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search 源码解析与优化实战》第5章:选主流程
《Elasticsearch 源码解析与优化实战》第5章:选主流程 - 墨天轮
一、简介
Discovery 模块负责发现集群中的节点,以及选择主节点。ES 支持多种不同 Discovery 类型选择,内置的实现称为Zen Discovery
,其他的包括公有云平台亚马逊的EC2、谷歌的GCE等。
本章讨论内置的 Zen Discovery 实现。Zen Discovery 封装了节点发现(Ping)、选主等实现过程,现在我们先讨论选主流程,在后面的章节中整体性介绍Discovery模块。
二、设计思想
所有分布式系统都需要以某种方式处理一致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策略分为两组:
-
试图避免不一致
-
及定义发生不一致之后如何协调它们。后者在适用场景下非常强大,但对数据模型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因此这里研究前者,以及如何应对网络故障。
三、为什么使用主从模式
除主从(Leader/Follower) 模式外,另一种选择是分布式哈希表(DHT),可以支持每小时数千个节点的离开和加入,其可以在不了解底层网络拓扑的异构网络中工作,查询响应时间大约为4到10跳(中转次数),例如,Cassandra 就使用这种方案。但是在相对稳定的对等网络中,主从模式会更好。
ES的典型场景中的另一个简化是集群中没有那么多节点。通常,节点的数量远远小于单个节点能够维护的连接数,并且网络环境不必经常处理节点的加入和离开。这就是为什么主从模式更合适ES。
四、选举算法
在主节点选举算法的选择上,基本原则是不重复造轮子。最好实现一个众所周知的算法,这样的好处是其中的优点和缺陷是已知的。ES的选举算法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下面两种。
4.1、Bully算法
Leader 选举的基本算法之一。它假定所有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 ID,使用该ID对节点进行排序。任何时候的当前Leader都是参与集群的最高ID节点。 该算法的优点是易于实现。但是,当拥有最大ID的节点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场景下会有问题。例如,Master 负载过重而假死,集群拥有第二大ID的节点被选为新主,这时原来的Master恢复,再次被选为新主,然后又假死......
ES通过推迟选举,直到当前的Master 失效来解决上述问题,只要当前主节点不挂掉,就不重新选主。但是容易产生脑裂(双主),为此,再通过“法定得票人数过半”解决脑裂问题。
4.2、Paxos算法
Paxos非常强大,尤其在什么时机,以及如何进行选举方面的灵活性比简单的Bully算法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比网络连接异常更多的故障模式。但Paxos实现起来非常复杂。
五、相关配置
与选主过程相关的重要配置有下列几个,并非全部配置。
discovery.zen.minimum_master_nodes
:最小主节点数,这是防止脑裂、防止数据丢失的极其重要的参数。这个参数的实际作用早已超越了其表面的含义。除了在选主时用于决定“多数”,还用于多处重要的判断,至少包含以下时机:
-
触发选主: 进入选主的流程之前,参选的节点数需要达到法定人数。
-
决定Master: 选出临时的Master之后,这个临时Master需要判断加入它的节点达到法定人数,才确认选主成功。
-
gateway选举元信息: 向有 Master 资格的节点发起请求,获取元数据,获取的响应数量必须达到法定人数,也就是参与元信息选举的节点数。
-
Master发布集群状态: 发布成功数量为多数。
为了避免脑裂,它的值应该是半数以上(quorum):(master_eligible_nodes 2)+1
例如:如果有3个具备Master资格的节点,则这个值至少应该设置为(3/2) + 1=2。该参数可以动态设置:
PUT _cluster/settings
{"persistent" : {"discovery.zen.minimum master_nodes" : 2}
}
discovery.zen.ping.unicast.hosts
:**集群的种子节点列表,构建集群时本节点会尝试连接这个节点列表,那么列表中的主机会看到整个集群中都有哪些主机。**可以配置为部分或全部集群节点。可以像下面这样指定:
discovery.zen.ping.unicast.hosts:-192.168.1.10:9300-192.168.1.11-seeds.mydomain.com
默认使用9300端口,如果需要更改端口号,则可以在IP后手工指定端口。也可以设置一个域名,让该域名解析到多个IP地址,ES会尝试连接这个IP列表中的全部地址。
-
discovery.zen.ping.unicast.hosts.resolve_timeout: DNS
解析超时时间,默认为5秒。 -
discovery.zen.join_timeout
: 节点加入现有集群时的超时时间,默认为ping_ timeout的20倍。 -
