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07-分布式缓存
前提:
单机的Redis存在四大问题:
解决办法:基于Redis集群解决单机Redis存在的问题
1、Redis持久化
Redis 具有持久化功能,其会按照设置以 快照 或 操作日志 的形式将数据持久化到磁盘。
Redis有两种持久化方案:
- RDB持久化
- AOF持久化
注意:
RDB 是默认持久化方式,但 Redis 允许 RDB 与 AOF 两种持久化技术同时开启,此时系统会使用 AOF 方式做持久化,即 AOF 持久化技术的优先级要更高。
同样的道理,两种技术同时开启 状态下 系统 启动时若两种持久化文件同时存在,则优先加载 AOF持久化文件。
1.1 RDB持久化
RDB全称Redis Database Backup file(Redis数据备份文件),也被叫做Redis数据快照。简单来说就是把内存中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到磁盘中(将内存中某一时刻的数据快照 全量 写入到指定的 rdb 文件的持久化技术。)。
当Redis实例故障重启后,从磁盘读取快照文件,恢复数据。快照文件称为RDB 文件,默认是保存在当前运行目录。
当 Redis 启动时会自动读取 RDB 快照文件,将数据从硬盘载入到内存, 以恢复 Redis 关机前的数据库状态。
1.1.1 执行时机
RDB持久化在四种情况下会执行:
- 执行save命令
- 执行bgsave命令
- Redis停机时
- 触发RDB条件时
1)save命令
执行下面的命令,可以立即执行一次RDB:
save命令会导致主进程执行RDB,这个过程中其它所有命令都会被阻塞。只有在数据迁移时可能用到。
阻塞 redis-server 进程,直至持久化过程完毕。而在redis-server 进程阻塞期间, Redis不能处理任何读写请求,无法对外提供服务。
2)bgsave命令
下面的命令可以异步执行RDB:
这个命令执行后会开启独立进程完成RDB,主进程可以持续处理用户请求,不受影响。
background save ,后台运行 save
bgsave 命令会使服务器进程 redis-server 生成一个子进程,由该子进程负责完成保存过程 。在子进程进行保存过程中,不会阻塞 redis-server 进程对客户端读写请求的处理。
3)停机时
Redis停机时会执行一次save命令,实现RDB持久化。
4)触发RDB条件
Redis内部有触发RDB的机制,可以在redis.conf文件中找到,格式如下:
# 900秒内,如果至少有1个key被修改,则执行bgsave , 如果是save "" 则表示禁用RDB
save 900 1 # 在 900 秒 内发生 1 次写操作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RDB的其它配置也可以在redis.conf文件中设置:
# 是否压缩 ,建议不开启,压缩也会消耗cpu,磁盘的话不值钱
rdbcompression yes# RDB文件名称 默认为 dump.rdb
dbfilename dump.rdb # 文件保存的路径目录
dir ./
1.1.2 RDB原理
bgsave开始时会fork主进程得到子进程,子进程共享主进程的内存数据。完成fork后读取内存数据并写入 RDB 文件。
fork采用的是copy-on-write技术:
- 当主进程执行读操作时,访问共享内存;
- 当主进程执行写操作时,则会拷贝一份数据,执行写操作。
1.1.3 小结
RDB方式bgsave的基本流程?
- fork主进程得到一个子进程,共享内存空间
- 子进程读取内存数据并写入新的RDB文件
- 用新RDB文件替换旧的RDB文件
RDB会在什么时候执行?save 60 1000代表什么含义?
- 默认是服务停止时
- 代表60秒内至少执行1000次修改则触发RDB
RDB的缺点?
