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学习(一):从理论到实战(附代码)
一、引言
在机器学习领域,打造一个独立、强大的算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然而,集成学习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通过组合多个“弱”学习器来创建一个更强大的模型。本文探讨集成学习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
二、机器学习 vs 集成学习思想
传统机器学习思想
- 打造一个独立、强大的算法:传统的机器学习倾向于开发一种能够解决特定问题的高效算法。
- 单个算法打天下:强调单一算法的能力,试图找到适用于广泛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 个人英雄主义:注重单个算法的性能和能力。
集成学习思想
- 群狼打败猛虎的策略:集成学习采用集体智慧战胜单个强者的策略。
- 管理理念:招募一批二流货色,组合成一个强大的团队,以干掉一流货色。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通过结合多个简单的模型(弱评估器),可以构建出比任何单独模型都更强的预测模型。
三、集成学习要素
- 一批弱分类器:这些分类器或回归器各自的表现并不突出,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能显著提高整体性能。
- 组合策略: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弱学习器的结果结合起来形成最终预测。
四、集成学习策略
4.1 Voting
思想:数据相同,算法不同,对不同算法的结果,采用多数原则
VotingClassifier
和 VotingRegressor
是集成学习中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的两种元估计器(meta-estimators)。它们的基本思想是结合多个不同的模型(通常称为“弱学习器”或基础估计器)的预测结果,以期通过集体决策来提高整体模型的性能。这种策略基于的是“群体智慧”的理念,即多个模型的组合可以比单个模型更准确。
4.1.1 VotingClassifier
VotingClassifier
主要用于分类问题,它可以通过两种主要的方式来进行投票:硬投票(hard voting)和软投票(soft voting)。
-
硬投票(Hard Voting):
- 在硬投票中,每个分类器对输入数据进行分类,并将得票最多的类别作为最终的预测结果。
- 例如,如果有三个分类器分别预测
[0, 1, 1]
,那么最终的预测结果将是1
,因为两个分类器都投了1
。
-
软投票(Soft Voting):
- 软投票需要所有基础分类器都能够输出概率估计(即支持度),然后根据这些概率计算加权平均值,选择具有最高平均概率的类别作为预测结果。
- 这种方法考虑了每个类别的置信度,因此在理论上可能比硬投票更精确。
示例代码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GaussianNB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VotingClassifi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创建示例数据集
# 这是Scikit-learn中的一个函数,用于生成一个合成的分类数据集。
# n_samples=1000:生成的数据集中包含1000个样本。
# n_features=20:每个样本有20个特征。
# random_state=42:设置随机种子以确保每次运行代码时生成的数据集相同。这对于实验的可重复性非常重要。
# X:形状为 (1000, 20) 的二维数组,表示1000个样本的20个特征。
# y:长度为1000的一维数组,表示每个样本对应的标签(类别)。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random_state=42)
# 数据集分割
# test_size=0.3:指定测试集占总数据集的比例为30%。因此,70%的数据将被分配给训练集。
# random_state=42:再次设置随机种子,确保每次运行代码时数据集的划分方式相同。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定义基础分类器
# LogisticRegression逻辑回归分类器
# multi_class='multinomial':指定使用多项式逻辑回归来处理多分类问题。
# random_state=1:设置随机种子,使得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clf1 = LogisticRegression(multi_class='multinomial', random_state=1)
# RandomForestClassifier:随机森林算法,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并汇总它们的预测结果来进行分类。
# n_estimators=50:指定随机森林中决策树的数量为50。
# random_state=1:设置随机种子,使得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clf2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50, random_state=1)
# GaussianNB:高斯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clf3 = GaussianNB()# 创建VotingClassifier实例
voting_clf = VotingClassifier(estimators=[('lr', clf1), ('rf', clf2), ('gnb', clf3)], voting='hard') # 或者使用 'soft'# 训练模型
voting_clf.fit(X_train, y_train)# 预测
predictions = voting_clf.predict(X_test)
举一个软投票的例子,并说明投票的过程,使用软投票策略进行预测,并为每个分类器指定不同的权重。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VotingClassifier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GaussianNB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生成合成数据集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random_state=42)# 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定义基础分类器
clf1 = LogisticRegression(multi_class='multinomial', random_state=1)
clf2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50, random_state=1)
clf3 = GaussianNB()# 创建VotingClassifier实例,设置voting='soft'表示使用软投票,并指定各分类器的权重
voting_clf_soft_weighted = VotingClassifier(estimators=[('lr', clf1), ('rf', clf2), ('gnb', clf3)
], voting='soft', weights=[2, 1, 1])# 训练模型
voting_clf_soft_weighted.fit(X_train, y_train)#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
y_pred_soft_weighted = voting_clf_soft_weighted.predict(X_test)# 计算并打印准确率
accuracy_soft_weighted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_soft_weighted)
print(f"Soft Voting Classifier with Weights Accuracy: {accuracy_soft_weighted:.4f}")
带权重的软投票的工作原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为每个分类器指定了不同的权重:
