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ESP32】ESP-IDF开发 | WiFi开发 | TCP传输控制协议 + TCP服务器和客户端例程

1. 简介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全称传输控制协议。它的特点有以下几点:面向连接,每一个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提供可靠交付服务;提供全双工通信面向字节流

1.1 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代表的是TCP的连接过程,它表示在成功连接之前,服务端和客户端需要通信三次才能最终确认。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将标志位SYN置为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J,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端,客户端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端确认;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端收到数据包后由标志位SYN=1知道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服务器端将标志位SYN和ACK都置为1,ack=J+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K,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以确认连接请求,服务器端进入SYN_RCVD状态;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确认后,检查ack是否为J+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置为1,ack=K+1,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检查ack是否为K+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随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1.2 四次挥手

        四次挥手代表的是TCP的断开连接过程,它表示在成功断开前,服务端和客户端需要通信四次才能最终确认。

  •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发送一个FIN=M,用来关闭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客户端进入FIN_WAIT_1状态,表示客户端没有数据需要发送了;但是如果服务器端还有数据没有发送完成,则可以继续发送数据;
  •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端收到FIN后,先发送ack=M+1,告诉客户端请求收到了,但是我还没准备好,要继续等待我的消息;这个时候客户端就进入FIN_WAIT_2 状态,继续等待服务器端的FIN报文;
  • 第三次挥手:当服务器端确定数据已发送完成,则向客户端发送FIN=N报文,告诉客户端数据发完了,准备关闭连接;服务器端进入LAST_ACK状态;
  •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FIN=N报文后,就知道可以关闭连接了,但是他还是不相信网络,怕服务器端不知道要关闭,所以发送ack=N+1后会进入TIME_WAIT状态,如果服务端没有收到ACK则可以重传。服务器端收到ACK后,就知道可以断开连接了。如果客户端等待了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服务器端已正常关闭,那客户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1.3 拥塞控制

         网络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交通系统,当车流大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拥塞,TCP为了保证可靠的交付服务,所以引入了拥塞控制,灵活调整发送策略。

        拥塞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既要提高带宽利用率发送尽量多的数据又要避免网络拥堵丢包RTT增大等问题,基于这种高要求并不是单一策略可以搞定的,因此TCP的拥塞控制策略实际上是分阶段分策略的综合过程,包括慢开始(slow start)、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快重传(fast retransmit)和快恢复(fast recovery)。

1. 慢开始

        慢开始算法的思路为,在数据开始发送时,由于不清楚网络的负荷情况,如果此时立即把大量数据发送到网络,那么就有可能引起网络拥塞。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引伸,较好的方法是由小大到逐渐增大发送窗口,一步步探测网络链路的极限;也就是说,由小到大逐渐增大拥塞窗口数值(cwnd),下面是其简要工作流程图。

        由上图可见,一开始发送方的初始cwnd 为1,发送方发送第一个报文段M1,并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此时,发送方将cwnd从1增大到2,接着发送M2和M3两个报文段,收到两个报文的确认后,发送方继续将cwnd加倍,增加到4。只要网络仍然通畅,那么发送方就会以此类推,在每一轮的传输成功后将cwnd进行加倍的操作。

        显然,cwnd不能无限制地加倍,这样会引起网络拥塞,因此需要设置一个慢开始门限(ssthresh)状态变量。当cwnd < ssthresh时,才会使用上述的慢开始算法。

2. 拥塞避免

        当cwnd > ssthresh时,系统会使用拥塞避免算法,该算法的思路是让拥塞窗口(cwnd)缓慢地增长,即每完成一轮传输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加1,而不是像慢开始阶段那样加倍增长。因此在拥塞避免阶段就有“加法增大”(Additive Increase)的特点。这表明在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cwnd)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比慢开始算法的拥塞窗口增长速率缓慢得多。下图展示了拥塞控制的工作流程。

        在上图中,慢开始门限的初始值为16。一开始系统执行慢开始算法,发送方每成功发送一轮报文段,就把拥塞窗口值加倍,然后开始下一轮的传输。因此拥塞窗口cwnd随着传输轮次按指数规律增长。当拥塞窗口cwnd增长到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 时,就开始改为执行拥塞避免算法,拥塞窗口按线性规律增长。

        当进行到第12轮传输时(上图节点2),网络出现了超时,发送方判断为网络拥塞。于是调整门限值ssthresh = cwnd / 2 = 12,同时设置拥塞窗口cwnd = 1,重新进入慢开始阶段。

