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services+pod详解1
一、Service
我们能够利用Deployment创建一组Pod来提供具有高可用性的服务。
虽然每个Pod都会分配一个单独的Pod IP,然而却存在如下两问题:
- Pod IP 会随着Pod的重建产生变化
- Pod IP 仅仅是集群内可见的虚拟IP,外部无法访问
这样对于访问这个服务带来了难度。因此,Kubernetes设计了Service来解决这个问题。
Service可以看作是一组同类Pod对外的访问接口。借助Service,应用可以方便地实现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
操作一:创建集群内部可访问的Service
# 创建一个pod控制器,后面需要
[root@master ~]# kubectl create deploy nginx --image=nginx --port=80 -n cc
deployment.apps/nginx created# 暴露Service
[root@master ~]# kubectl expose deploy nginx --name=svc-nginx1 --type=ClusterIP --port=80 --target-port=80 -n ccservice/svc-nginx1 exposed# 查看service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svc svc-nginx1 -n cc -o wide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SELECTOR
svc-nginx1 ClusterIP 10.100.113.50 <none> 80/TCP 44s app=nginx
这里产生了一个CLUSTER-IP,这就是Service的IP,在Service的生命周期中,这个地址是不会变动的。可以通过这个IP访问当前service对应的POD
[root@master ~]# curl 10.100.113.50:80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Welcome to nginx!</title>
<style>
操作二:创建集群外部也可访问的Service
上面创建的Service的type类型为ClusterIP,这个ip地址只用集群内部可访问# 如果需要创建外部也可以访问的Service,需要修改type为NodePort
# 修改type为NodePort
[root@master ~]# kubectl expose deploy nginx --name=svc-nginx2 --type=NodePort --port=80 --target-port=80 -n cc
service/svc-nginx2 exposed
此时查看,会发现出现了NodePort类型的Service,而且有一对Port(80:31928/TC)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svc svc-nginx2 -n cc -o wide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SELECTOR
svc-nginx2 NodePort 10.98.54.222 <none> 80:32031/TCP 12s app=nginx
接下来就可以通过集群外的主机访问 节点IP:31928访问服务了# 例如在的电脑主机上通过浏览器访问下面的地址http://192.168.100.10:31928/
删除Service
[root@master ~]# kubectl delete svc svc-nginx1 -n cc
service "svc-nginx1" deleted
[root@master ~]# kubectl delete svc svc-nginx2 -n cc
service "svc-nginx2" deleted
yaml配置方式
创建一个svc-nginx.yaml,内容如下: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name: svc-nginxnamespace: cc
spec:clusterIP: 10.109.179.231 #固定svc的内网ipports:- port: 80protocol: TCPtargetPort: 80selector:run: nginxtype: ClusterIP
然后就可以执行对应的创建和删除命令了:
创建:kubectl create -f svc-nginx.yaml
删除:kubectl delete -f svc-nginx.yaml
二、pod详解
pod的资源清单
apiVersion: v1 #必选,版本号,例如v1
kind: Pod #必选,资源类型,例如 Pod
metadata: #必选,元数据name: string #必选,Pod名称namespace: string #Pod所属的命名空间,默认为"default"labels: #自定义标签列表- name: string
spec: #必选,Pod中容器的详细定义containers: #必选,Pod中容器列表- name: string #必选,容器名称image: string #必选,容器的镜像名称imagePullPolicy: [ Always|Never|IfNotPresent ] #获取镜像的策略 command: [string] #容器的启动命令列表,如不指定,使用打包时使用的启动命令args: [string] #容器的启动命令参数列表workingDir: string #容器的工作目录volumeMounts: #挂载到容器内部的存储卷配置- name: string #引用pod定义的共享存储卷的名称,需用volumes[]部分定义的的卷名mountPath: string #存储卷在容器内mount的绝对路径,应少于512字符readOnly: boolean #是否为只读模式ports: #需要暴露的端口库号列表- name: string #端口的名称containerPort: int #容器需要监听的端口号hostPort: int #容器所在主机需要监听的端口号,默认与Container相同protocol: string #端口协议,支持TCP和UDP,默认TCPenv: #容器运行前需设置的环境变量列表- name: string #环境变量名称value: string #环境变量的值resources: #资源限制和请求的设置limits: #资源限制的设置cpu: string #Cpu的限制,单位为core数,将用于docker run --cpu-shares参数memory: string #内存限制,单位可以为Mib/Gib,将用于docker run --memory参数requests: #资源请求的设置cpu: string #Cpu请求,容器启动的初始可用数量memory: string #内存请求,容器启动的初始可用数量lifecycle: #生命周期钩子postStart: #容器启动后立即执行此钩子,如果执行失败,会根据重启策略进行重启preStop: #容器终止前执行此钩子,无论结果如何,容器都会终止livenessProbe: #对Pod内各容器健康检查的设置,当探测无响应几次后将自动重启该容器exec: #对Pod容器内检查方式设置为exec方式command: [string] #exec方式需要制定的命令或脚本httpGet: #对Pod内个容器健康检查方法设置为HttpGet,需要制定Path、portpath: stringport: numberhost: stringscheme: stringHttpHeaders:- name: stringvalue: stringtcpSocket: #对Pod内个容器健康检查方式设置为tcpSocket方式port: numberinitialDelaySeconds: 0 #容器启动完成后首次探测的时间,单位为秒timeoutSeconds: 0 #对容器健康检查探测等待响应的超时时间,单位秒,默认1秒periodSeconds: 0 #对容器监控检查的定期探测时间设置,单位秒,默认10秒一次successThreshold: 0failureThreshold: 0securityContext:privileged: falserestartPolicy: [Always | Never | OnFailure] #Pod的重启策略nodeName: <string> #设置NodeName表示将该Pod调度到指定到名称的node节点上nodeSelector: obeject #设置NodeSelector表示将该Pod调度到包含这个label的node上imagePullSecrets: #Pull镜像时使用的secret名称,以key:secretkey格式指定- name: stringhostNetwork: false #是否使用主机网络模式,默认为false,如果设置为true,表示使用宿主机网络volumes: #在该pod上定义共享存储卷列表- name: string #共享存储卷名称 (volumes类型有很多种)emptyDir: {} #类型为emtyDir的存储卷,与Pod同生命周期的一个临时目录。为空值hostPath: string #类型为hostPath的存储卷,表示挂载Pod所在宿主机的目录path: string #Pod所在宿主机的目录,将被用于同期中mount的目录secret: #类型为secret的存储卷,挂载集群与定义的secret对象到容器内部scretname: string items: - key: stringpath: stringconfigMap: #类型为configMap的存储卷,挂载预定义的configMap对象到容器内部name: stringitems:- key: stringpath: string
在这里,可通过一个命令来查看每种资源的可配置项# kubectl explain 资源类型
查看某种资源可以配置的一级属性# kubectl explain 资源类型.属性 查看属性的子属性
[root@k8s-master01 ~]# kubectl explain pod
KIND: Pod
VERSION: v1
FIELDS:apiVersion <string>kind <string>metadata <Object>spec <Object>status <Object># 查看子属性[root@k8s-master01 ~]# kubectl explain pod.metadata
KIND: Pod
VERSION: v1
RESOURCE: metadata <Object>
FIELDS:annotations <map[string]string>clusterName <string>creationTimestamp <string>deletionGracePeriodSeconds <integer>deletionTimestamp <string>finalizers <[]string>generateName <string>generation <integer>labels <map[string]string>managedFields <[]Object>name <string>namespace <string>ownerReferences <[]Object>resourceVersion <string>selfLink <string>uid <string>
在kubernetes中基本所有资源的一级属性都是一样的,主要包含5部分:
1、apiVersion 版本,由kubernetes内部定义,版本号必须可以用 kubectl api-versions 查询到
2、kind 类型,由kubernetes内部定义,版本号必须可以用 kubectl api-resources 查询到
3、metadata 元数据,主要是资源标识和说明,常用的有name、namespace、labels等
4、spec描述,这是配置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里面是对各种资源配置的详细描述
5、status状态信息,里面的内容不需要定义,由kubernetes自动生成
在上面的属性中,spec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继续看下它的常见子属性:
1、containers <[]Object> 容器列表,用于定义容器的详细信息
2、nodeName 根据nodeName的值将pod调度到指定的Node节点上
3、nodeSelector <map[]> 根据NodeSelector中定义的信息选择将该Pod调度到包含这些label的Node 上
4、hostNetwork 是否使用主机网络模式,默认为false,如果设置为true,表示使用宿主机网络
5、volumes <[]Object> 存储卷,用于定义Pod上面挂载的存储信息
6、restartPolicy 重启策略,表示Pod在遇到故障的时候的处理策略
pod配置
本小节主要来研究pod.spec.containers属性,这也是pod配置中最为关键的一项配置。
[root@master01 ~]# kubectl explain pod.spec.containers
KIND: Pod
VERSION: v1
RESOURCE: containers <[ ]Object> # 数组,代表可以有多个容器
FIELDS:name <string> # 容器名称image <string> # 容器需要的镜像地址imagePullPolicy <string> # 镜像拉取策略 command <[ ]string> # 容器的启动命令列表,如不指定,使用打包时使用的启动命令args <[ ]string> # 容器的启动命令需要的参数列表env <[ ]Object> # 容器环境变量的配置ports <[ ]Object> # 容器需要暴露的端口号列表resources <Object> # 资源限制和资源请求的设置
基本配置