- 逻辑回归 (
LogisticRegression
):权重为2。 - 随机森林 (
RandomForestClassifier
):权重为1。 - 高斯朴素贝叶斯 (
GaussianNB
):权重为1。
这意味着逻辑回归的预测概率将被赋予两倍于其他两个分类器的重要性。
具体步骤如下:
-
预测概率:对于每个测试样本,每个分类器都会输出一个概率向量。
假设我们有一个测试样本
x
,三个分类器对其类别[0, 1, 2]
的预测概率分别为:- 逻辑回归:
[0.2, 0.5, 0.3]
- 随机森林:
[0.3, 0.4, 0.3]
- 高斯朴素贝叶斯:
[0.1, 0.6, 0.3]
- 逻辑回归:
-
加权平均:根据指定的权重,对每个类别的概率进行加权平均。例如,假设权重为
[2, 1, 1]
,则计算方法如下:- 类别0的加权平均概率:
(2 * 0.2 + 1 * 0.3 + 1 * 0.1) / (2 + 1 + 1) = (0.4 + 0.3 + 0.1) / 4 = 0.2
- 类别1的加权平均概率:
(2 * 0.5 + 1 * 0.4 + 1 * 0.6) / 4 = (1.0 + 0.4 + 0.6) / 4 = 0.5
- 类别2的加权平均概率:
(2 * 0.3 + 1 * 0.3 + 1 * 0.3) / 4 = (0.6 + 0.3 + 0.3) / 4 = 0.3
- 类别0的加权平均概率:
-
选择最高概率的类别:根据加权平均后的概率向量,选择具有最高概率的类别作为最终预测结果。在这个例子中,类别1的概率最高(0.5),因此最终预测结果为类别1。
带权重的软投票通过结合多个分类器的概率预测结果并考虑不同分类器的重要性来提高整体模型的准确性。
4.1.2 VotingRegressor
VotingRegressor
则适用于回归任务。它的工作原理与 VotingClassifier
类似,但不是通过投票来决定类别,而是通过对各个基础回归器的预测结果取平均值(或其他聚合方式)来得到最终的预测值。
- 平均法: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对所有基础回归器的预测结果求均值作为最终的预测值。
- 加权平均法:可以为每个回归器分配一个权重,然后根据这些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值。
示例代码: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Regressor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R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VotingRegresso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regress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创建示例数据集
X, y = make_regress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noise=0.1, random_state=42)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定义基础回归器
reg1 = LinearRegression()
reg2 = RandomForestRegressor(n_estimators=50, random_state=1)
reg3 = SVR()# 创建VotingRegressor实例
voting_reg = VotingRegressor(estimators=[('lr', reg1), ('rf', reg2), ('svr', reg3)])# 训练模型
voting_reg.fit(X_train, y_train)# 预测
predictions = voting_reg.predict(X_test)
4.1.3 总结
- VotingClassifier 和 VotingRegressor 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集成多个模型,以提高预测性能。
- 对于分类任务,可以选择硬投票或软投票;对于回归任务,默认采用的是平均预测值的方法。
- 使用这些集成方法时,重要的是确保所选的基础模型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这样可以最大化集成的效果。如果所有模型都非常相似,那么集成可能不会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
4.2 Bagging
- Bootstrap Sampling:从原始数据集中随机抽取样本(有放回抽样),创建多个不同的子集。
- 独立训练模型:在每个子集上使用相同的算法训练一个模型。
- 聚合结果:
- 对于分类问题,通常采用多数投票的方式决定最终类别(适用于
BaggingClassifier
)。 - 对于回归问题,通常采用平均值的方式来决定最终预测值(适用于
BaggingRegressor
)。
- 对于分类问题,通常采用多数投票的方式决定最终类别(适用于
BaggingClassifier
和 BaggingRegressor
是集成学习方法中的一种,它们基于Bootstrap aggregating(简称Bagging)技术。
4.2.1 BaggingClassifier
BaggingClassifier
用于分类任务。它通过构建多个基础分类器,并对这些分类器的预测结果进行投票来确定最终的预测结果。
示例代码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BaggingClassifier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生成合成数据集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random_state=42)# 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定义基础分类器
base_classifier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创建BaggingClassifier实例
bagging_clf = BaggingClassifier(base_estimator=base_classifier, n_estimators=100, max_samples=0.5, max_features=0.5,random_state=42)# 训练模型
bagging_clf.fit(X_train, y_train)#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
y_pred = bagging_clf.predict(X_test)# 计算并打印准确率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Bagging Classifier Accuracy: {accuracy:.4f}")
base_estimator
:指定作为基础模型的分类器,默认为决策树。n_estimators
:指定要训练的基础模型的数量。max_samples
:每个基础模型使用的样本数比例(可以小于1表示使用部分样本)。max_features
:每个基础模型使用的特征数比例(可以小于1表示使用部分特征)。
4.2.2 BaggingRegressor
BaggingRegressor
用于回归任务。它通过构建多个基础回归器,并对这些回归器的预测结果取平均值来确定最终的预测结果。
示例代码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BaggingRegressor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Regresso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regress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生成合成数据集
X, y = make_regress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noise=0.1, random_state=42)# 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定义基础回归器
base_regressor = DecisionTreeRegressor()# 创建BaggingRegressor实例