- RDB执行间隔时间长,两次RDB之间写入数据有丢失的风险
- fork子进程、压缩、写出RDB文件都比较耗时
1.2 AOF持久化
1.2.1 AOF原理
AOF全称为Append Only File(追加文件)。Redis处理的每一个写命令都会记录在AOF文件,可以看做是命令日志文件。
指 Redis 将每一次的写操作都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到一个 AOF文件中的持久化技术。当需要恢复内存数据时,将这些写操作重新执行一次,便会恢复到之前的内存数据状态。
1.2.2 AOF配置
AOF默认是关闭的,需要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来开启AOF:
# 是否开启AOF功能,默认是no
appendonly yes# AOF文件的名称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OF的命令记录的频率也可以通过redis.conf文件来配:
# 表示每执行一次写命令,立即记录到AOF文件
appendfsync always # 写命令执行完先放入AOF缓冲区,然后表示每隔1秒将缓冲区数据写到AOF文件,是默认方案
appendfsync everysec # 写命令执行完先放入AOF缓冲区,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将缓冲区内容写回磁盘
appendfsync no
三种策略对比:
1.2.3 AOF文件重写
因为是记录命令,AOF文件会比RDB文件大的多。而且AOF会记录对同一个key的多次写操作,但只有最后一次写操作才有意义。通过执行bgrewriteaof命令,可以让AOF文件执行重写功能(Rewrite 机制
),用最少的命令达到相同效果。
如图,AOF原本有三个命令,但是set num 123 和 set num 666
都是对num的操作,第二次会覆盖第一次的值,因此第一个命令记录下来没有意义。
所以重写命令后,AOF文件内容就是:mset name jack num 666
Redis也会在触发阈值时自动去重写AOF文件。阈值也可以在redis.conf中配置:
# AOF文件比上次文件 增长超过多少百分比则触发重写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OF文件体积最小多大以上才触发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1.2.4 AOF 文件格式
AOF文件包含三类文件:基本文件、增量文件与清单文件。其中基本文件一般为 rdb 格式。
1) RDB文件结构
RDB持久化文件 dump.rdb 整体上有五部分构成:
2) Redis 协议
增量文件扩展名为.aof
,采用 AOF 格式。 AOF 格式其实就是 Redis 通讯协议格式, AOF持久化文件的 本质 就 是基于 Redis 通讯协议 的文本 ,将命令以纯文本的方式写入到文件中。
Redis 协议规定, Redis 文本 是以行来划分,每行以 \r \n 行结束。每一行都有一个消息头
以表示消息类型。 消息头 由六种不同的符号表示,其意义如下:
- (+) 表示一个正确的状态 信息
- ((–) 表示一个错误信息
- (*) 表示消息体总共有多少行,不包括当前行
- ($) 表示下一行 消息 数据 的 长度,不包括换行符长度 r n
- (空) 表示一个消息数据
- ( : ) 表示返回一个数值
3) AOF 文件内容
打开 appendonly.aof.1.incr.aof
文件,可以看到如下格式内容:
以上内容中框起来的是三条命令。一条数据库切换命令 SELECT 0
,两条 set 命令。它们的意义如下:
4)清单文件
打开清单文件 appendonly.aof.manifest
,查看其内容如下:
该文件首先会按照 seq
序号列举出所有基本文件,基本文件
type 类型为 b
,然后再按照seq 序号再列举出所有增量文件,增量文件 type
类型为 i
。
对于Redis 启动时的数据恢复,也会按照该文件由上到下依次加载它们中的数据。
1.3 RDB与AOF对比
RDB和AOF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在实际开发中往往会结合两者来使用。
2、Redis主从
2.1 搭建主从架构
单节点Redis的并发能力是有上限的,要进一步提高Redis的并发能力,就需要搭建主从集群,实现读写分离。
2.1.1 伪集群搭建与配置
搭建的读写分离伪集群包含一个 Master 与两个 Slave 。 它们的端口号分别是: 6380 、6381 、 6382
步骤:
1) 复制 redis.conf
在redis 安装目录中 mkdir
一个目录,名称随意。这里命名为 cluster
。然后将 redis.conf
文件复制到 cluster 目录中。该文件后面会被其它配置文件包含,所以该文件中需要设置每个 Redis 节点相同的公共的属性。
2)修改 redis.conf
2-a) masterauth
因为我们要搭建主从集群,且每个主机都有可能会是Master ,所以最好不要设置密码验证属性 requirepass 。如果真需要设置,一定要每个主机的密码都设置为相同的(相同的属性: requirepass 与 masterauth)。
2-b) repl-disable-tcp-nodelay
该属性用于设置是否禁用 TCP 特性 tcp-nodelay 。设置为 yes 则禁用 tcp-nodelay ,此时master 与 slave 间的通信会产生延迟,但使用的 TCP 包数量会较少,占用的网络带宽会较小。相反,如果设置为 no ,则网络延迟会变小,但使用的 TCP 包数量会较多,相应占用的网络带宽会大。
tcp-nodelay 则是 TCP 协议中 Nagle 算法的开头。
3) 新建 redis 6380.conf
新建一个redis 配置文件 redis6380.conf
,该配置文件中的 Redis 端口号为 6380
。
4) 再复制出两个 conf 文件
再使用redis6380.conf 复制出两个 conf 文件: redis6381.conf
与 redis6382.conf
。然后修改其中的内容。
修改内容:
5) 启动三台 Redis
6) 设置主从关系
打开三个会话框,分别使用客户端连接三台Redis 。 然后通过 slaveof
命令,指定 6380的 Redis 为 Master 。
7) 查看状态信息
通过 info replication
命令可查看当前连接的 Redis 的状态信息。
2.1.2 分级管理
若Redis 主从集群中的 Slave 较多时,它们的数据同步过程会对 Master 形成较大的性能压力。此时可以对这些 Slave 进行分级管理。(详细看[4、Redis分片集群])
实现:
例如,指定 6382 主机为 6381 主机的 Slave ,而 6381 主机仍为真正的 Master 的 Slave 。
Master 的 Slave 只有 6381 一个主机。
2.1.3 容灾冷处理
在Master/Slave 的 Redis 集群中,若 Master 出现宕机怎么办呢?