discovery.zen.join_retry_attemptsjoin_timeout
:超时之后的重试次数,默认为3次。 -
discovery.zen.join_retry_delayjoin_timeout
:超时之后,重试前的延迟时间,默认为100毫秒。 -
discovery.zen.master_election.ignore_non_master_ pings
:设置为true时,选主阶段将忽略来自不具备Master资格节点(node.master: false)的ping请求,默认为false。 -
discovery.zen.fd.ping_interval
:故障检测间隔周期,默认为1秒。 -
discovery.zen.fd.ping_timeout
:故障检测请求超时时间,默认为30秒。 -
discovery.zen.fd.ping_retries
:故障检测超时后的重试次数,默认为3次。
六、流程分析
6.0、流程概述
6.0.1、ZenDiscovery的选主过程如下:
-
每个节点计算最小的已知节点 ID,该节点为临时Master。向该节点发送领导投票。
-
如果一个节点收到足够多的票数,并且该节点也为自己投票,那么它将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开始发布集群状态。
-
所有节点都会参与选举,并参与投票,但是,只有有资格成为Master的节点(node.maste为true)的投票才有效。
获得多少选票可以赢得选举胜利,就是所谓的法定人数。在ES中,法定大小是一个可配置的参数。配置项: discovery.zen.minimum master_ nodes
。为了避免脑裂,最小值应该是有Maste资格的节点数n/2+1
。
6.0.2、整体流程可以概括为:
-
选举临时Master;
-
投票-确认Master,如果本节点当选,则等待确立Master,如果其他节点当选,则尝试加入集群,然后启动节点失效探测器;
-
失效节点探测;
具体如下图所示。
执行本流程的线程池: generic。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每个步骤的实现。
6.1、选举临时Master
选举过程的实现位于ZenDiscovery#findMaster
。该函数查找当前集群的活跃Master,或者从候选者中选择新的Master。如果选 主成功,则返回选定的Master,否则返回空。
为什么是临时Master?因为还需要等待下一个步骤,该节点的得票数足够时,才确立为真正的Master。
临时Master的选举过程如下:
-
"ping"所有节点,获取节点列表 fullPingResponses, ping结果不包含本节点,把本节点单独添加到fullPingResponses中。
-
构建两个列表。
-
activeMasters列表: 存储集群当前活跃Master列表。
-
masterCandidates列表: 存储master候选者列表
-
activeMasters列表:存储集群当前活跃Master列表。 遍历第一步 获取的所有节点,将每个节点所认为的当前Master节点加入activeMasters 列表中(不包括本节点)。在遍历过程中,如果配置了discovery.zen.master_election.ignore_non_master_pings
为true ( 默认为false),而节点又不具备Master资格,则跳过该节点。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过程是将集群当前已存在的Master加入activeMasters列表,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如果集群已存在Master,则每个节点都记录了当前Master是哪个,考虑到异常情况下,可能各个节点看到的当前Master不同。在构建activeMasters列表过程中,如果节点不具备Master资格,则可以通过ignore_non_master_pings
选项忽略它认为的那个Master。
masterCandidates列表:存储master候选者列表。 遍历第一步获取列表,去掉不具备Maste资格的节点,添加到这个列表中。如果activeMasters为空,则从masterCandidates中选举,结果可能选举成功,也可能选举失败。如果不为空,则从activeMasters中选择最合适的作为Master。
整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1、从masterCandidates
中选主
与选主的具体细节实现封装在 ElectMasterService 类中,例如,判断候选者是否足够,选择具体的节点作为Master等。
从 masterCandidates 中选主时,首先需要判断当前候选者人数是否达到法定人数,否则选主失败。
public boolean hasEnoughCandidates (Collection<MasterCandidate> candidates) {//候选者为空,返回失败if (candidates.isEmpty()) {returnfalse;}//默认值为-1, 确保单节点的集群可以正常选主if (minimumMasterNodes < 1) {returntrue;}return candidates .size () >= minimumMasterNodes;