创建pod-base.yaml文件,内容如下: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basenamespace: testlabels:user: user1
spec:containers:- name: nginximage: nginx:1.17.1- name: busybox
image: busybox:1.30
上面定义了一个比较简单Pod的配置,里面有两个容器:
nginx:用1.17.1版本的nginx镜像创建,(nginx是一个轻量级web容器)
busybox:用1.30版本的busybox镜像创建,(busybox是一个小巧的linux命令集合)
[root@master ~]# kubectl create -f pod-base.yaml
pod/pod-base created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n test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pod-base 0/2 ContainerCreating 0 12s
镜像拉取
创建pod-imagepullpolicy.yaml文件: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imagepullpolicy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nginximage: nginx:1.17.1imagePullPolicy: Never- name: busybox
image: busybox:1.30
imagePullPolicy,用于设置镜像拉取策略,kubernetes支持配置三种拉取策略:
- Always:总是从远程仓库拉取镜像(一直远程下载)
- IfNotPresent:本地有则使用本地镜像,本地没有则从远程仓库拉取镜像(本地有就本地 本地没远程下载)
- Never:只使用本地镜像,从不去远程仓库拉取,本地没有就报错 (一直使用本地)
默认值说明:
如果镜像tag为具体版本号, 默认策略是:IfNotPresent
如果镜像tag为:latest(最终版本) ,默认策略是always
启动命令
在前面的案例中,一直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的busybox容器一直没有成功运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容器的故障呢?
原来busybox并不是一个程序,而是类似于一个工具类的集合,kubernetes集群启动管理后,它会自动关闭。解决方法就是让其一直在运行,这就用到了command配置。
创建pod-command.yaml文件,内容如下: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command1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nginximage: nginx:1.17.1imagePullPolicy: Never- name: busybox
image: busybox:1.30
imagePullPolicy: Never
command: ["/bin/sh","-c","touch /tmp/hello.txt;while true;do /bin/echo $(date +%T) >> /tmp/hello.txt; sleep 3; done;"]
command,用于在pod中的容器初始化完毕之后运行一个命令。
稍微解释下上面命令的意思:
“/bin/sh”,“-c”, 使用sh执行命令;
touch /tmp/hello.txt; 创建一个/tmp/hello.txt 文件;
while true;do /bin/echo $(date +%T) >> /tmp/hello.txt; sleep 3; done; 每隔3秒向文件中写入当前时间。
此时再去查看
[root@master ~]# kubectl create -f pod-command.yaml
pod/pod-command1 created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s -n test
pod-command1 2/2 Running 0 2s
进入pod中的busybox容器,查看文件内容
补充一个命令: kubectl exec pod名称 -n 命名空间 -it -c 容器名称 /bin/sh 在容器内部执行命令
使用这个命令就可以进入某个容器的内部,然后进行相关操作了
比如,可以查看txt文件的内容
[root@master ~]# kubectl exec pod-command1 -n test -it -c busybox /bin/sh
kubectl exec [POD] [COMMAND] is DEPRECATED and will be removed in a future version. Use kubectl exec [POD] -- [COMMAND] instead.
/ # tail -f /tmp/hello.txt
17:22:11
17:22:14
17:22:17
17:22:20
17:22:23
17:22:26
特别说明:
通过上面发现command已经可以完成启动命令和传递参数的功能,为什么这里还要提供一个args选项,用于传递参数呢?这其实跟docker有点关系,kubernetes中的command、args两项其实是实现覆盖Dockerfile中ENTRYPOINT的功能。
- 如果command和args均没有写,那么用Dockerfile的配置。
- 如果command写了,但args没有写,那么Dockerfile默认的配置会被忽略,执行输入的command。
- 如果command没写,但args写了,那么Dockerfile中配置的ENTRYPOINT的命令会被执行,使用当前args的参数。
- 如果command和args都写了,那么Dockerfile的配置被忽略,执行command并追加上args参数。
环境变量
创建pod-env.yaml文件: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env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busyboximage: busybox:1.30imagePullPolicy: Nevercommand: ["/bin/sh","-c","while true;do /bin/echo $(date +%T);sleep 60; done;"]env:- name: "username"value: "admin"- name: "password"value: "redhat"
env,环境变量,用于在pod中的容器设置环境变量
[root@master ~]# kubectl create -f pod-env.yaml
pod/pod-env created
