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介绍
网络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三层,也称为网络协议层。它主要负责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提供数据通信的路径选择和控制。网络层通过使用源和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来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以下是网络层的一些主要功能:
-
路由选择:网络层使用路由选择算法,根据目标地址决定数据包应该通过哪条路径传输。它考虑因素包括网络拓扑、链路质量、拥塞状况等。
-
数据包封装与解封装:网络层将上层传输层的数据段添加网络层的首部和尾部信息来创建数据包,也被称为“包数据单元”(PDU)。在目标主机上,网络层将数据包解封装为传输层可以处理的格式。
-
逻辑地址分配:网络层使用逻辑地址(如IPv4和IPv6地址)来标识网络设备和主机。它为每个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以便数据包能够正确路由到目标主机。
-
拥塞控制:网络层对数据包的传输进行监测,以避免网络拥塞。它可以使用各种拥塞控制策略,如拥塞避免、拥塞检测和减少拥塞窗口大小等。
-
片段化和重组:当数据包的大小超过链路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时,网络层会将数据包分成较小的片段进行传输,并在目标主机上重新组装这些片段成原始数据包。
-
错误检测与处理:网络层可以使用校验和等机制来检测数据包的传输错误,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处理。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和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它们提供了路由选择、分组封装和解封装、逻辑地址分配等功能。
ip地址介绍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网络设备在Internet上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在网络中识别和寻址设备。IP地址用于指定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并且是数据包在网络中正确路由和传递的关键。IP地址基于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唯一的通信标识。
IP地址通常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网络地址用于定位设备所在的网络,而主机地址则用于唯一识别网络中的每个设备。
IP地址有两个主要版本:IPv4和IPv6。
-
IPv4地址:
-
使用32位二进制表示,通常用四个十进制数表示,每个数的范围在0到255之间,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表示,例如:192.168.1.1。
-
IPv4地址分为五类:A类、B类、C类、D类和E类。其中A、B、C类地址用于主机,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用于实验目的。
-
由于IPv4地址空间有限,导致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IPv6地址应运而生。
-
-
IPv6地址:
-
使用128位二进制表示,通常采用八组十六进制数字表示,每组16位(4个十六进制数),以冒号分隔,例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
IPv6地址空间极为庞大,几乎可以满足无限数量的设备连接,同时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配置灵活性。
-
IPv6地址还有简化的表示形式,可以省略前导零、连续的0块以及一组连续的0块。
-
IP地址的基本作用是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以便在网络中的数据包能够被正确路由和传递。在配置网络设备、搭建网络拓扑、进行网络通信时,IP地址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在Internet上,IP地址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是网络通信和信息交流的基石。
IPv4地址分类
IPv4地址按照使用范围和位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五类: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
-
A类地址(1.0.0.0 到 126.0.0.0):
-
A类地址的网络位为第一位,剩余的24位用于主机标识。
-
A类地址范围广,可支持最多约16,777,216(2的24次方)个主机。
-
A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范围是1-126,其中1用于保留为回送地址,而126用于保留作为试验用地址。
-
-
A类地址一般用于大公司中的网络。
-
B类地址(128.0.0.0 到 191.255.0.0):
-
B类地址的网络位为前两位,剩余的16位用于主机标识。
-
B类地址范围中等,可支持大约65,536 (2的16次方) 个主机。
-
B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范围是128-191,其中129-191用于正式分配,而128用于保留。
-
-
B类地址一般用于中小公司。
-
C类地址(192.0.0.0 到 223.255.255.0):
-
C类地址的网络位为前三位,剩余的8位用于主机标识。
-
C类地址范围较小,每个C类地址只能支持最多254 (2的8次方减2) 个主机。
-
C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范围是192-223,其中192-223用于正式分配。
-
-
C类地址一般用在个人、家庭以及小型公司。
-
D类地址(224.0.0.0 到 239.255.255.255):
-
D类地址用于多播(Multicast),多播地址是一个放着一组设备的地址,这组设备要接收同一个信息。
-
D类地址分配给组播的设备使用,而不是单独的主机。
-
-
D类地址一般用于组播。
-
E类地址(240.0.0.0 到 255.255.255.255):
-
E类地址用于实验性目的,是保留地址,不用于普通的网络通信。
-
E类地址的范围是240.0.0.0 到 255.255.255.255。
-
E类地址用于科学实验教育等。
-
IPv4地址的有限空间已经导致了地址枯竭的问题,故而IPv6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也成为了上升趋势。
注意:
-
127网段被保留:
IPv4地址中的127网段被特别保留用于本地环回(loopback)测试。这个网段的所有地址都被称为环回地址,用于在单一设备上模拟网络通信,而不需要实际的网络硬件支持。环回地址使得网络程序可以在不进行物理网络交互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和调试。
具体来说,127.0.0.0/8这个网段包含了从127.0.0.1到127.255.255.254的所有地址。这些地址通常被分配给以下几种用途:
-
系统软件:用于系统内部通信,例如操作系统内部的网络栈可以使用这个网段来进行自我测试。
-
网络工具:网络诊断工具(如ping)会使用这个网段来测试本地网络接口的功能。
-
服务仿真: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127网段来模拟外部网络服务,例如代理服务器或邮件服务器。
由于整个127网段都被用作本地环回地址,因此不可能再用于其他任何实际的网络通信。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你永远不会看到任何设备使用127.x.x.x这个地址进行通信。此外,由于这个网段已经固化在各种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中,即使理论上可以重新分配这些地址,实际上也不可能这样做,因为这会导致所有使用这些地址的系统和服务崩溃。
随着IPv6的普及,环回地址的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在IPv6中,环回地址是内置,不需要单独保留一个网段,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环回地址,通常是::1/128。这样,IPv6大大扩展了可用的地址空间,并简化了环回地址的使用。
-
-
私有ip地址:
为了解决IP地址资源枯竭的问题,出现了私有IP的概念。
