信息对于开发者、商家以及消费者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京东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商平台之一,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资源和强大的 API 接口,让我们能够轻松获取京东商品的详情信息。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如…...

功能测试干了三年,快要废了。。。
8年前刚进入到IT行业,到现在学习软件测试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在这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些看法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最近聊到软件测试的行业内卷,越来越多的转行和大学生进入测试行业,导致软件测试已经饱和了,想要获得更好的待…...

【C++】多态的认识和理解
个人主页 文章目录 ⭐一、多态的概念🎄二、多态的定义及实现1.多态的构成2.实现多态的条件3.虚函数的概念4.虚函数的重写和覆盖5.析构函数的重写6.协变7.override和 final关键字8.重载、重写/覆盖、隐藏这三者的区别 🏠三、纯虚函数和抽象类的关系&#…...

linux-安全管理-用户认证
Linux 安全管理:用户认证 一、概述 用户认证是 Linux 安全管理的核心部分,确保系统能够识别并验证合法用户,同时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Linux 提供了多种用户认证机制,包括用户名和密码认证、基于密钥的认证、双因素认证ÿ…...

webpack5 构建优化方案看这篇就够了!【Node.js进阶】
无论在面试还是内部晋升,webpack 构建优化方案 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webpack5构建加持 一、项目完成目标二、搭建项目1. 安装koa、koa/router (如果已经配置可路过)2. 创建入口文件3. 安装构建依赖4. 在项目根目录添加 .babelrc 文件5. …...

esp32-C2 对接火山引擎实现智能语音(一)
目录 一、火山引擎大模型简介 1)火山引擎网址: 2)首先需要先注册火山引擎账号 3)语音识别——即语音转为文本 一句话识别 流式语音识别 录音文件识别标准版 录音文件识别极速版 4)语音合成——文本转音频 一、火山引擎大模型简介 火山引擎的智能语音技术,基于业界先…...

【MySQL-初级】mysql基础操作(账户、数据库、表的增删查改)
概述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备份:在cmd下 root用户:sudo mysqldump -u root -p Test > Test.sql普通用户:mysqldump -u zzz -p db_name > db_name.sql 数据库恢复 先创建一个空的数据库在cmd下:sudo mysql -u root -p d…...

centos bash脚本一键运行安装go环境
复制到install_go.sh直接bash install_go.sh运行就完了 echo ----------安装go环境 wget https://go.dev/dl/go1.21.13.linux-amd64.tar.gz tar -zxvf go1.21.13.linux-amd64.tar.gzmkdir /srv cp -r go /srv/echo "PATH$PATH:/srv/go/bin ">> ~/.bashrc echo…...

vue2制作高复用页面
记录一下页面搭建记录,利用vue2组件化开发的思想。这个页面适合于大部分信息管理系统~。模板固定,每次使用,直接修改表单表格参数,api接口等。 以上图页面为例,一个基础数据信息页面可以分为,分类ÿ…...

Feed流系统重构:架构篇
重构对我而言,最大的乐趣在于解决问题。我曾参与一个C#彩票算奖系统的重构,那时系统常因超时引发用户投诉。接手任务时,我既激动又紧张,连续两天几乎废寝忘食地编码。结果令人振奋,算奖时间从一小时大幅缩短至十分钟。…...

Android 后台服务之Persistent 属性
在 Android 开发中,有时我们需要后台服务持续运行,以保持应用的某些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器需要在后台播放音乐,或者健康应用需要持续跟踪用户的运动数据。后台服务是 Android 中的一种组件,它不与用户界面交互,能够在后台执行长时间运行的任务。由于 Android 系统的资源管…...

STM32+ESP01连接到机智云
机智云,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软件自助开发及物联网(iot)云服务平台。机智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自助式智能硬件开发工具与开放的云端服务。通过傻瓜化的自助工具、完善的SDK与API服务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了物联网硬件开发的技术门槛,降低开发者的研发成本,提升…...

电脑实时监控软件有哪些?七个电脑屏幕监控软件任你选择
电脑实时监控软件种类繁多,每款软件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适用场景。 以下是七个备受推荐的电脑屏幕监控软件,供您选择: 1.安企神: 功能:它是一款国内领先的企业级电脑监控解决方案, 提供实时屏幕监控、 文…...