pod-env 1/1 Running 0 16s
[root@master ~]# kubectl exec pod-env -n test -c busybox -it /bin/sh
kubectl exec [POD] [COMMAND] is DEPRECATED and will be removed in a future version. Use kubectl exec [POD] -- [COMMAND] instead.
/ # echo $username
admin
/ # echo $password
redhat
/ #
这种方式不是很推荐,推荐将这些配置单独存储在配置文件中,这种方式将在以后介绍。
端口配置
现在来介绍容器的端口设置,也就是containers的ports选项。
首先看下ports支持的子选项:
[root@k8s-master01 ~]# kubectl explain pod.spec.containers.ports
KIND: Pod
VERSION: v1
RESOURCE: ports <[ ]Object>
FIELDS:name <string> # 端口名称,如果指定,必须保证name在pod中是唯一的 containerPort<integer> # 容器要监听的端口(0<x<65536)hostPort <integer> # 容器要在主机上公开的端口,如果设置,主机上只能运行容器的一个副本(一般省略) hostIP <string> # 要将外部端口绑定到的主机IP(一般省略)protocol <string> # 端口协议。必须是UDP、TCP或SCTP。默认为“TCP”
接下来,编写一个测试案例,创建pod-ports.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ports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nginximage: nginx:1.17.1imagePullPolicy: Neverports:- name: nginx-portcontainerPort: 80protocol: TCP[root@master ~]# kubectl create -f pod-ports.yaml
pod/pod-ports created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n test
pod-ports 1/1 Running 0 10s# 查看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pod-ports -n test -o yaml
......
spec:containers:- image: nginx:1.17.1imagePullPolicy: Nevername: nginxports:- containerPort: 80name: nginx-portprotocol: TCP
访问容器中的程序需要使用的是Podip:containerPort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pod-ports -n test -o wide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IP NODE NOMINATED NODE READINESS GATES
pod-ports 1/1 Running 0 3m40s 10.244.1.16 node1 <none> <none>
[root@master ~]# curl http://10.244.1.16:80
资源配额
容器中的程序要运行,肯定是要占用一定资源的,比如cpu和内存等,如果不对某个容器的资源做限制,那么它就可能吃掉大量资源,导致其它容器无法运行。针对这种情况,kubernetes提供了对内存和cpu的资源进行配额的机制,这种机制主要通过resources选项实现,他有两个子选项:
- limits:用于限制运行时容器的最大占用资源,当容器占用资源超过limits时会被终止,并进行重启
- requests :用于设置容器需要的最小资源,如果环境资源不够,容器将无法启动
可以通过上面两个选项设置资源的上下限。
接下来,编写一个测试案例,创建pod-resources.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resources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nginximage: nginx:1.17.1imagePullPolicy: Neverresources: //资源限制limits: //资源限制(上限)cpu: "2" //cpu限制,单位是core数memory: "10Gi" //内存限制requests: //请求资源cpu: "1" memory: "10Mi"
在这对cpu和memory的单位做一个说明:
- cpu:core数,可以为整数或小数
- memory: 内存大小,可以使用Gi、Mi、G、M等形式
[root@master ~]# kubectl create -f pod-resources.yaml
pod/pod-resources created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s -n test
pod-resources 1/1 Running 0 10s
先停止删除该pod
[root@master ~]# kubectl delete -f pod-resources.yaml
pod "pod-resources" deleted
再编辑pod,修改resources.requests.memory的值为10Gi
[root@master ~]# vim pod-resources.yaml[root@master ~]# kubectl create -f pod-resources.yaml
pod/pod-resources created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s -n test
pod-resources 0/1 Pending 0 16s# 查看详细信息
[root@master ~]# kubectl describe pod pod-resources -n test
Warning FailedScheduling 87s default-scheduler 0/3 nodes are available: 1 node(s) had untolerated taint {node-role.kubernetes.io/control-plane: }, 3 Insufficient memory. preemption: 0/3 nodes are available: 1 Preemption is not helpful for scheduling, 2 No preemption victims found for incoming pod.
相关文章:

K8s-services+pod详解1
一、Service 我们能够利用Deployment创建一组Pod来提供具有高可用性的服务。 虽然每个Pod都会分配一个单独的Pod IP,然而却存在如下两问题: Pod IP 会随着Pod的重建产生变化Pod IP 仅仅是集群内可见的虚拟IP,外部无法访问 这样对于访问这…...

从RNN讲起(RNN、LSTM、GRU、BiGRU)——序列数据处理网络
文章目录 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循环神经网络)1. 什么是RNN?2. 经典RNN的结构3. RNN的主要特点4. RNN存在问题——长期依赖(Long-TermDependencies)问题 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a…...

python:假的身份信息生成模块faker
前言 发现一个有趣的python模块(faker),他支持生成多个国家语言下的假身份信息,包含人名、地址、邮箱、公司名、电话号码、甚至是个人简历! 你可以拿它做一些自动化测试,或一些跟假数据有关的填充工作。 代…...

spring task的使用场景
spring task 简介 spring task 是spring自带的任务调度框架按照约定的时间执行某个方法的工具,类似于闹钟 应用场景 cron表达式 周和日两者必定有一个是问号 简单案例...

美畅物联丨剖析 GB/T 28181 与 GB 35114:视频汇聚领域的关键协议
我们在使用畅联云平台进行视频汇聚时,经常会用的GB/T 28181协议,前面我们写了关于GB/T 28181的相关介绍, 详见《畅联云平台|关于GB28181你了解多少?》。 最近也有朋友向我们咨询GB 35114协议与GB/T 28181有什么不同…...

uni-app 开发的应用快速构建成鸿蒙原生应用
uni-app 是一个使用 Vue.js 开发所有前端应用的框架,它支持编译到 iOS、Android、小程序等多个平台。对于 HarmonyOS(鸿蒙系统),uni-app 提供了特定的支持,允许开发者构建鸿蒙原生应用。 一、uni-app 对 HarmonyOS 的支…...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 669. 修剪二叉搜索树 、 108.将有序数组转换为二叉搜索树 、 538.把二叉搜索树转换为累加树
669. 修剪二叉搜索树 题目 参考文章 思路:这题其实就是删除不符合上下边界的节点。注意:这里删除不符合上下边界节点时,这个不符合上下边界的节点的左或右子树可能存在符合上下边界的节点,所i有每次比较完之后,要继…...