私有IP地址是指仅在内部网络使用的,不在互联网上公开的IP地址。它们通常被用在局域网中连接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这些地址在不同的局域网中不断在复用。私有IP地址的范围因不同的协议而异,但通常包括一些特定的十进制数字。例如:
-
IPv4(TCP/IP协议):私有IP地址通常从192.168.0.0到192.168.255.255、172.16.0.0到172.31.255.255以及10.0.0.0到10.255.255.255分别对应C类地址、B类地址与A类地址。
-
IPv6(未来可能会使用):私有IPv6地址通常从::1/64到0:0:0:0:ffff:ffff:ffff::/96。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私有IP地址无法直接访问互联网,只能在局域网内部使用。此外,如果您的设备使用公共IP地址连接到互联网,但要访问使用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资源,您可能需要配置NAT(网络地址转换)或防火墙规则来将公共IP地址映射到私有IP地址。
-
子网掩码与ip地址
子网掩码是一种和IP地址一起使用的32位二进制数字,用于确定一个IP地址中哪些部分是网络地址,哪些部分是主机地址。子网掩码的作用是将一个IP地址分割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以便路由器和其他网络设备能够正确地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设备。
在IPv4网络中,子网掩码通常写成点分十进制的形式,例如255.255.255.0。子网掩码中的1对应网络位,0对应主机位。子网掩码表示网络地址的长度,即指示了IP地址的前几位是网络地址,余下的是主机地址。
常见的子网掩码有以下几种:
-
255.255.255.0(CIDR表示为 /24):典型的局域网中使用的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同时支持256个主机。
-
255.255.255.128(CIDR表示为 /25):用于划分网络,一半用于网络地址,另一半用于主机地址,支持128个主机。
-
255.255.255.192(CIDR表示为 /26):划分网络,主机地址更少,支持64个主机。
-
255.255.255.240(CIDR表示为 /28):划分网络,支持16个主机。
子网掩码的选择取决于网络的规模和所需的主机数量。更大的子网掩码会划分更多的IP地址用于网络地址,限制了可用的主机数量;而更小的子网掩码会划分更多的IP地址用于主机地址,但网络中会有更多的广播和消耗更多的地址资源。
通过IP与子网掩码的逻辑运算,得出不同主机是否在同一个网络,这样就算链接了网线,不在同一个网段的设备也不能通信,网络在同一个网段是联网的前提。
CIDR
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别域间路由)是一种灵活的 IP 地址分配和路由机制,用于有效地管理 IPv4 和 IPv6 地址空间。CIDR 取代了传统的以网络类别划分 IP 地址的方法,使网络更具弹性和效率。
CIDR 使用带有斜线后跟斩的数字来表示 IP 地址的网络前缀长度。例如,192.168.1.0/24 表示一个拥有 24 位网络前缀的网络地址。CIDR 记号中的数字表示网络前缀中网络位的数量,其范围从 0 到 32(在 IPv4 中)或 0 到 128(在 IPv6 中)。
CIDR 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
灵活性:CIDR 可以更准确地分配 IP 地址块,避免浪费;可以更方便地将 IP 地址块划分为更小的子网。
-
节约地址空间:传统的 A 类、B 类和 C 类地址划分方式可能造成大量 IP 地址的浪费,CIDR 可以更有效地分配地址空间。
-
粒度更细:CIDR 可以定义任意大小的网络前缀,更适应不同规模的网络需求。
-
子网划分:CIDR 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更灵活地划分子网,根据实际需求分配 IP 地址,避免了传统的类别划分方式所带来的浪费。
-
路由表的减小:CIDR 的使用可以减小路由器的路由表大小,提高路由器的效率和性能。CIDR 可以将多个具有连续网络地址范围的 IP 地址块合并成一个路由项,简化了路由表结构。
-
跨越子网的应用:CIDR 可以允许某一个子网的 IP 地址范围跨越多个网络。这意味着可以更灵活地管理 IP 地址和子网,同时实现跨网络的连通性。
-
多站点连接:CIDR 在多站点连接和 VPN 部署方面特别有用。可以用 CIDR 地址块来规划、规范和管理多个站点之间的路由和 IP 地址分配。
CIDR 表示法的应用在于 IP 地址分配和路由表的管理,通过提供更精确和灵活的方式来描述 IP 地址,使得网络设计更加高效和有效。CIDR 也在现代网络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企业级网络中。
总的来说,CIDR 的引入使得 IP 地址管理和路由更加灵活和高效,能够更好地满足复杂网络环境下的需求。CIDR 是现代网络设计中重要而有效的工具,对于构建规模化的网络架构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应用 CIDR,可以更好地管理 IP 地址资源,简化网络配置和维护,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IP地址与包封装
包封装(Packet Encapsulation)是网络通信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将数据包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包装,以便在网络中传输的过程。封装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头部添加:在数据包的前面添加一个头部,头部中含有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等控制信息。这些信息告诉网络设备如何处理这个数据包,包括如何路由、传输和接收。
-
数据分割:如果数据太大,需要将其分割成多个较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这个过程称为分片(Fragmenting)。
-
添加校验和:为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损坏,通常会在数据包的头部或尾部添加一个校验和(Checksum)。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会使用相同的算法重新计算校验和,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
封装成帧:在网络层之下的数据链路层,数据包需要被封装成帧(Frame)才能在物理网络上传输。这在前文中有所介绍。
封装后的数据包在网络中逐跳传输,每一跳都会由路由器读取头部信息,决定如何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最终,数据包会被送达目的地,目的地设备会根据头部信息处理数据包,并将数据从中取出。
包封装的例子:
报头大小20个字节:160个bit
这是一个典型的IPv4数据包头部(Header)的结构
版本(4) | 首部长(4) | 优先级服务类型(8) | 总长(16) | ----- | --- |
---|---|---|---|---|---|
标识符(16) | ---- | ----- | 标志(3) | 段偏移量(13) | --- |
TTL(8) | ---- | 协议号(8) | 首部校验和(16) | --- | --- |
源地址(32) | --- | ---- | ---- | ---- | --- |
目标地址(32) | --- | --- | --- | --- | --- |
数据(段) | ---- | ----- | ----- | ---- | --- |
数据(段) | --- | --- | 尾部校验和(16) | --- | --- |
下面是一个更准确的IPv4头部字段的描述:
字段名 | 长度 | 含义 |
---|---|---|
版本(Version) | 4 bits | 表示IP协议版本,对于IPv4来说是4。 |
首部长(Header Length) | 4 bits | 表示IP头部的大小,以4字节为单位。例如,值为5表示头部大小为20字节。 |
总长(Total Length) | 16 bits | 表示整个IP数据包的长度,包括头部和数据部分。 |
标识符(Identification) | 16 bits | 用于标识数据包的唯一编号,用于分片后的重组。 |
标志(Flags) | 3 bits | 用于控制数据的分片和重传。分别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允许分片、更多分片是否存在以及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片。 |