bagging_reg = BaggingRegressor(base_estimator=base_regressor, n_estimators=100, max_samples=0.5, max_features=0.5,random_state=42)# 训练模型
bagging_reg.fit(X_train, y_train)#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
y_pred = bagging_reg.predict(X_test)# 计算并打印均方误差
mse = mean_squared_error(y_test, y_pred)
print(f"Bagging Regressor MSE: {mse:.4f}")
- 参数解释与
BaggingClassifier
类似,只是基础模型换成了回归器,评估指标也相应地变为了回归任务常用的均方误差(MSE)。
4.2.3 总结
- BaggingClassifier 和 BaggingRegressor 通过在不同的数据子集上训练多个相同类型的模型,并结合它们的预测结果来提高模型的性能。
- 在分类问题中,Bagging通过多数投票来决定最终类别;在回归问题中,则通过计算预测值的平均值来得到最终结果。
4.3 Stacking
- 基础模型:在第一阶段,使用不同的算法训练多个基础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分类器或回归器。
- 元模型:在第二阶段,使用一个新的模型(元模型)来学习如何最好地结合基础模型的预测结果。元模型接收的是基础模型对训练数据的预测作为输入特征,并试图学习一个最佳的组合策略。
- 交叉验证:为了避免过拟合,通常使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来生成用于训练元模型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基础模型的预测不是直接基于整个训练集,而是基于每个基础模型在其未见过的数据上的预测结果。
StackingClassifier
和 StackingRegressor
是集成学习方法中的另一种技术,称为堆叠(Stacking)。堆叠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训练多个基础模型(也称作第一层模型或弱学习器),然后使用另一个模型(称为元模型或第二层模型)来结合这些基础模型的预测结果,从而生成最终的预测。这种方法允许模型之间进行更复杂的交互,并且能够利用不同模型的优点。
4.3.1 StackingClassifier
StackingClassifier
适用于分类任务,它通过将多个基础分类器的结果传递给一个元分类器来进行最终的分类决策。
示例代码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StackingClassifier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生成合成数据集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random_state=42)# 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定义基础分类器
base_classifiers = [('rf',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42)),('gb',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42))
]# 定义元分类器
meta_classifier = LogisticRegression()# 创建StackingClassifier实例
stacking_clf = StackingClassifier(estimators=base_classifiers, final_estimator=meta_classifier, cv=5)# 训练模型
stacking_clf.fit(X_train, y_train)#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
y_pred = stacking_clf.predict(X_test)# 计算并打印准确率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Stacking Classifier Accuracy: {accuracy:.4f}")
estimators
:指定一组基础分类器。final_estimator
:指定元分类器,用于学习如何结合基础分类器的输出。cv
:指定交叉验证的折数,默认为5折交叉验证。这确保了元模型不会直接看到基础模型的训练数据,从而减少过拟合的风险。
4.3.2 StackingRegressor
StackingRegressor
类似于 StackingClassifier
,但适用于回归任务。它通过将多个基础回归器的结果传递给一个元回归器来进行最终的预测。
示例代码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regress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Regressor, 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StackingRegressor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生成合成数据集
X, y = make_regress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noise=0.1, random_state=42)# 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定义基础回归器
base_regressors = [('rf', RandomForestRegresso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42)),('gb', 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42))
]# 定义元回归器
meta_regressor = LinearRegression()# 创建StackingRegressor实例
stacking_reg = StackingRegressor(estimators=base_regressors, final_estimator=meta_regressor, cv=5)# 训练模型
stacking_reg.fit(X_train, y_train)#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
y_pred = stacking_reg.predict(X_test)# 计算并打印均方误差
mse = mean_squared_error(y_test, y_pred)
print(f"Stacking Regressor MSE: {mse:.4f}")
- 参数设置与
StackingClassifier
类似,只是这里的基础模型和元模型都是针对回归任务设计的。
如何理解将多个基础分类器的结果传递给一个元分类器来进行最终的分类决策?
关键点解析:
-
基础模型(Base Models):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机器学习模型,例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在分类任务中,它们被称为基础分类器;在回归任务中,它们被称为基础回归器。
-
元模型(Meta Model):这是一个单独的模型,它接收基础模型对训练数据的预测结果作为输入,并基于这些预测进行最终的预测。对于分类问题,元模型输出的是类别标签;对于回归问题,元模型输出的是连续值。
详细解释
-
基础分类器的预测:首先,你有一组不同的基础分类器(比如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K近邻)。每个分类器都会对相同的训练集或验证集做出预测。这些预测结果通常是一个概率分布(对于每个样本属于各个类别的概率)或者直接是类别标签。
-
生成新的特征集:接下来,利用这些基础分类器对训练集的预测结果来创建一个新的特征集。具体来说,如果有一个包含N个样本的数据集,且有M个基础分类器,则每个样本现在会对应M个预测值(如果是概率形式,则可能是M*K个值,其中K是类别的数量)。这实际上为原始数据集添加了一层新的特征表示。
-
元分类器的训练:然后,使用上述步骤生成的新特征集作为输入来训练元分类器。也就是说,元分类器不是直接基于原始特征进行训练,而是基于基础分类器的预测结果进行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元分类器学会如何最好地整合来自不同基础分类器的信息,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最终预测。