Django模型实现外键自关联
Django模型实现外键自关联 1、场景 省市区、评论 2、模型models.py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资讯评论:资讯,用户,是否取消,时间class CommentInfomation(models.Model):info = models...

Android ViewModel
一问:ViewModel如何保证应用配置变化后能够自动继续存在,其原理是什么,ViewModel的生命周期和谁绑定的? ViewModel 的确能够在应用配置发生变化(例如屏幕旋转)后继续存在,这得益于 Android 系统的 ViewMod…...

优先算法1--双指针
“一念既出,万山无阻。”加油陌生人! 目录 1.双指针--移动零 2.双指针-复写零 ok,首先在学习之前,为了方便大家后面的学习,我们这里需要补充一个知识点,我这里所谓的指针,不是之前学习的带有…...

利用弹性盒子完成移动端布局(第二次实验作业)
需要实现的效果如下: 下面是首先是这个项目的框架: 然后是html页面的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head><meta charset"UTF-8"><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

C# 字符串(string)三个不同的处理方法:IsNullOrEmpty、IsInterned 、IsNullOrWhiteSpace
在C#中,string.IsNullOrEmpty、string.IsInterned 和 string.IsNullOrWhiteSpace 是三个不同的字符串处理方法,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用途: 1.string.IsNullOrEmpty: 这个方法用来检查字符串是否为null或者空字符串("…...

读书笔记 - 虚拟化技术 - 0 QEMU/KVM概述与历史
《QEMU/KVM源码解析与应用》 - 王强 概述 虚拟化简介 虚拟化思想 David Wheeler:计算机科学中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增加一个中间层来解决。 虚拟化思想存在与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 主要思想:通过分层将底层的复杂,难用的资源虚拟抽象为简…...

常见的负载均衡
1.常见的负载均衡服务 负载均衡服务是分布式系统中用于分配网络流量和请求的关键组件,它可以帮助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响应速度。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负载均衡服务: Nginx:一个高性能的Web服务器和反向代理,广泛用于实现…...

利用sessionStorage收集用户访问信息,然后传递给后端
这里只是简单的收集用户的停留时间、页面加载时间、当前页面URL及来源页面,以做示例 <html><head><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title>测试sessionStorage存储用户访问信息<…...

什么是Qseven?模块电脑(核心板)规范标准简介二
1.概念 Qseven是一种通用的、小尺寸计算机模块标准,适用于需要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应用。 Qseven模块电脑(核心板)采用230Pin金手指连接器 2.Qseven的起源 Qseven最初是由Congatec、SECO、MSC三家欧洲公司于2008年发起,旨在…...

leetcode数组(三)-有序数组的平方
题目 . - 力扣(LeetCode) 给你一个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的整数数组 nums,返回 每个数字的平方 组成的新数组,要求也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 例1 输入:nums [-4,-1,0,3,10] 输出:[0,1,9,16,100] 解释&#…...

HCIP-HarmonyOS Application Developer 习题(五)
1、以下哪种原子化布局能力属于自适应变化能力? A. 拉伸 B.占比 C. 隐藏 D.拆行 答案:A 分析:划分为“自适应变化能力”和“自适应布局能力”两类。 其中,自适应变化能力包含了缩放能力和拉伸能力,自适应布局能力包含了隐藏、折…...

【详细教程】如何使用YOLOv11进行图像与视频的目标检测
《博主简介》 小伙伴们好,我是阿旭。专注于人工智能、AIGC、python、计算机视觉相关分享研究。 ✌更多学习资源,可关注公-仲-hao:【阿旭算法与机器学习】,共同学习交流~ 👍感谢小伙伴们点赞、关注! 《------往期经典推…...