段偏移量(Fragment Offset) | 13 bits | 表示数据包相对于原始数据包的偏移量,用于分片后的重组。 |
时间到生存(Time to Live, TTL) | 8 bits | 表示数据包可以经过的最大路由器跳数。 |
协议号(Protocol) | 8 bits | 指示数据包携带的数据使用的高层协议,如TCP为6,UDP为17。 |
首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 | 16 bits | 用于检验IP首部的完整性。 |
源IP地址(Source Address) | 32 bits | 表示数据包发送方的IP地址。 |
目标IP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 | 32 bits | 表示数据包接收方的IP地址。 |
IPv4头部中的服务类型字段(8位)通常包括3个优先级位、4个延迟位和1个头部长度位。
此外,IPv4头部后面通常还有数据部分,但不包含在头部字段中。数据部分包含了实际要传输的数据,其长度可以根据总长字段来确定。在数据部分的末尾,可能还会有一个尾部校验和字段,用于检验数据部分的完整性,但这个字段不是IP头部的一部分。
注意区分这里的地址与数据链路层的地址是不同的。
协议 与 规则
IP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之一。它定义了互联网上数据包的传输规则,包括数据包的格式、路由选择和地址分配等。IP 协议是 TCP/IP 协议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网络层协议,负责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
以下是 IP 协议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
数据包传输:IP 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发送端传输到目的端。它使用数据包的来源和目标 IP 地址来确定传输路径,并根据网络拓扑和路由表来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传输。
-
路由选择:IP 协议使用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当数据包到达一台路由器时,路由器根据目的地 IP 地址和路由表,决定将数据包传输到下一个路由器或最终目的地。
-
IP 地址:IP 协议定义了 IP 地址的格式和分配规则。每个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都必须拥有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用于在网络中识别和寻址设备。IP 地址通常是 IPv4(32位)或 IPv6(128位)格式。
-
分组封装:IP 协议在传输数据时,将数据包封装成数据报文(packet)并加上 IP 头部信息。IP 头部包含源 IP 地址、目标 IP 地址、数据包长度等信息,用于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
-
网络互连:IP 协议使得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协议标准,使得互联网上的设备可以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
IP协议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术语:
-
IP地址:IP协议使用IP地址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IPv4地址是32位的,通常表示为四组十进制数字,每组数字范围在0到255之间如192.18.1.1。IPv6地址是128位的,采用八组十六进制数字表示,每组16位,以冒号分隔,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
数据包(Packet):IP协议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包含原始数据的一部分以及用于路由和传输的信息。
-
数据报(Datagram):IP协议传输的数据单元被称为数据报。数据报包含头部和数据两部分,头部包含IP协议版本、包长度、服务类型、生存时间(TTL)、协议类型、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等信息。
-
路由(Routing):IP协议通过路由算法确定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路径。路由器根据IP地址和路由表来选择数据包传输的最佳路径。
-
广播(Broadcast):IP协议支持广播,即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广播地址是一个特殊的IP地址,用于将数据包发送到同一子网中的所有设备。
-
多播(Multicast):IP协议也支持多播,即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上的特定一组设备。多播地址用于将数据包发送到多个目的地,但不同于广播,多播通常是点到多点的通信。
-
子网(Subnet):子网是一个网络的一部分,它将大的网络划分为更小的、更容易管理的网络段。子网掩码用于确定IP地址中哪些部分是网络地址,哪些部分是主机地址。
-
网络地址转换(NAT):NAT是一种机制,用于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以便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NAT转换IP地址,以保持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
端口(Port):虽然IP协议本身不直接使用端口,但TCP和UDP协议使用端口号来标识网络中的不同服务或应用程序。端口号是16位的,范围从0到65535。
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它允许不同的设备和服务在网络上进行无缝的互连和通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扩展,IP协议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ICMP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是一种基于IP协议的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控制信息。ICMP报文被用于断和解决网络问题,在网络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ICMP报文不包含任何应用层数据,要是用于网络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ICMP协议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
错误报告:当IP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遇到错误时,ICMP协议会生成一个响应报文,错误信息返回给发送方。例如,当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被丢失或一些路由器不可达时,ICMP报文会通知方数据包出现了错误。
-
Ping测试:Ping是利用ICMP协议来测试网络连接和延迟的一种机制。Ping测试通过向目标主机发送ICMP Echo请求,然后等待主机返回ICMP Echo应答,来测试网络连接是否通畅。
-
路由请求:IP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遇到路由问题时,ICMP协议可以发送路由请求报文,向网络中的其他主机询问最佳由选择。
-
多点广播:ICMP协议支持多点广播,它可以向同一组的多台设备传送相同的信息,使同一网络内的设备能够同时接收到同一份信息。
-
网络拥塞控制:ICMP协议还可以用于控制网络拥塞,通过发送拥塞报文来通知发送方减少数据的发送速率,以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
-
网络安全:ICMP协议也可以用于网络安全领域。例如,通过监听ICMP报文的流量,可以检测到可能的DDoS攻击或网络扫描行为,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网络安全。
ICMP协议是互联网基础架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网络管理员、用户和应用程序能够监视网络性能并进行故障排除。ICMP协议还支持高级应用程序的开发,如路由器和防火墙。例如,路由器可能会根据ICMP响应来调整路由表,以便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重新配置路由。