-
最终的分类决策:一旦元分类器训练完成,在测试阶段,首先用所有基础分类器对测试集进行预测,然后将这些预测结果作为输入传递给元分类器,由元分类器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终的分类决定。
示例流程
假设我们有三个基础分类器:clf1
, clf2
, 和 clf3
,以及一个元分类器 meta_clf
。
- 对于训练集中的每个样本,分别得到
clf1
,clf2
, 和clf3
的预测结果。 - 使用这些预测结果作为新特征来训练
meta_clf
。 - 在测试阶段,同样获取这三个分类器对测试集的预测结果。
- 将这三个分类器的预测结果输入到
meta_clf
中,meta_clf
根据这些输入给出最终的分类结果。
这种机制使得堆叠能够有效地利用多个模型的优势,克服单个模型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预测能力。
4.3.3 总结
- StackingClassifier 和 StackingRegressor 通过构建多个基础模型并将它们的预测结果传递给一个元模型来实现最终的预测。
- 这种方法允许模型之间进行更复杂的交互,并能够利用不同模型的优点,提高整体模型的性能。
- 使用交叉验证来生成元模型的训练数据,有助于防止过拟合,使得模型更加稳定和可靠。
- 在实践中,调整超参数和考虑模型之间的多样性也是优化堆叠模型性能的重要方面。
4.4 Boosting
- 错题本思想:通过调整错误分类实例的权重,使得后续分类器更加关注这些困难案例。
AdaBoost 和 Gradient Boosting 是两种基于提升(Boosting)策略的集成学习方法,它们通过构建一系列弱学习器并将这些弱学习器组合成一个强学习器来提高预测性能。
4.4.1 AdaBoost
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是一种迭代算法,它通过对先前分类错误的数据点赋予更高的权重来逐步改进模型。
4.4.1.1 AdaBoo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AdaBoo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创建合成数据集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random_state=42)#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定义AdaBoost分类器
adaboost_clf = AdaBoostClassifier(n_estimators=50, random_state=42)# 训练模型
adaboost_clf.fit(X_train, y_train)# 预测
predictions = adaboost_clf.predict(X_test)
4.4.1.2 AdaBoostRegressor
-
工作原理:类似于
AdaBoostClassifier
,但用于回归任务。它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来更新样本权重,并结合多个弱回归器的结果以生成最终预测值。-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如何计算每个弱学习器的贡献以及如何更新样本权重,具体细节依赖于所使用的损失函数(如线性、平方等)。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AdaBoostRegresso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regression# 创建合成数据集
X, y = make_regress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noise=0.1, random_state=42)#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定义AdaBoost回归器
adaboost_reg = AdaBoostRegressor(n_estimators=50, random_state=42)# 训练模型
adaboost_reg.fit(X_train, y_train)# 预测
predictions = adaboost_reg.predict(X_test)
4.4.2 Gradient Boosting
Gradient Boosting 是一种前向分步算法,它通过添加新的模型来纠正现有模型的误差,从而逐步降低损失函数的值。
4.4.2.1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
- 工作原理:从一个简单的初始模型(通常是常数预测)开始,然后依次添加新的弱学习器(通常是决策树),每个新添加的模型都试图减少整体模型的损失函数。具体来说,每个新的弱学习器都是基于前一轮模型的残差(即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训练的。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 定义Gradient Boosting分类器
gb_clf =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learning_rate=0.1, max_depth=3, random_state=42)# 训练模型
gb_clf.fit(X_train, y_train)# 预测
predictions = gb_clf.predict(X_test)
4.4.2.2 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
-
工作原理:与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
类似,但用于回归任务。它的目标是最小化回归任务中的损失函数(如均方误差)。- 过程:从初始估计开始,随后每一步都添加一个新的弱学习器,该学习器专注于拟合上一步中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残差,以此来逐步改善模型的整体性能。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 定义Gradient Boosting回归器
gb_reg = 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n_estimators=100, learning_rate=0.1, max_depth=3, random_state=42)# 训练模型
gb_reg.fit(X_train, y_train)# 预测
predictions = gb_reg.predict(X_test)
4.4.3 总结
- AdaBoost:通过增加难以分类样本的权重来迭代地改进模型,适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
- Gradient Boosting:通过梯度下降的方式逐步优化模型,专注于减少残差,同样适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
- 这两种方法都属于提升技术,旨在通过组合弱学习器来构建强大的模型。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及数据特性。
篇幅有点长了,接下一篇《集成学习(二):从理论到实战(附代码)》
相关文章:
集成学习(一):从理论到实战(附代码)
一、引言 在机器学习领域,打造一个独立、强大的算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然而,集成学习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通过组合多个“弱”学习器来创建一个更强大的模型。本文探讨集成学习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 二、机器学习 vs 集成学习思想 传统…...
Netty:高性能网络应用框架的深度解析
引言 Netty 是由 JBoss 提供的一个开源的 Java NIO 客户端/服务器框架,它用以快速开发网络应用程序,如协议服务器和客户端。它的设计目标是提供异步事件驱动的网络应用程序框架,支持高效的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Netty 在性能、可扩展性、安全…...