H7-TOOL的LUA小程序教程第14期: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0-20mA输出和微型数控电源(2024-10-11,已更新)
LUA脚本的好处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注册的一批API(当前TOOL已经提供了几百个函数供大家使用),实现各种小程序,不再限制Flash里面已经下载的程序,就跟手机安装APP差不多,所以在H7-TOOL里面被广泛使用ÿ…...

Redis面试篇3
1、Redis的数据类型,以及每种数据类型的使用场景? 常见的几种数据类型和使用场景如下: 字符串(String):字符串类型是Redis最基本的数据结构,一个键最大能存储512MB。 使用场景:适用于计数器、分布式锁、缓…...

集成方案 | 借助 Microsoft Copilot for Sales 与 Docusign,加速销售流程!
加速协议信息提取,随时优化邮件内容~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销售人员掌握着丰富的数据资源。他们能够通过 CRM 平台、电子邮件、合同库以及其他多种记录系统,随时检索特定个人或组织的关键信息。这些数据对于销售沟通至关重要。然而&#x…...

k8s 1.28.2 集群部署 MinIO 分布式集群
文章目录 [toc]MinIO 介绍MinIO 生产硬件要求MinIO 存储要求MinIO 内存要求MinIO 网络要求MinIO 部署架构分布式 MinIO复制的 MinIO 部署 MinIO创建目录节点打标签创建 namespace创建 pv创建 MinIO配置 ingress问题记录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 MinIO 的 Object Browser 界面一直显示…...

HAL库常用的函数:
目录 HAL库: 1.GPIO常用函数: 1.HAL_GPIO_ReadPin( ) 2.HAL_GPIO_WritePin( ) 3.HAL_GPIO_TogglePin( ) 4.HAL_GPIO_EXTI_IRQHandler( ) 5.HAL_GPIO_EXTI_Callback( ) 2.UART常用函数: 1.HAL_U…...

如何捕捉行情爆发的前兆
在金融市场的激烈角逐中,每一次行情的爆发都是投资者获取丰厚回报的关键时刻。然而,如何识别并把握这些时刻,却是一门需要深厚金融专业知识和敏锐洞察力的艺术。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行情爆发的初期信号,揭示那些能够…...

【万字长文】Word2Vec计算详解(一)CBOW模型
【万字长文】Word2Vec计算详解(一)CBOW模型 写在前面 本文用于记录本人学习NLP过程中,学习Word2Vec部分时的详细过程,本文与本人写的其他文章一样,旨在给出Word2Vec模型中的详细计算过程,包括每个模块的计…...

React Native源码学习
核心组件 基础组件:View、Text、Image、TextInput、ScrollView(性能没有FlatList好,因为它会一次性把子元素渲染出来)、StyleSheet交互组件:button列表视图:FlatList(优先渲染屏幕上可见的元素&…...

【计网】从零开始认识https协议 --- 保证安全的网络通信
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 都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 在无路可走时迫使你腾空而起, 那就是奇迹。 --- 廖一梅 --- 从零开始认识https协议 1 什么是https协议2 https通信方案2.1 只使用对称加密2.2 只使用非对称加密2.3 双方都使用非对称加密2.4 …...

Ubuntu安装 MySQL【亲测有效】
在Ubuntu上安装MySQL数据库的步骤通常包括更新软件包列表、安装MySQL服务器、启动并配置MySQL服务等。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安装指南: 一、更新软件包列表 首先,打开终端并输入以下命令来更新Ubuntu的软件包列表: sudo apt update二、安装MySQ…...

Unity 从零开始搭建一套简单易用的UGUI小框架 扩展与优化篇(完结)
一个通用的UGUI小框架就算是写完了,下面是一步步的思考与优化过程 Unity 从零开始搭建一套简单易用的UGUI小框架 基础分析篇-CSDN博客 Unity 从零开始搭建一套简单易用的UGUI小框架 功能撰写与优化篇-CSDN博客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整理一下可能会发出的疑问 0.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