}
当候选者人数达到法定人数后,从候选者中选一个出来做Master:
public MasterCandidate electMaster (Collection<MasterCandidate> candidates) {List<MasterCandidate> sortedCandidates = new ArrayList<> (candidates);//通过自定义的比较函数对候选者节点从小到大排序sortedCandidates.sort (MasterCandidate :: compare);//返回最新的作为Masterreturn sortedCandidates.get(0);
}
可以看出这里只是将节点排序后选择最小的节点作为Master。但是排序时使用自定义的比较函数MasterCandidate::compare,早期的版本中只是对节点ID进行排序,现在会优先把集群状态版本号高的节点放在前面。
使用默认比较函数的情况下,sort结果为从小到大排序。参考Long类型的比较函数的实现:
public static int compare (1ong X,long y) {return(x<y)?-1:((x==y)?0:1);
}自定义比较函数的实现:
public static int compare(MasterCandidate cl, MasterCandidate c2) {//先比较集群状态版本,注意此处c2在前,c1在后int ret = Long.compare(c2.clusterStateVersion, c1.clusterStateVersion);//如果版本号相同,则比较节点IDif(ret==0){ret = compareNodes (c1.getNode(),c2.getNode());}return ret;
}
节点比较函数compareNodes的实现: 对于排序效果来说
-
如果传入的两个节点中,有一个节点具备Master资格,而另一个不具备,则把有Master资格的节点排在前面。
-
如果都不具备Master资格,或者都具备Master资格,则比较节点ID。
但是,masterCandidates 列表中的节点都是具备Master资格的。compareNodes 比较函数的两个if判断是因为在别的函数调用中会存在节点列表中可能存在不具备Master资格节点的情况。因此此处只会比较节点ID。
private static int compareNodes (DiscoveryNode o1, DiscoveryNode o2) {//两个if处理两节点中一个具备Master资格而另一个不具备的情况if (o1.isMasterNode() && !o2.isMasterNode () ) {return -1;}if (!o1.isMasterNode() && o2.isMasterNode()) {return1;}//通过节点ID排序return o1.getId().compareTo(o2.getId());
}
从 activeMasters 列表中选择列表存储着集群当前存在活跃的Master,从这些已知的Master节点中选择一个作为选举结果。选择过程非常简单,取列表中的最小值,比较函数仍然通过compareNodes实现,activeMasters 列表中的节点理论情况下都是具备Master资格的。
public DiscoveryNode tieBreakActiveMasters (Collection<DiscoveryNode> activeMasters)return activeMasters.stream().min(ElectMasterService ::compareNodes).get();
}
6.1.2、投票与得票的实现
在ES中,发送投票就是发送加入集群(JoinRequest)请求。得票就是申请加入该节点的请求的数量。收集投票,进行统计的实现在ZenDiscovery#handleJoinRequest
方法中,收到的连接被存储到ElectionContext#joinRequestAccumulator
中。当节点检查收到的投票是否足够时,就是检查加入它的连接数是否足够,其中会去掉没有Master资格节点的投票。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getPendingMasterJoinsCount() {int pendingMasterJoins = 0;//遍历当前收到的join请求for (DiscoveryNode node : joinReques tAccumulator .keySet()) {//过滤不具备master资格的节点if (node. isMasterNode()) {pendingMasterJoins++;}}return pendingMasterJoins;
}
6.1.3、确立Master或加入集群
选举出的临时Master 有两种情况:该临时Master是本节点或非本节点。为此单独处理。现在准备向其发送投票。
6.1.3.1、如果临时Master是本节点:
-
等待足够多的具备Master资格的节点加入本节点(投票达到法定人数),以完成选举。超时(默认为30秒,可配置)后还没有满足数量的join请求,则选举失败,需要进行新一轮选举。
-