神经网络常见激活函数 3-ReLU函数(修正线性单元)
文章目录 ReLU函数求导函数和导函数图像优缺点pytorch 中的 ReLU 函数tensorflow 中的ReLU函数 ReLU 修正线性单元 (Rectified Linear Unit) 函数求导 ReLU函数 ReLU max ( 0 , x ) { x x ≥ 0 0 x < 0 \begin{aligned} \operatorname{ReL…...
Android开发获取缓存,删除缓存
Android开发获取缓存,删除缓存 app设置中往往有清理缓存的功能。会显示当前缓存时多少,然后可以点击清理缓存 直接上代码: object CacheHelper {/*** 获取缓存大小* param context* return* throws Exception*/JvmStaticfun getTotalCache…...

如何通过PHP接入DeepSeek的API
想知道如何通过PHP接入DeepSeek的API。看起来他对之前的Python步骤比较熟悉,但这次想用PHP实现。 首先,我需要回顾一下DeepSeek API的文档,确认它支持哪些方法和参数。假设用户已经配置了环境变量,比如API密钥,接下来…...

一种基于Leaflet.Legend的图例动态更新方法
目录 前言 一、场景再现 1、需求描述 2、核心方法介绍 3、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 1、重复解决办法 2、图例不展示解决办法 3、成果展示 三、总结 前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Spring Boot: 使用 @Transactional 和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 在事务提交后发送消息到 MQ
Spring Boot: 使用 Transactional 和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 在事务提交后发送消息到 MQ 在微服务架构中,确保消息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涉及到分布式事务的场景中。本文将演示如何使用 Spring Boot 的事务机制和 TransactionSynchron…...
LQB(2)-python-枚举
前言 python中的枚举一般有两个说法,一个是枚举算法(暴力求解法,算法层面),一个是遍历使用enumerate()函数或者enum模块创建()。 暴力求解法在之前的博文里面讲过了👇,…...