路由器技术
是什么
路由器技术是一种用于实现互联网数据包传输和路由选择的技术。路由器是网络中的一个关键设备,它可以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并根据地址选择最佳路径。路由器技术不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互联网环境和需求。
路由器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并选择最佳路径。路由器根据数据包的来源和目标地址,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传输。它使用路由表来选择最佳路径,路由表包含网络拓扑和选择信息。路由器还可以使用路由策略和路由算法来优化路由选择和数据包传输。
路由器技术还包括一些高级功能,如负载均衡、网络安全和流量控制等。负载均衡可以使路由器在多个路径之间分配数据包,以平衡网络负载。网络安全功能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如入侵检测和防火墙。流量控制功能可以限制网络流量,以优化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路由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演进,以适应互联网的不断变化和扩展。新的协议和标准不断涌现,以满足新的需求和挑战。例如,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和BGP(边界网关协议)等新技术和协议,使路由器能够提供更高效、安全和可靠的数据包传输服务。路由器技术在互联网的发展和稳定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网络管理员和用户的重要工具。
路由器技术的发展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路由器用于相互交换路由信息的规则集合。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Static Routing)、动态路由协议(如RIP、OSPF、BGP等)。这些协议允许路由器根据网络拓扑和状态动态地学习和传播路由信息。
-
路由算法: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用来确定数据包转发路径的算法。常见的路由算法包括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链路状态(Link State)和路径向量(Path Vector)算法。这些算法旨在找到从源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并考虑因素如带宽、延迟、成本等。
-
QoS(Quality of Service):QoS技术允许路由器根据预定义的策略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流量进行优先级和分配。这有助于确保关键应用(如VoIP、视频流等)获得足够的带宽,同时防止非关键应用占用过多资源。
-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术使用加密和隧道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创建安全的私有网络连接。路由器可以配置为支持VPN,从而允许远程用户安全地访问内部网络资源。
-
安全性:路由器通常配备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安全功能,以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
网络管理:路由器管理涉及、配置、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现代路由器提供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管理工具,以及命令行接口(CLI)和API,以便网络管理员可以轻松地管理和监控路由器。
-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PLS是一种在网络层和链路层之间工作的技术,它使用标签来简化数据包转发决策。MPLS网络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灵活的路由策略,通常用于大型企业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
-
SD-WAN(Softwa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SD-WAN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它使用软件定义的方式管理和控制广域网连接。SD-WAN可以智能地路由流量通过最佳路径,无论是在私有网络还是在云服务中。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IoT)和5G等新技术的兴起,路由器技术也在不断进化,以支持这些技术带来的新的网络需求和挑战。路由器技术的发展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性能、安全性和可管理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
为什么要有路由器
如果不考虑WIFI技术,世界上所有的电脑其实是用许多许多的网线链接起来的,如果只有交换机,每次经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实现定位通信,是不是有点太麻烦了呢?
-
广播域太大,需要对于广播域进行隔离;
广播域:
广播域指的是可以相互直接进行广播通信的一组设备的范围。在一个广播域中,设备可以向同一广播地址发送广播消息,这些消息会被广播域内的所有设备接收。广播消息通常用于网络发现、地址解析、配置更新等目的。
一个过大的广播域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包括:
-
广播风暴:当广播消息在一个较大的广播域内传播时,可能会导致广播风暴,即大量广播消息在网络中传播,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和处理资源,影响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
安全风险:广播消息是以广播地址的形式发送的,存在安全风险,如未经授权的设备可能会监听和截取广播消息,获取敏感信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对广播域进行隔离,即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广播域,从而限制广播消息的传播范围,降低广播风暴的风险,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常见的隔离广播域的方法包括:
-
VLAN(虚拟局域网):通过在交换机上配置 VLAN,可以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中,从而将广播域隔离开来,减少广播消息的传播范围。
-
子网划分:通过合理的子网划分和路由器配置,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内广播消息不能直接传播到其他子网,从而实现广播域的隔离。
-
ACL(访问控制列表):通过配置 ACL,可以控制广播消息的传播范围,限制广播消息只在特定范围内传播,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通过对广播域进行隔离,可以降低广播消息传播范围,减少网络中的广播风暴,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这是设计和管理复杂网络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策略。
-
-
每台主机的MAC地址确实是唯一的,但是通过MAC地址来通信,是有很多弊端的。
-
局限性: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的地址,是在局域网范围内唯一的设备标识符。因此,如果要进行跨网络通信(如互联网通信),就无法仅依靠MAC地址来定位目标设备,需要借助网络层或更高层的协议(如IP地址)来实现。
-
无法实现广播和多播:MAC地址只能实现点对点通信,无法实现广播(一对多)或多播(一对多)通信。而在网络通信中,需要支持广播和多播,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
维护困难:在一个大型网络中,维护大量的MAC地址信息是一项繁琐的任务。当网络中设备不断增加或更换时,需要及时更新和管理MAC地址表,带来额外的管理成本和复杂性。
-