        上图节点3展示了一个特殊情况,此时拥塞窗口cwnd = 16,这时出现了发送方一连收到3个对同一报文段的重复确认的情况,此时执行了拥塞避免算法,调整门限值ssthresh = cwnd / 2 = 8。这是因为如果发送方迟迟收不到确认,就会产生超时,会误认为网络发生了拥塞。这就导致发送方错误地启动慢开始,把拥塞窗口cwnd又置为1,因而降低了传输效率。

3. 快重传

        TCP作为一个可靠的协议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就是丢包,丢包就要重传因此发送方需要根据接收方回复的ACK来确认是否丢包了,下图为超时重传的典型时序图。

        重传超时时间(RTO)是随着复杂网络环境而动态变化的,在拥塞控制中发生超时重传将会极大拉低cwnd,如果网络状况并没有那么多糟糕,偶尔出现网络抖动造成丢包或者阻塞也非常常见,因此触发的慢启动将降低通信性能,故出现了快速重传机制。所谓快速重传时相比超时重传而言的,重发等待时间会降低并且后续尽量避免慢启动,来保证性能损失在最小的程度,下图为其时序图。

        快速重传和超时重传的区别在于cwnd在发生拥塞时的取值,超时重传会将cwnd修改为最初的值,也就是慢启动的值,快速重传将cwnd减半,二者都将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从二者的区别可以看到,快速重传更加主动,有利于保证链路的传输性能。

4. 快恢复

        在快速重传之后就会进入快速恢复阶段,此时的cwnd为上次发生拥塞时的cwnd的1/2,之后cwnd再线性增加重复之前的过程。

2. lwIP

        ESP-IDF使用lwIP库实现TCP/IP协议栈,这个库在大多数嵌入式系统中都有用到,它是对底层硬件的上层封装,所以如果未来要写比如Linux的TCP/IP应用,代码也是通用的。

3. 例程

        例程分别在ESP32上实现TCP客户端和服务端,使用电脑作为另一方进行简单通信测试。需要注意的是,测试时,ESP32和电脑必须处于同一局域网

        电脑端测试会使用的上位机为野火串口调试助手,下载地址:FireTools

3.1 客户端

        这个例程配置ESP32为客户端,当连接WiFi热点成功后会请求连接服务端,连接成功后会发送一段消息,然后阻塞等待服务端回复,服务端恢复消息后ESP32会主动关闭套接字。