MongoDB开发规范
分级名称定义P0核心系统需7*24不间断运行,一旦发生不可用,会直接影响核心业务的连续性,或影响公司名誉、品牌、集团战略、营销计划等,可能会造成P0-P2级事故发生。P1次核心系统这些系统降级或不可用,会间接影响用户使用…...
为什么DeepSeek服务器繁忙?
致敬DeepSeek 用户层面 用户数量激增:DeepSeek 免费且功能强大,对普通用户和开发者都极具吸引力124。尤其是在新功能推出、新模型上线或相关热门活动期间,大量用户会在短时间内涌入9。例如春节期间,DeepSeek 的用户量达到四千万7。…...

律所录音证据归集工具:基于PyQt6与多线程的自动化音频管理解决方案
在律所日常工作中,音频证据的整理与归集是一个高频且复杂的任务。面对大量的案件录音文件,如何实现快速且准确的分类与存档,成为了律所提高效率、降低出错率的关键。本文将通过技术角度解析一款名为律所录音证据归集工具的项目,详…...

【含开题报告+文档+PPT+源码】基于SpringBoot+Vue旅游管理网站
开题报告 本论文探讨了一款采用现代Web开发技术构建的台州市旅游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基于SpringBoot框架,以其轻量级、快速开发和强大的企业级应用支持能力为核心后端技术支撑,结合Vue.js前端框架及ElementUI组件库,为用…...

unity碰撞的监测和监听
1.创建一个地面 2.去资源商店下载一个火焰素材 3.把procedural fire导入到自己的项目包管理器中 4.给magic fire 0 挂在碰撞组件Rigidbody , Sphere Collider 5.创建脚本test 并挂在magic fire 0 脚本代码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

DeepSeek-R1 32B Windows+docker本地部署
最近国产大模型DeepSeek兴起,本地部署了一套deepseek同时集成Open WebUI界面,给大家出一期教程。 软件:Ollama、docker、Open WebUI 一、用Ollama下载模型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Ollama,它可以在本地运行和管理大模型。 到Ollama官网 https://ol…...
C++11新特性之unique_ptr智能指针
本节继续介绍智能指针,不了解的读者可以先阅读——C11新特性之shared_ptr智能指针-CSDN博客 1.介绍 unique_ptr是C11标准提供的另一种智能指针。与shared_ptr不同的是,unique_ptr指针指向的堆内存无法同其他unique_ptr共享,也就是每一片堆内…...

Vue与Konva:解锁Canvas绘图的无限可能
前言 在现代Web开发中,动态、交互式的图形界面已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要素。Vue.js,作为一款轻量级且高效的前端框架,凭借其响应式数据绑定和组件化开发模式,赢得了众多开发者的青睐。而当Vue.js邂逅Konva.js,两者结…...
python绘图之柱状堆积图的绘制
本节来学习用python来绘制柱状堆积图. 使用的库为matplotlib.pyplot,numpy 代码如下 # 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用于绘图 import numpy as np # 用于数值计算# 模拟一些数据 x [数值{}.format(i) for i in range(10)] # 创建一个包含10个元素的列…...