成功后发布新的clusterState。
6.1.3.2、如果其他节点被选为Master:
-
不再接受其他节点的join请求。
-
向Master发送加入请求,并等待回复。超时时间默认为1分钟(可配置),如果遇到异常,则默认重试了3次(可配置)。这个步骤在joinElectedMaster方法中实现。
-
最终当选的Master会先发布集群状态,才确认客户的join请求,因此, joinElectedMaster返回代表收到了join请求的确认,并且已经收到了集群状态。本步骤检查收到的集群状态中的Master节点如果为空,或者当选的Master不是之前选择的节点,则重新选举。
6.2、节点失效检测
到此为止,选主流程已执行完毕,Master 身份已确认,非Master节点已加入集群。节点失效检测会监控节点是否离线,然后处理其中的异常。失效检测是选主流程之后不可或缺的步骤,不执行失效检测可能会产生脑裂(双主或多主)。在此我们需要启动两种失效探测器:
-
在Master节点, 启动
NodesFaultDetection
,简称NodesFD。定期探测加入集群的节点是否活跃。 -
在非Master节点,启动
MasterFaultDetection
,简称MasterFD。定期探测Master节点是否活跃。
NodesFaultDetection和MasterFaultDetection都是通过定期(默认为1秒)发送的ping请求探测节点是否正常的,当失败达到一定次数(默认为3次),或者收到来自底层连接模块的节点离线通知时,开始处理节点离开事件。
6.2.1、NodesFaultDetection 事件处理
检查一下当前集群总节点数是否达到法定节点数(过半),如果不足,则会放弃Master身份,重新加入集群。 为什么要这么做?设想下面的场景,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有5台机器组成的集群产生网络分区,2台组成一组,另外3台组成一组,产生分区前,原Master为Node1。此时3台一组的节点会重新选举并成功选取Noded3作为Master,会不会产生双主? NodesFaultDetection
就是为了避免上述场景下产生双主。
对应事件处理主要实现如下:在ZenDiscovery#handleNodeFailure
中执行NodeRemoval-ClusterStateTaskExecutor#execute
。
public ClusterTasksResult<Task> execute (final ClusterState currentState, final List<Task> tasks) throws Exception {//判断剩余节 点是否达到法定人数if (electMasterService.hasEnoughMasterNodes (remainingNodesClusterState.nodes()) == false) {finalint masterNodes = electMas terService.countMasterNodes(remainingNodesClusterState.nodes());rejoin.accept(LoggerMessageFormat.format("not enough master nodes(has \[{}\], but needed \[{}\])", masterNodes, electMasterService.minimumMasterNodes()));return resultBuilder .build (currentState) ;} else {return resultBuilder.build (allocationService.deassociateDeadNodes(remainingNodesClusterState, true, describeTasks(tasks)));}
}
主节点在探测到节点离线的事件处理中,如果发现当前集群节点数量不足法定人数,则放弃Master身份,从而避免产生双主。
6.2.2、MasterFaultDetection事件处理
**探测Master离线的处理很简单,重新加入集群。**本质上就是该节点重新执行一遍选主的流程。对应事件处理主要实现如下: ZenDiscovery#handleMasterGone
private void handleMasterGone (final DiscoveryNode masterNode, final Throwable cause, final String reason) {synchronized(stateMutex) {if (localNodeMaster() == false && masterNode.equals (committedState.get().nodes ().getMasterNode())) {pendingStatesQueue.failAllStatesAndClear (new ElasticsearchException("master left\[\[)\]", reason));//重新加入集群rejoin ("master left (reason = " + reason + ")");}}
}
小结
选主流程在集群中启动,从无主状态到产生新主时执行,同时集群在正常运行过程中,Master探测到节点离开,非Master节点探测到Master离开时都会执行。
相关文章:

《Elasticsearch 源码解析与优化实战》第5章:选主流程
《Elasticsearch 源码解析与优化实战》第5章:选主流程 - 墨天轮 一、简介 Discovery 模块负责发现集群中的节点,以及选择主节点。ES 支持多种不同 Discovery 类型选择,内置的实现称为Zen Discovery ,其他的包括公有云平台亚马逊的EC2、谷歌…...

Spring Cloud Alibaba - Nacos源码分析(三)
目录 一、Nacos客户端服务订阅的事件机制 1、监听事件的注册 2、ServiceInfo处理 serviceInfoHolder.processServiceInfo 一、Nacos客户端服务订阅的事件机制 Nacos客户端订阅的核心流程:Nacos客户端通过一个定时任务,每6秒从注册中心获取实例列表&…...

DOCKER镜像和容器
1.前言 初见DOCKER,感觉和我们常用的虚拟机(VMware,viurebox)类似,是一个独立于宿主机的模块,可以解决程序在各个系统间的移植,但它真的仅仅是这样嘛? 2.容器的优缺点 1.1.容器…...

探索网页原型设计:构建出色的用户体验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用户对网页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在网页设计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网页原型设计,产品经理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传达网页的整体布局、导航结构、元素位置和交互效果,从而使团队成员更清晰地了解设计意图&a…...

48,排序算法merge
功能描述: 两个容器元素合并,并储存到另一容器中 函数原型: merge(iterator beg1,iterator end1,iterator beg2,iterator end2,iterator dest); //容器元素合并,并存储到另一个容器中 //注意:两个容器必须是有序的…...

【MySQL】复合查询
复合查询目录 一、基本查询二、多表查询三、自连接四、子查询4.1 单行子查询4.2 多行子查询4.3 多列子查询4.4 在from子句中使用子查询4.5 合并查询4.5.1 union4.5.2 union all 五、实战OJ 一、基本查询 --查询工资高于500或岗位为MANAGER的雇员,同时还要满足他们的…...

JavaScript中的this指向及绑定规则
在JavaScript中,this是一个特殊的关键字,用于表示函数执行的上下文对象,也就是当前函数被调用时所在的对象。由于JavaScript的函数调用方式多种多样,this的指向也因此而变化。本文将介绍JavaScript中this的指向及绑定规则…...

css中预编译理解,它们之间区别
css预编译? css预编译器用一种专门的编程语言,它可以对web页面样式然后再编译成正常css文件,可以更加方便和高效的编写css代表。主要作用就是为css提供了变量,函数,嵌套,继承,混合等功能&#…...

如何使用Java处理JSON数据?
在Java中,您可以使用许多库来处理JSON数据。以下是使用一种常见的库 Gson 的示例: 首先,确保您已经将 Gson 库添加到您的项目中。您可以在 Maven 中添加以下依赖项: <dependency><groupId>com.google.code.gson<…...

java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是软件设计中的一种行为模式。 它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关系,其中如果一个对象改变了状态,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自动被通知并更新。 这种模式包含了两种主要的角色,即被观察…...

HiveSQL SparkSQL中常用知识点记录
目录 0. 相关文章链接 1. hive中多表full join主键重复问题 2. Hive中选出最新一个分区中新增和变化的数据 3. Hive中使用sort_array函数解决collet_list列表排序混乱问题 4. SQL中对小数位数很多的数值转换成文本的时候不使用科学计数法 5. HiveSQL & SparkSQL中炸裂…...

mac不识别移动硬盘导致无法拷贝资源
背景 硬盘插入到Mac电脑上之后,mac不识别移动硬盘导致无法拷贝资源。 移动硬盘在Mac上无法被识别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多数情况下,是硬盘的格式与Mac电脑不兼容。 文件系统格式不兼容 macOS使用的文件系统是HFS或APFS,如果移动硬盘是…...

Opencv的Mat内容学习
来源:Opencv的Mat内容小记 - 知乎 (zhihu.com) 1.Mat是一种图像容器,是二维向量。 灰度图的Mat一般存放<uchar>类型 RGB彩色图像一般存放<Vec3b>类型。 (1)单通道灰度图数据存放样式: (2)RGB三通道彩色图存放形式不同&#x…...

MySQL~数据库的设计
二、数据库的设计 1、多表之间的关系 1.1 三种分类 一对一: 分析:一个人只有一个身份证,一个身份证只能对应一个人 如:人和身份证 一对多: 如:部门和员工 分析:一个部门有多个员工ÿ…...

开源了!最强原创图解八股文面试网来袭
强烈推荐 Github上业内新晋的一匹黑马—Java图解八股文面试网—Java2Top.cn,图解 Java 大厂面试题,深入全面,真的强烈推荐~ 这是一个二本逆袭阿里的大佬根据自己秋招上岸所看过的相关专栏,面经,课程,结合自…...

微信小程序开发6
一、分包-基础概念 1.1、什么是分包 分包指的是把一个完整的小程序项目,按照需求划分为不同的子包,在构建时打包成不同的分包,用户在使用时按需进行加载。 1.2、分包的好处 对小程序进行分包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可以优化小程序…...

JS 根据身份证号获取年龄、性别、出生日期
先说一代身份证和二代身份证的区别: 1.编号位数不同,第一代身份证为15位号码,第二代证是18位号码 2.编码规则不同,第一代身份证在前6位号码后没有完整出生年份,而二代的有完整的出生年份,一代身份证将年份前二位省略…...