#include "freertos/FreeRTOS.h"
#include "freertos/queue.h"
#include "freertos/semphr.h"
#include "esp_system.h"
#include "esp_wifi.h"
#include "esp_event.h"
#include "esp_log.h"
#include "esp_mac.h"
#include "nvs_flash.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lwip/err.h"
#include "lwip/sys.h"
#include "netdb.h"
#include "arpa/inet.h"#include <string.h>#define TAG "app"
#define HOST_IP_ADDR "192.168.10.117"
#define HOST_PORT 20001static char rx_buffer[128];
static const char *payload = "Message from ESP32";
static TaskHandle_t client_task_handle;static void tcp_client_task(void *args)
{struct sockaddr_in dest_addr;inet_pton(AF_INET, HOST_IP_ADDR, &dest_addr.sin_addr);dest_addr.sin_family = AF_INET;dest_addr.sin_port = htons(HOST_PORT);while (1) {int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IP);if (sock < 0) {ESP_LOGE(TAG, "Unable to create socket: errno %d", errno);break;}ESP_LOGI(TAG, "Socket created, connecting to %s:%d", HOST_IP_ADDR, HOST_PORT);int err = connect(sock, (struct sockaddr *)&dest_addr, sizeof(dest_addr));if (err != 0) {ESP_LOGE(TAG, "Socket unable to connect: errno %d", errno);break;}ESP_LOGI(TAG, "Successfully connected");err = send(sock, payload, strlen(payload), 0);if (err < 0) {ESP_LOGE(TAG, "Error occurred during sending: errno %d", errno);break;}memset(rx_buffer, 0, sizeof(rx_buffer));int len = recv(sock, rx_buffer, sizeof(rx_buffer) - 1, 0);if (len < 0) {ESP_LOGE(TAG, "recv failed: errno %d", errno);} else {ESP_LOGI(TAG, "Received %d bytes from %s:", len, HOST_IP_ADDR);ESP_LOGI(TAG, "data: %s", rx_buffer);}close(sock);vTaskDelay(1000 / portTICK_PERIOD_MS);}
}static void wifi_event_handler(void* arg,esp_event_base_t event_base,int32_t event_id,void* event_data)
{if (event_base == IP_EVENT) {if (event_id == IP_EVENT_STA_GOT_IP) {xTaskCreate(tcp_client_task, "tcp_client", 2048, NULL, 5, &client_task_handle);}} else if (event_base == WIFI_EVENT) {if (event_id == WIFI_EVENT_STA_DISCONNECTED) {vTaskDelete(client_task_handle);} else if (event_id == WIFI_EVENT_STA_START) {esp_wifi_connect();}}
}int app_main()
{/* 初始化NVS */esp_err_t ret = nvs_flash_init();if (ret == ESP_ERR_NVS_NO_FREE_PAGES || ret == ESP_ERR_NVS_NEW_VERSION_FOUND) {ESP_ERROR_CHECK(nvs_flash_erase());ESP_ERROR_CHECK(nvs_flash_init());}/* 初始化WiFi协议栈 */ESP_ERROR_CHECK(esp_netif_init());ESP_ERROR_CHECK(esp_event_loop_create_default());esp_netif_create_default_wifi_sta();wifi_init_config_t cfg = WIFI_INIT_CONFIG_DEFAULT();ESP_ERROR_CHECK(esp_wifi_init(&cfg));ESP_ERROR_CHECK(esp_event_handler_instance_register(WIFI_EVENT,ESP_EVENT_ANY_ID,&wifi_event_handler,NULL,NULL));ESP_ERROR_CHECK(esp_event_handler_instance_register(IP_EVENT,ESP_EVENT_ANY_ID,&wifi_event_handler,NULL,NULL));wifi_config_t wifi_config = {.sta = {.ssid = "Your SSID",.password = "Your password",.threshold.authmode = WIFI_AUTH_WPA_WPA2_PSK,},};ESP_ERROR_CHECK(esp_wifi_set_mode(WIFI_MODE_STA));ESP_ERROR_CHECK(esp_wifi_set_config(WIFI_IF_STA, &wifi_config));ESP_ERROR_CHECK(esp_wifi_start());return 0;
}

        ESP32的WiFi驱动初始化在前面的文章已经有详细的介绍了,这里不再赘述。

        在回调函数中,当驱动获取到IP后,就会创建TCP客户端的任务。

1. 创建socket套接字

        调用socket函数创建,第一个参数表示域,这里使用IPv4,对应IP_INET;第二个参数表示socket类型,TCP协议只能填SOCK_STREAM;第三个参数表示协议栈类型,这里填IPPROTO_IP。函数会返回套接字描述符。

2. 连接服务器

        调用connect函数,第一个参数传入套接字描述符;比较重要的是第二个参数,要传入服务器的地址信息。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struct sockaddr_in {u8_t            sin_len;sa_family_t     sin_family;in_port_t       sin_port;struct in_addr  sin_addr;
#define SIN_ZERO_LEN 8char            sin_zero[SIN_ZERO_LEN];
};
  • sin_len:数据长度(一般不需要填);
  • sin_family:套接字类型,IPv4填AF_INET,IPv6填AF_INET6,其他填AF_UNSPEC;
  • sin_port:端口;
  • sin_zero:上层预留字节(不用管)。

3.  发送数据

        调用send函数。传入套接字描述符、数据指针和数据长度即可;最后一个参数是标志位,一般填0即可,可选的标志位如下:

#define MSG_PEEK       0x01
#define MSG_WAITALL    0x02
#define MSG_OOB        0x04
#define MSG_DONTWAIT   0x08
#define MSG_MORE       0x10
#define MSG_NOSIGNAL   0x20