信奥学习规划(CSP-J/S)
CSP-J组学习路线规划 CSP-S组学习规划...

【Linux取经之路】编译器gcc/g++的使用 调试器gdb的使用
目录 背景知识 编译器gcc/g的安装 编译器gcc/g的使用 调试器gdb的使用 cgdb 条件断点 背景知识 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谈gcc/g的使用之前,我们先来复习编译的4个阶段,也算是为下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请看思维导图。 编译…...

自动化流程机器人(RPA)
自动化流程机器人(RPA)正逐渐成为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强有力工具。 一、RPA的概念 自动化流程机器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简称RPA)是一种利用软件机器人(Robot)模拟和执行复杂任务…...

Unity persistentDataPath使用案例
Unity persistentDataPath使用案例 一、Application.persistentDataPath 1、概念 persistentDataPath:此属性用于返回一个持久化数据存储目录的路径,可以在此路径下存储一些持久化的数据文件;是一个可读写的目录;此文件夹在Edi…...

Android 测试手册
1. 介绍 Android 测试是确保应用程序质量的重要步骤。它包括不同类型的测试,用于验证应用程序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和用户体验。这个手册将指导你了解和实施 Android 测试的主要方法和工具。 2. 测试类型 2.1 单元测试 目的:验证单个组件(…...

各大平台统遭入侵??区块链市场遭攻击损失近3亿!
今年,全球发生多起骇人听闻的勒索入侵软件攻击事件,黑客组织利用各种手段和技术,不断试图突破网络安全防线,窃取敏感信息、破坏系统运行,甚至进行勒索和敲诈,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S…...

Java泛型(“代码模板”,一套代码套用各种类型)
1.什么是泛型 a.定义 i.如果不用泛型定义,在使用ArrayList时需要为每个class编写特定类型代码。 ii.泛型就是定义一种模板,既实现了编写一次,万能匹配,又通过编译器保证了类型安全。 iii.编写模板代码来适应任意…...

速响低代码平台:升级营销管理系统,开启高效无忧新体验!
当前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传统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手段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数据收集难:传统的营销管理缺乏对客户数据的收…...

Gitlab升级14.0.12-->14.3.6遇到的gitlab-ctl reconfigure错误
问题描述 在按照官方文档升级路线11.0.2>17.2.2的过程中,升级14.0.12–》14.3.6时遇到一个错误: Running handlers: There was an error running gitlab-ctl reconfigure:rails_migration[gitlab-rails] (gitlab::database_migrations line 51) had…...

JDBC导图
思维歹徒 一、使用步骤 二、SQL注入 三、数据库查询(查询) 四、数据库写入(增删改) 五、Date日期对象处理 六、连接池使用 创建连接是从连接池拿,释放连接是放回连接池 七、事务和批次插入 八、Apache Commons DBUtil…...

飞思实验室与中飞院联合开发教学课程,校企联袂共绘教育蓝图
近日,飞思实验室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合作,共同开发《无人智能视觉导航控制技术》、《多旋翼无人飞行器集群系统》实验课程。这一举措旨在深化校企融合,学校通过引入企业带来的…...

Telephony Call
1、Telephony 架构 Telephony整体架构和Android架构一样的,包括APP层,框架层,HAL层,内核层。 其中HAL层不同平台实现方式不同,其中MTK SPRD 平台使用AT通道的方式实现,高通使用QMI方式实现。 2、通话业务介绍 APP包括Dialer.apk、TeleService.apk、Tele…...

Python--TCP/UDP通信
文章目录 前言一、pandas是什么?二、使用步骤 1.引入库2.读入数据总结 一.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原理 1. 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的主要任务是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与之建立连接,然后接收和发送数据。 创建套接字:首先࿰…...

【已解决】请教 “Sa-Token 集成 xxl-job,报错:非 web 上下文无法获取 HttpServletRequest” 如何解决
1. xxl-job 报错日志 2024-09-11 17:19:04 [com.xxl.job.core.thread.JobThread#run]-[133]-[xxl-job, JobThread-3-1726046344528] <br>----------- xxl-job job execute start -----------<br>----------- Param: 2024-09-11 17:19:04 [com.xxl.job.core.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