安全性不足:由于MAC地址可以被伪造或欺骗,因此通过MAC地址进行通信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攻击者可以通过MAC地址欺骗来实施网络攻击,如ARP欺骗攻击。
-
网络扩展性差:MAC地址是硬件设备的固定标识,当网络扩展和变更时,可能会产生设备更换或地址冲突等问题,限制网络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网络通信中,通常会使用更高层次的网络协议(如IP地址)来定位和传输数据,以弥补MAC地址的不足。MAC地址更多被用作局域网内部设备的唯一标识,用于实现局域网内部的数据链路通信。
-
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就是分割广播域,它记录了链接的一端的网段范围,也就是一个网段的大概地址,想要访问这个范围的网段地址,必须经过路由器。所以192.168.1.1想要和192.168.2.3通信,必须经过路由器。
更详细的说明:路由器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接收数据包:路由器从连接到其接口的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包,数据包通常包含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TTL(生存时间)等信息。
-
解析数据包:路由器检查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确定下一跳的路径。路由表是路由器存储路由信息的数据库,其中包含了目的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下一跳的信息以及接口等。
-
转发数据包:路由器根据路由表的信息,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接口或下一跳路由器。路由器利用数据链路层的地址(如MAC地址)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目的地。
-
交换信息:如果目的地是直接连接到路由器的设备,则路由器会将数据包发送到该设备对应的端口。如果目的地在另一个网络或子网,则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子网的网关(下一跳)。
-
处理数据包:一旦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目标设备或目标路由器会接收、解析数据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数据包可能会在途中经过多个路由器,每个路由器的处理过程都涉及转发和路由选择。
-
返回信息:在网络中网络环境要求的情况下,路由器可能会记录一些关于数据包处理和转发的信息,并将一些反馈信息返回给发送设备,以确认消息传递的状态。
路由表
路由表(Routing Table)是网络路由器中存储路由信息的数据结构,用于决定数据包应该被转发到哪个网络接口。路由表中包含了到各个网络的路径信息,每个条目都包含目标网络的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以及相应的输出接口和metric值。
路由表的作用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包转发。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以确定将数据包转发到哪个接口。路由表中的信息是由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计算得出的,以保证数据包能够到达目标网络的最短路径。
路由表的大小和内容取决于网络拓扑结构和协议的配置。在大型网络中,路由表可能包含数百万条目,而在小型网络中,它可能只包含几个条目。为了提高路由表的查询效率,路由器通常使用哈希表或其他数据结构来加速查找过程。
路由表的每个条目都包含以下信息:
-
目的网络地址(Destination Network):这是路由器需要将数据包转发到的目标网络的IP地址。通常,这是一个类扁平地址,例如192.168.1.0/24。
-
(或者)下一跳路由器地址(Next-Hop Router):如果目标网络位于路由器的本地网络中,则下一跳地址为本地接口。如果目标网络位于远程网络中,则下一跳地址是通往该远程网络的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
子网掩码(Subnet Mask):用于确定目的网络的哪些位是网络位,哪些位是主机位。例如,对于IP地址192.168.1.0/24,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
输出接口(Output Interface):指示数据包应该从哪个物理接口或逻辑接口发送出去。这对于多接口路由器来说非常重要。
-
metric(Metric):是一个度量值,用于指示到达目标网络的路径的“好坏”。路由协议会使用这个值来计算最短路径。常见的metric值包括跳数、延迟、带宽等。
路由表的更新可以通过静态路由(Static Routing)或动态路由协议(Dynamic Routing Protocols)来实现。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而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BGP、RIP等)允许路由器自动交换路由信息。
路由表的更新
路由表的刷新通常涉及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或交换机)中更新路由信息的操作。在大型网络中,路由表的建立和刷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动态协议是最常见的自动更新方式。
-
动态路由协议: 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BGP、IS-IS等)允许网络设备自动交换路由信息。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受影响的路由器会将这些变化通知给其他设备,其他设备据此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手动配置路由的必要性,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
静态路由: 在一些不需要经常变化的网络中,或者当动态路由协议不适用时,可能会使用静态路由。静态路由需要手动配置,不会更新。尽管如此,管理员可能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路由表,以反映网络的变化。
-
路由映射和策略路由: 除了基本的静态和动态路由,高级由配置还包括路由映射和策略路由。这些技术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如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也可以认为是动态路由的一种特殊形式。
-
虚拟路由转发(VRF): 在多租户网络中,VRF可以隔离不同的客户网络,每个VRF有自己的路由表。路由表的刷新在这个下意味着对VRF中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
在网络管理中,路由表的刷新通常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造成网络中断。大多数现代路由器都提供了工具和命令来检查和更新路由表,例如在思科设备上使用show ip route
命令来查看路由表,在华为设备上使用display ip routing-table
命令等。
在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背景下,路由表的刷新可能涉及到更高级的自动化和编程接口,允许更灵活的管理和控制。
配置路由器命令行
配置路由器的命令行取决于路由器的型号和操作系统。通常来说,登录到路由器的管理界面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配置路由器:
-
查看路由器当前配置:show running-config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igure terminal
-
配置路由器名称:hostname [名称]
-
配置接口IP地址:interface [接口编号],例如:interface Ethernet0/0
-
配置IP地址:ip address [IP地址] [子网掩码]
-
启用接口:no shutdown
-
配置静态路由:ip route [目的网络] [目的子网掩码] [下一跳地址]
-
配置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list [编号] [允许/拒绝] [源地址] [目的地址]
-
应用ACL到接口:interface [接口编号],然后添加:ip access-group [编号] in/out
相关文章:

网络层介绍
网络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三层,也称为网络协议层。它主要负责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提供数据通信的路径选择和控制。网络层通过使用源和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来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以下是网络层的一些主要功能: 路由选择:网络层使用路由选…...

springboot/ssm酒店客房管理系统Java在线酒店预约预定平台web
springboot/ssm酒店客房管理系统Java在线酒店预约预定平台web 基于springboot(可改ssm)vue项目 开发语言:Java 框架:springboot/可改ssm vue JDK版本:JDK1.8(或11) 服务器:tomcat 数据库:…...

分布式测试插件 pytest-xdist 使用详解
使用背景: 大型测试套件:当你的测试套件非常庞大,包含了大量的测试用例时,pytest-xdist可以通过并行执行来加速整体的测试过程。它利用多个进程或计算机的计算资源,可以显著减少测试执行的时间。高计算资源需求&#…...

【S32K3 MCAL配置】-1.1-GPIO配置及其应用-点亮LED灯(基于MCAL)
目录(共13页精讲,手把手教你S32K3从入门到精通) 实现的架构:基于MCAL层 前期准备工作: 1 创建一个FREERTOS工程...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危机以及软件生命周期
🌸博主主页:釉色清风🌸文章专栏:软件工程🌸 今日语录:What matters isn’t how others think of your ambitions but how fervently you cling to them. 软件工程系列,主要根据老师上课所讲提及…...