        这些标志位是发送和接收都支持的,比较常用的是MSG_DONTWAIT,像发送和接收函数是阻塞的,使能这个标志位可以让函数立即返回,不等待数据。

4. 接收数据

        调用recv函数。传入的参数与send函数是一致的,不再赘述。

5. 关闭连接

        调用close函数。传入套接字描述符即可。

        测试的时候先打开上位机,设置为TCP服务器,填写电脑的IP和端口,端口是自定义的,但注意不要与原有的端口冲突,建议设置20000以上比较保险;最后点击开始监听。

3.2 服务端

        这个例程就是在ESP32上搭建一个TCP服务器,接受局域网中的客户端连接并接收数据。

#include "freertos/FreeRTOS.h"
#include "freertos/queue.h"
#include "freertos/semphr.h"
#include "esp_system.h"
#include "esp_wifi.h"
#include "esp_event.h"
#include "esp_log.h"
#include "esp_mac.h"
#include "nvs_flash.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lwip/err.h"
#include "lwip/sys.h"
#include "netdb.h"
#include "arpa/inet.h"#include <string.h>#define TAG "app"
#define HOST_PORT 20001static const char *payload = "I have received your message";
static TaskHandle_t server_task_handle;static void tcp_client_task(void *args)
{int *sock = args;int len;char rx_buffer[128] = {0};while (1) {memset(rx_buffer, 0, sizeof(rx_buffer));len = recv(*sock, rx_buffer, sizeof(rx_buffer) - 1, 0);if (len < 0) {ESP_LOGE(TAG, "Error occurred during receiving: errno %d", errno);} else if (len == 0) {ESP_LOGW(TAG, "Connection closed");goto __exit;} else {ESP_LOGI(TAG, "Received %d bytes, data: %s", len, rx_buffer);send(*sock, payload, strlen(payload), 0);}}__exit:close(*sock);free(sock);vTaskDelete(NULL);
}static void tcp_server_task(void *args)
{esp_ip4_addr_t *ip_addr = args;struct sockaddr_in dest_addr = {0};dest_addr.sin_addr.s_addr = ip_addr->addr;dest_addr.sin_family = AF_INET;dest_addr.sin_port = htons(HOST_PORT);int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IP);if (sock < 0) {ESP_LOGE(TAG, "Unable to create socket: errno %d", errno);goto __exit;}int err = bind(sock, (struct sockaddr *)&dest_addr, sizeof(dest_addr));if (err != 0) {ESP_LOGE(TAG, "Socket unable to bind: errno %d", errno);goto __exit;}err = listen(sock, 1);if (err != 0) {ESP_LOGE(TAG, "Error occurred during listen: errno %d", errno);goto __exit;}ESP_LOGI(TAG, "Server listen at " IPSTR ":%d", IP2STR(ip_addr), HOST_PORT);while (1) {struct sockaddr_in source_addr = {0};socklen_t addr_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int *client = malloc(sizeof(int));*client = accept(sock, (struct sockaddr *)&source_addr, &addr_len);if (*client < 0) {ESP_LOGE(TAG, "Unable to accept connection: errno %d", errno);} else {ESP_LOGI(TAG, "Client " IPSTR ":%d connected", IP2STR((struct esp_ip4_addr *)&source_addr.sin_addr), source_addr.sin_port);xTaskCreate(tcp_client_task, "client_task", 2048, client, 6, NULL);}}__exit:close(sock);free(ip_addr);vTaskDelete(NULL);
}static void wifi_event_handler(void* arg,esp_event_base_t event_base,int32_t event_id,void* event_data)
{if (event_base == IP_EVENT) {if (event_id == IP_EVENT_STA_GOT_IP) {ip_event_got_ip_t *data = event_data;esp_ip4_addr_t *ip_addr = malloc(sizeof(esp_ip4_addr_t));memcpy(ip_addr, &data->ip_info.ip, sizeof(esp_ip4_addr_t));xTaskCreate(tcp_server_task, "tcp_server", 2048, ip_addr, 5, &server_task_handle);}} else if (event_base == WIFI_EVENT) {if (event_id == WIFI_EVENT_STA_DISCONNECTED) {vTaskDelete(server_task_handle);} else if (event_id == WIFI_EVENT_STA_START) {esp_wifi_connect();}}
}int app_main()
{/* 初始化NVS */esp_err_t ret = nvs_flash_init();if (ret == ESP_ERR_NVS_NO_FREE_PAGES || ret == ESP_ERR_NVS_NEW_VERSION_FOUND) {ESP_ERROR_CHECK(nvs_flash_erase());ESP_ERROR_CHECK(nvs_flash_init());}/* 初始化WiFi协议栈 */ESP_ERROR_CHECK(esp_netif_init());ESP_ERROR_CHECK(esp_event_loop_create_default());esp_netif_create_default_wifi_sta();wifi_init_config_t cfg = WIFI_INIT_CONFIG_DEFAULT();ESP_ERROR_CHECK(esp_wifi_init(&cfg));ESP_ERROR_CHECK(esp_event_handler_instance_register(WIFI_EVENT,ESP_EVENT_ANY_ID,&wifi_event_handler,NULL,NULL));ESP_ERROR_CHECK(esp_event_handler_instance_register(IP_EVENT,ESP_EVENT_ANY_ID,&wifi_event_handler,NULL,NULL));wifi_config_t wifi_config = {.sta = {.ssid = "Your SSID",.password = "Your password",.threshold.authmode = WIFI_AUTH_WPA_WPA2_PSK,},};ESP_ERROR_CHECK(esp_wifi_set_mode(WIFI_MODE_STA));ESP_ERROR_CHECK(esp_wifi_set_config(WIFI_IF_STA, &wifi_config));ESP_ERROR_CHECK(esp_wifi_start());return 0;
}