剪辑学习整理
文章目录 1. 剪辑介绍 1. 剪辑介绍 剪辑可以干什么?剪辑分为哪些种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r421p7aF/?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534adbd427e3b01c725714cd93961af 学完剪辑之后如何找工作or兼职&#…...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全面掌握AI大模型的核心能力
文章目录 一、DeepSeek是什么?性能对齐OpenAI-o1正式版 二、Deepseek可以做什么?能力图谱文本生成自然语言理解与分析编程与代码相关常规绘图 三、如何使用DeepSeek?四、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推理模型推理大模型非推理大模型 快思慢想&#x…...
AI大模型训练实战:分布式与微调指南
AI大模型训练实战:分布式与微调指南 适用人群:有一定深度学习基础,正在或即将参与大模型(如 GPT、DeepSeek 等)训练与部署的工程师、研究者;想要理解分布式策略与微调方法的读者。 一、大模型为何需要分布式与微调? 随着 GPT、DeepSeek 等大模型参数规模攀升至数十亿甚…...

网络六边形受到攻击
大家读完觉得有帮助记得关注和点赞!!! 抽象 现代智能交通系统 (ITS) 的一个关键要求是能够以安全、可靠和匿名的方式从互联车辆和移动设备收集地理参考数据。Nexagon 协议建立在 IETF 定位器/ID 分离协议 (…...

多云管理“拦路虎”:深入解析网络互联、身份同步与成本可视化的技术复杂度
一、引言:多云环境的技术复杂性本质 企业采用多云策略已从技术选型升维至生存刚需。当业务系统分散部署在多个云平台时,基础设施的技术债呈现指数级积累。网络连接、身份认证、成本管理这三大核心挑战相互嵌套:跨云网络构建数据…...
HTML 语义化
目录 HTML 语义化HTML5 新特性HTML 语义化的好处语义化标签的使用场景最佳实践 HTML 语义化 HTML5 新特性 标准答案: 语义化标签: <header>:页头<nav>:导航<main>:主要内容<article>&#x…...
React Native 开发环境搭建(全平台详解)
React Native 开发环境搭建(全平台详解) 在开始使用 React Native 开发移动应用之前,正确设置开发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全面的指南,涵盖 macOS 和 Windows 平台的配置步骤,如何在 Android 和 iOS…...
在鸿蒙HarmonyOS 5中实现抖音风格的点赞功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HarmonyOS SDK在HarmonyOS 5中实现类似抖音的点赞功能,包括动画效果、数据同步和交互优化。 1. 基础点赞功能实现 1.1 创建数据模型 // VideoModel.ets export class VideoModel {id: string "";title: string ""…...
【位运算】消失的两个数字(hard)
消失的两个数字(hard) 题⽬描述:解法(位运算):Java 算法代码:更简便代码 题⽬链接:⾯试题 17.19. 消失的两个数字 题⽬描述: 给定⼀个数组,包含从 1 到 N 所有…...
服务器硬防的应用场景都有哪些?
服务器硬防是指一种通过硬件设备层面的安全措施来防御服务器系统受到网络攻击的方式,避免服务器受到各种恶意攻击和网络威胁,那么,服务器硬防通常都会应用在哪些场景当中呢? 硬防服务器中一般会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和预防系统&#x…...

基于TurtleBot3在Gazebo地图实现机器人远程控制
1. TurtleBot3环境配置 # 下载TurtleBot3核心包 mkdir -p ~/catkin_ws/src cd ~/catkin_ws/src git clone -b noetic-devel https://github.com/ROBOTIS-GIT/turtlebot3.git git clone -b noetic https://github.com/ROBOTIS-GIT/turtlebot3_msgs.git git clone -b noetic-dev…...

Web后端基础(基础知识)
BS架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应用程序的逻辑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端。 优点:维护方便缺点:体验一般 CS架构: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模式。需要单独…...

Proxmox Mail Gateway安装指南:从零开始配置高效邮件过滤系统
💝💝💝欢迎莅临我的博客,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您见面!希望您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份轻松愉快的氛围,不仅可以获得有趣的内容和知识,也可以畅所欲言、分享您的想法和见解。 推荐:「sto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