Python+Mongo+LSTM(GTP生成)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来展示如何使用Python和MongoDB来生成LSTM预测算法。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pymongo和tensorflow库,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 pip install pymongo tensorflow接下来,我们连接到MongoDB数据库并获取需要进行预…...

关于idea如何成功运行web项目
导入项目 如图 依次选择 file - new - Project from Existing Sources 选择存放的项目目录地址 如图 导入完成 点击ok 如图 依次选择 Create project from existing sources 点击next如图 ,此处默认即可 点击 next如图 点击next有该提示 是因为之前导入过…...

python读取json文件
import json# 文件路径(同目录文件名即可,不同目录需要绝对路径) path 1.json# 读取JSON文件 with open(path, r, encodingutf-8) as file:data json.load(file)#data为字典 print(data) print(type(data))...

迁移学习、微调、计算机视觉理论(第十一次组会ppt)
@TOC 数据增广 迁移学习 微调 目标检测和边界框 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CNN...

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1 数组的存储结构 1.1 一维数组 各数组元素大小相同,且物理上连续存放。第i个元素的地址位置是:a[i] LOC i*sizeof(ElemType) (LOC为起始地址) 1.2 二维数组 对于多维数组有行优先、列优先的存储方法 行优先:先行后列,先存储…...

【网络原理】 (1) (应用层 传输层 UDP协议 TCP协议 TCP协议段格式 TCP内部工作机制 确认应答 超时重传 连接管理)
文章目录 应用层传输层UDP协议TCP协议TCP协议段格式TCP内部工作机制确认应答超时重传 网络原理部分我们主要学习TCP/IP协议栈这里的关键协议(TCP 和 IP),按照四层分别介绍.(物理层,我们不涉及). 应用层 我们需要学会自定义一个应用层协议. 自定义协议的原因? 当前的软件(应用…...

【SQL语句】
目录 一、SQL语句类型 1.DDL 2.DML 3.DLL 4.DQL 二、数据库操作 1.查看 2.创建 2.1 默认字符集 2.2 指定字符集 3.进入 4.删除 5.更改 5.1 库名称 5.2 字符集 三、数据表操作 1.数据类型 1.1 数值类型(常见,下同) 1.1.1 T…...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学习和总结专栏汇总
汇总如下: 一. 器件选型心得(系统设计)--1_goldqiu的博客-CSDN博客 一. 器件选型心得(系统设计)--2_goldqiu的博客-CSDN博客 二. 多传感器时间同步方案(时序闭环)--1 三. 多传感器标定方案&…...

【C++初阶】C++基础(下)——引用、内联函数、auto关键字、基于范围的for循环、指针空值nullptr
目录 1. 引用 1.1 引用概念 1.2 引用特性 1.3 常引用 1.4 使用场景 1.5 传值、传引用效率比较 1.6 引用和指针的区别 2. 内联函数 2.1 概念 2.2 特性 3.auto关键字(C11) 3.1 类型别名思考 3.2 auto简介 3.3 auto的使用细则 3.4 auto不能推…...

OSI 7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Ref: 1. 这个写的嘎嘎好,解释了为啥4层7层5层,还有数据包封装的问题: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详解_数据包传输_张孟浩_jay的博客-CSDN博客 2. HTTP协议 与 TCP协议 的区别,作为web程序员必须要懂 - 知乎 (zhihu.com) 3. 数据…...

iOS-持久化
目的 1.快速展示,提升体验 已经加载过的数据,用户下次查看时,不需要再次从网络(磁盘)加载,直接展示给用户 2.节省用户流量(节省服务器资源) 对于较大的资源数据进行缓存…...

PC音频框架学习
1.整体链路 下行播放: App下发音源→CPU Audio Engine 信号处理→DSP数字信号处理→Codec DAC→PA→SPK 上行录音: MIC拾音→集成运放→Codec ADC→DSP数字信号处理→CPU Audio Engine 信号处理→App 2.硬件 CPU PCH DSP(可选) Codec PA SPKbox MIC…...

机器学习:提取问题答案
模型BERT 任务:提取问题和答案 问题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数据集 数据集 DRCDODSQA 先分词,然后tokenize 文章长度是不同的,bert的token的长度有限制,一般是512, self-attention的计算量是 O ( n 2 ) O(n^2)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