        服务器的代码与客户端是有一部分重合的,所以下面只重点介绍不同的地方。

1. 创建套接字

        参考上面。

2. 绑定IP与端口

        调用bind函数。传入的参数其实跟connect函数是一样的;但是这里的IP地址是自己的IP地址,端口的话就是自定义的。

3. 监听端口

        调用listen函数。第一个参数传入套接字描述符,第二个参数用来使能log记录。

4. 接受客户端连接

        调用accept函数。传入套接字描述符、IP地址结构体和结构体的长度。这个结构体是用来接收客户端的IP信息的,初始化为空即可。这个函数是阻塞的,只要没有客户端连接就不会返回;如果有客户端连接,就会返回该客户端的套接字描述符。

        例程中,一旦客户端成功连接就会创建一个线程处理这个客户端的数据,这样的话就能实现多客户端的连接服务。

5. 接收数据

        参考上面。如果recv函数返回0则代表客户端断开了连接,这时我们就可以关闭这个套接字,退出线程。

6. 发送数据

        参考上面。

        测试时先将ESP32上电,确保服务器已经启动并处于监听状态;然后在上位机这里设置为TCP客户端模式,填入ESP32的IP和端口;然后就可以连接并发送数据了。

相关文章:

【ESP32】ESP-IDF开发 | WiFi开发 | TCP传输控制协议 + TCP服务器和客户端例程

1. 简介 TCP&#xff08;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xff09;&#xff0c;全称传输控制协议。它的特点有以下几点&#xff1a;面向连接&#xff0c;每一个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xff08;一对一&#xff09;&#xff1b;提供可靠交付服务&#xff1b;提供全双工通信&…...

npm cnpm pnpm npx yarn的区别

npm、cnpm、pnpm、npx、yarn 这几个工具都与 Node.js 项目的包管理和命令执行相关&#xff0c;它们的区别具体如下&#xff1a; 本质与功能定位 npm&#xff1a;是 Node.js 官方的包管理工具&#xff0c;提供了安装、卸载、更新、发布等全方位的包管理功能&#xff0c;还能通…...

debian12.9编译freeswitch1.10.12【默认安装】

服务器操作系统 cat /etc/os-release PRETTY_NAME"Debian GNU/Linux 12 (bookworm)" NAME"Debian GNU/Linux" VERSION_ID"12" VERSION"12 (bookworm)" VERSION_CODENAMEbookworm IDdebian HOME_URL"https://www.debian.org/&quo…...

使用 C/C++ 调用 libcurl 调试消息

在使用 C/C 调用 libcurl 进行 HTTP 请求时&#xff0c;有时我们需要查看请求的/应答消息的内容&#xff08;包括请求头和请求体&#xff09;以方便调试。libcurl 提供了多种方法来捕获和输出这些信息&#xff0c;本文介绍具体的使用方式。 1. libcurl 调试工具简介 libcurl 是…...

【愚公系列】《循序渐进Vue.js 3.x前端开发实践》030-自定义组件的插槽Mixin

标题详情作者简介愚公搬代码头衔华为云特约编辑&#xff0c;华为云云享专家&#xff0c;华为开发者专家&#xff0c;华为产品云测专家&#xff0c;CSDN博客专家&#xff0c;CSDN商业化专家&#xff0c;阿里云专家博主&#xff0c;阿里云签约作者&#xff0c;腾讯云优秀博主&…...

大一计算机的自学总结:异或运算

前言 异或运算这个操作看上去很匪夷所思&#xff0c;实际上作用非常大。 一、异或运算的性质 1.异或运算就是无进位相加。 2.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3.0^nn&#xff0c;n^n0。 4.若集合B为集合A子集&#xff0c;集合A异或和为x&#xff0c;集合B异或和为y&#xff0c;则集…...