24计算机考研深大经验分享(计算机专业考研综合安排)
文章目录 背景科目选择高数选课一轮二轮冲刺阶段 线代一轮二轮 概率论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08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总结 英语政治 末言 背景 首先贴一下初试成绩。这篇分享主要是给零基础的同学使用的,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自行了解补充一下…...

【知识整理】MySQL数据库开发设计规范
一、规范背景与目的 MySQL数据库与 Oracle、 SQL Server 等数据库相比,有其内核上的优势与劣势。我们在使用MySQL数据库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规范,扬长避短。 本规范旨在帮助或指导RD、QA、OP等技术人员做出适合线上业务的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变更和处理…...

Vue自定义组件实现v-model
前言 v-model 实际上就是 $emit(input) 以及 props:value 的组合语法糖。 1.封装自定义组件 要在 Vue 中实现自定义组件的 v-model 功能,你可以通过使用 model 选项来定义组件的 prop 和事件。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如何实现一个自定义组件并使用 v…...

【Linux】Linux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指南
🍎个人博客:个人主页 🏆个人专栏:Linux ⛳️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目录 前言 正文 检查网络连接状态: 检查路由表: 检查DNS配置: 检查网络连接状态: 检查防火墙设…...

跟着cherno手搓游戏引擎【27】升级2DRenderer(添加旋转)
水节,添加了旋转的DrawQuad: Renderer2D.h: #pragma once #include "OrthographicCamera.h" #include"Texture.h" namespace YOTO {class Renderer2D{public://为什么渲染器是静态的:static void Init();static void …...

中医舌苔笔记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舌体 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薄白而润为风寒; 薄白而燥…...

Facebook的社交未来:元宇宙时代的数字共融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社交网络的需求和期待也在不断演变。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元宇宙的概念逐渐引发了人们对社交体验的重新思考。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之一,Facebook正在积极探索元宇宙时代的社交…...

2024护网面试题精选(一)
0x00.基础漏洞篇 00-TOP10漏洞 1.SQL注入 2.失效的身份认证和会话管理 3.跨站脚本攻击XSS 4.直接引用不安全的对象 5.安全配置错误 6.敏感信息泄露 7.缺少功能级的访问控制 8.跨站请求伪造CSRF 9.实验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 10.未验证的重定向和转发 01-SQL注入漏洞 …...

如何制作一个简单html网页
要制作一个简单的HTML网页,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创建一个新的文本文件并将其保存为.html文件(例如,index.html)。 打开文本文件,并使用以下基本的HTML结构开始编写代码: <!DOCTYPE html…...

React富文本编辑器开发(七)接口与辅助函数
接口 我们知道Slate使用纯 JSON 数据对象,只要这些数据符合接口标准就行。也就是说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接口标准与之对应。比如文本节点: interface Text {text: string }在实例这些接口数据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增加额外的属性,这根据我们的实际…...