通过protoc工具生成proto的pb.go文件以及使用protoc-go-inject-tag工具注入自定义标签

1.ProtoBuf认识,安装以及用法 参考:[golang 微服务] 3. ProtoBuf认识&#xff0c;安装以及golang 中ProtoBuf使用 2. 使用protoc-go-inject-tag工具注入自定义标签 这里有一个案例: syntaxproto3; package test;option go_package ".;test";message MyMessage {int6…...

C语言练习(29)

13个人围成一圈&#xff0c;从第1个人开始顺序报号1、2、3。凡报到“3”者退出圈子&#xff0c;找出最后留在圈子中的人原来的序号。本题要求用链表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num;struct Nod…...

Android实训九 数据存储和访问

实训9 数据存储和访问 一、【实训目的】 1、 SharedPreferences存储数据; 2、 借助Java的I/O体系实现文件的存储&#xff0c; 3、使用Android内置的轻量级数据库SQLite存储数据; 二、【实训内容】 1、实现下图所示的界面&#xff0c;实现以下功能&#xff1a; 1&#xff…...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环节阶跃响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 掌握MATLAB编程分析阶跃响应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计算机 2. MATLAB软件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 利用MATLAB中Simulink模块构建下述典型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在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 提…...

SOME/IP--协议英文原文讲解2

前言 SOME/IP协议越来越多的用于汽车电子行业中&#xff0c;关于协议详细完全的中文资料却没有&#xff0c;所以我将结合工作经验并对照英文原版协议做一系列的文章。基本分三大块&#xff1a; 1. SOME/IP协议讲解 2. SOME/IP-SD协议讲解 3. python/C举例调试讲解 4.1 Speci…...

matlab中,fill命令用法

在 MATLAB 中&#xff0c;fill 命令用于创建填充多边形的图形对象。使用 fill 可以在二维坐标系中绘制填充的区域&#xff0c;通常用于绘制图形的背景或显示数据分布。 基本语法 fill(X, Y, C)X 和 Y 是同样长度的向量&#xff0c;定义了多边形的顶点坐标。C 是颜色&#xff0…...

【Linux】Linux C判断两个IPv6地址是否有包含关系

功能说明 要判断两个 IPv6 地址是否具有包含关系&#xff0c;包括前缀的比较&#xff0c;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xff1a; 解析 IPv6 地址和前缀&#xff1a;将两个 IPv6 地址和它们的前缀长度解析为二进制形式。生成掩码&#xff1a;根据前缀长度生成掩码。按位比较&#…...

【玩转全栈】----Django基本配置和介绍

目录 Django基本介绍&#xff1a; Django基本配置&#xff1a; 安装Django 创建项目 创建app 注册app Django配置路由URL Django创建视图 启动项目 Django基本介绍&#xff1a; Django是一个开源的、基于Python的高级Web框架&#xff0c;旨在以快速、简洁的方式构建高质量的Web…...

mysql 学习6 DML语句,对数据库中的表进行 增 删 改 操作

添加数据 我们对 testdatabase 数据中 的 qqemp 这张表进行 增加数据&#xff0c;在这张表 下 打开 命令行 query console 在 软件中就是打开命令行的意思 可以先执行 desc qqemp; 查看一下当前表的结构。 插入一条数据 到qqemp 表&#xff0c;插入时要每个字段都有值 insert…...

自动化运维在云环境中的完整实践指南

随着云计算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迁移到云上。云环境的高动态性和复杂性使得传统的手动运维方式难以应对,自动化运维成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保障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云环境中实施自动化运维,涵盖工具选择、实施步骤和最佳实践。 © ivwdcwso…...

一分钟搭建promehteus+grafana+alertmanager监控平台

为什么要自己搭建一个监控平台 平时进行后端开发&#xff0c;特别是微服务的后端可开发&#xff0c;一定少不了对接监控平台&#xff0c;但是平时进行一些小功能的测试又没有必要每次都手动安装那么多软件进行一个小功能的测试&#xff0c;这里我使用docker-compose搭建了一个…...

【10.2】队列-设计循环队列

一、题目 设计你的循环队列实现。 循环队列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xff0c;其操作表现基于 FIFO&#xff08;先进先出&#xff09;原则并且队尾被连接在队首之后以形成一个循环。它也被称为“环形缓冲器”。 循环队列的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队列之前用过的空间。在一个普…...