【conda】conda卸载并重新安装指定版本软件package
1. conda卸载软件包 可先通过 conda list 查看已当前环境已安装的软件包 conda uninstall your_package如果卸载失败, 可通过pip卸载 pip uninstall your_package2. 安装指定版本的软件包 先搜索可安装的软件包版本, 如 conda search --full-name protobuf再安装对应的软件版本…...

项目设计方案规范参考
在软件架构设计中,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模版,供参考: 1. 业务需求分析 确定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功能需求。 分析用户需求,确定系统的核心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2. 架构设计原则 SOLID 原则(单一职责、开放封闭、里…...

LVS----DR模式
一、LVS-DR工作原理 1、LVS-DR数据包流向分析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Director Server (负载均衡器),请求的数据报文(源IP是CIP,目标IP是VIP)到达内核空间。Director Server 和Real Server 在同一个网络中,数据通过二层数据…...

操作系统(笔记)(一)
1、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1.1功能 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 1.2目标 方便性:操作系统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提供了直观的命令和界面,使得用户能够更容易地操作计算机。有效性:操作系统旨在提…...

Redis线程模型解析
引言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对(key-value)内存数据库,以其卓越的读写速度和灵活的数据类型而广受欢迎。在Redis 6.0之前的版本中,它采用的是一种独特的单线程模型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尽管单线程在概念上似乎限制了其扩展性和并…...

ros2 launch如何控制node的启动顺序
ros2 launch如何控制node的启动顺序 文章目录 引言如何写launch文件启动流程图具体launch代码总结引言 本文用来说明如何控制ros2 launch 节点的先后顺序,我们有时候需要一个节点启动完成后再启动其它节点,实现这个功能有两种方式: 在launch.py时写event根据事件触发使用li…...

Android13 framework层添加关机接口
framework层修改: t0_sys/frameworks/base/core/api/current.txt method RequiresPermission(android.Manifest.permission.REBOOT) public void reboot(Nullable String);method public void rebootp();t0_sys/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os/IPowerManager…...

GDB调试入门笔记
文章目录 What?WhyHow安装GDB安装命令查看是否安装成功调试简单的程序预备一个程序调试 使用breakinfolistnextprintstep一些小技巧在gdb前shell日志功能watch point| catch point 调试core调试一个运行的程序 What? GDB是什么? 全称GNU sym…...

JavaScript的`call`方法:实现函数间的调用!
🤍 前端开发工程师、技术日更博主、已过CET6 🍨 阿珊和她的猫_CSDN博客专家、23年度博客之星前端领域TOP1 🕠 牛客高级专题作者、打造专栏《前端面试必备》 、《2024面试高频手撕题》 🍚 蓝桥云课签约作者、上架课程《Vue.js 和 E…...

qt5-入门-使用拖动方式创建Dialog
参考: C GUI Programming with Qt 4, Second Edition 本地环境: win10专业版,64位,Qt5.12 目录 实现效果基本流程逐步实操1)创建和初始化子部件2)把子部件放进布局中3)设置tab顺序4)…...

【Redis】RedisTemplate和StringRedisTemplate的区别
两者的关系是 StringRedisTemplate 继承 RedisTemplate 。 两者的数据是不共通的:也就是说 StringRedisTemplate 只能管理 StringRedisTemplate 里面的数据,RedisTemplate 只能管理 RedisTemplate 中的数据。 RedisTemplate 看这个类的名字后缀是 Temp…...

面试经典150题(101-104)
leetcode 150道题 计划花两个月时候刷完之未完成后转,今天(第1天)完成了4道(101-104)150: 101.(215. 数组中的第K个最大元素) 题目描述: 给定整数数组 nums 和整数 k,请返回数组中第 k 个最大的元素。 请…...

Java实现读取转码写入ES构建检索PDF等文档全栈流程
背景 之前已简单使用ES及Kibana和在线转Base64工具实现了检索文档的demo,并已实现WebHook的搭建和触发流程接口。 传送门: 基于GitBucket的Hook构建ES检索PDF等文档全栈方案 使用ES检索PDF、word等文档快速开始 实现读取本地文件入库ES 总体思路&…...

主流开发环境和开发语言介绍
主流开发环境和开发语言介绍 一、主流开发环境介绍 主流开发环境是指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的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简称IDE)。IDE是一种集成了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等工具的软件,提供了一站式的开发环…...

C++ 使用 nlohmann::json存储json文件
C 使用 nlohmann::json存储json文件 nlohmann::json 概述JSON 存储的示例以追加的方式存储json文件 nlohmann::json 概述 nlohmann::json 是 C 中一个流行的 JSON 库,由 Niels Lohmann 开发。它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强大的 API,用于解析、构建、操作和序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