设置jmeter界面图标字体大小

设置jmeter界面图标字体大小 方法&#xff1a;点击“选项” -> 点击放大、缩小。&#xff08;可进行全局的菜单、左侧目录结构树、元件界面显示等字体图标的放大、缩小。&#xff09;...

Xposed-Hook

配置 Xposed 模块的 AndroidManifest.xml&#xff1a;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package"your.package.name"><applicationandr…...

设计模式Python版 原型模式

文章目录 前言一、原型模式二、原型模式示例三、原型管理器 前言 GOF设计模式分三大类&#xff1a; 创建型模式&#xff1a;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xff0c;包括单例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和建造者模式。结构型模式&#xff1a;关注类和对…...

QT:图像上绘制图形

需求描述 1、展示一张图像 2、在图像上可以使用数据绘制图像&#xff1a;矩形、不规则图形、线条 3、有按键可以选择 概要设计 规划布局如下 1、左边是Qlabel 用于展示图片 2、右边是三个按钮 具体实现 1、 首先设计 UI 界面&#xff0c;对控件进行布局 在 mainwindow.u…...

GPU上没程序在跑但是显存被占用

原因&#xff1a;存在僵尸线程&#xff0c;运行完但是没有释放内存 查看僵尸线程 fuser -v /dev/nvidia*关闭僵尸线程 pkill -9 -u 用户名 程序名 举例&#xff1a;pkill -9 -u grs python参考&#xff1a;https://blog.csdn.net/qq_40206371/article/details/143798866...

wordpress代码结构解析

WordPress 是一个基于 PHP 和 MySQL 的开源内容管理系统&#xff08;CMS&#xff09;&#xff0c;广泛用于构建网站和博客。要解析 WordPress 代码&#xff0c;首先需要了解其核心结构、主要文件和常用的函数。以下是 WordPress 代码解析的基本指南&#xff1a; --- ### 1. *…...

【Unity3D】实现2D小地图效果

目录 一、玩家脚本Player 二、Canvas组件设置 三、小地图相关 四、GameLogicMap脚本修改 基于&#xff1a;【Unity3D】Tilemap俯视角像素游戏案例-CSDN博客 2D玩家添加Dotween移动DOPath效果&#xff0c;移动完成后进行刷新小地图&#xff08;小地图会顺便刷新大地图&…...

关联传播和 Python 和 Scikit-learn 实现

文章目录 一、说明二、什么是 Affinity Propagation。2.1 先说Affinity 传播的工作原理2.2 更多细节2.3 传播两种类型的消息2.4 计算责任和可用性的分数2.4.1 责任2.4.2 可用性分解2.4.3 更新分数&#xff1a;集群是如何形成的2.4.4 估计集群本身的数量。 三、亲和力传播的一些…...

https数字签名手动验签

以bing.com 为例 1. CA 层级的基本概念 CA 层级是一种树状结构&#xff0c;由多个层级的 CA 组成。每个 CA 负责为其下一层级的实体&#xff08;如子 CA 或终端实体&#xff09;颁发证书。层级结构的顶端是 根 CA&#xff08;Root CA&#xff09;&#xff0c;它是整个 PKI 体…...

LeetCode:62.不同路径

跟着carl学算法&#xff0c;本系列博客仅做个人记录&#xff0c;建议大家都去看carl本人的博客&#xff0c;写的真的很好的&#xff01; 代码随想录 LeetCode&#xff1a;62.不同路径 一个机器人位于一个 m x n 网格的左上角 &#xff08;起始点在下图中标记为 “Start” &…...

如果我想设计一款复古风格的壁纸,应该选什么颜色?

设计复古风格的壁纸时&#xff0c;选择合适的颜色是营造怀旧和经典氛围的关键。复古风格通常使用一些温暖、柔和且带有岁月痕迹的色调。以下是一些适合复古风格壁纸的颜色选择和搭配建议&#xff1a; 一、复古风格的主色调 棕色系&#xff1a; 特点&#xff1a;棕色是复古风格的…...

【数据结构】树的基本:结点、度、高度与计算

树是数据结构中一种重要的非线性结构&#xff0c;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xff0c;例如文件系统、数据库索引、编译器等。理解树的各种性质&#xff0c;如结点数、度、高度等&#xff0c;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会探讨树的基本概念&#xff0c;以及给出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