有 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通过手工角色调整,使 Slave 晋升为 Master 的冷处理;一种是使用哨兵模式,实现 Redis集群的高可用 HA ,即热处理。
2.2 主从数据同步原理
2.2.1 全量同步
主从第一次建立连接时,会执行全量同步,将master节点的所有数据都拷贝给slave节点,流程:
master如何得知salve是第一次来连接呢??
有几个概念,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 Replication Id:简称replid,是数据集的标记,id一致则说明是同一数据集。每一个master都有唯一的replid,slave则会继承master节点的replid
- offset:偏移量,随着记录在repl_baklog中的数据增多而逐渐增大。slave完成同步时也会记录当前同步的offset。如果slave的offset小于master的offset,说明slave数据落后于master,需要更新。
因此slave做数据同步,必须向master声明自己的replication id 和offset,master才可以判断到底需要同步哪些数据。
因为slave原本也是一个master,有自己的replid和offset,当第一次变成slave,与master建立连接时,发送的replid和offset是自己的replid和offset。
master判断发现slave发送来的replid与自己的不一致,说明这是一个全新的slave,就知道要做全量同步了。
master会将自己的replid和offset都发送给这个slave,slave保存这些信息。以后slave的replid就与master一致了。
因此,master判断一个节点是否是第一次同步的依据,就是看replid是否一致。
如图:
完整流程描述:
- slave节点请求增量同步
- master节点判断replid,发现不一致,拒绝增量同步
- 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
- slave清空本地数据,加载master的RDB
- master将RDB期间的命令记录在repl_baklog,并持续将log中的命令发送给slave
- slave执行接收到的命令,保持与master之间的同步
2.2.2 增量同步
全量同步需要先做RDB,然后将RDB文件通过网络传输个slave,成本太高了。因此除了第一次做全量同步,其它大多数时候slave与master都是做增量同步。
什么是增量同步?就是只更新slave与master存在差异的部分数据。如图:
那么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2.2.3 repl_backlog原理
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这就要说到全量同步时的repl_baklog文件了。
这个文件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只不过数组是环形,也就是说角标到达数组末尾后,会再次从0开始读写,这样数组头部的数据就会被覆盖。
repl_baklog中会记录Redis处理过的命令日志及offset,包括master当前的offset,和slave已经拷贝到的offset:
slave与master的offset之间的差异,就是salve需要增量拷贝的数据了。
随着不断有数据写入,master的offset逐渐变大,slave也不断的拷贝,追赶master的offset:
直到数组被填满:
此时,如果有新的数据写入,就会覆盖数组中的旧数据。不过,旧的数据只要是绿色的,说明是已经被同步到slave的数据,即便被覆盖了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未同步的仅仅是红色部分。
但是,如果slave出现网络阻塞,导致master的offset远远超过了slave的offset:
如果master继续写入新数据,其offset就会覆盖旧的数据,直到将slave现在的offset也覆盖:
棕色框中的红色部分,就是尚未同步,但是却已经被覆盖的数据。此时如果slave恢复,需要同步,却发现自己的offset都没有了,无法完成增量同步了。只能做全量同步。
2.3 主从同步优化
主从同步可以保证主从数据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Redis主从就集群:
- 在master中配置repl-diskless-sync yes启用无磁盘复制,避免全量同步时的磁盘IO。
- Redis单节点上的内存占用不要太大,减少RDB导致的过多磁盘IO
- 适当提高repl_baklog的大小,发现slave宕机时尽快实现故障恢复,尽可能避免全量同步
- 限制一个master上的slave节点数量,如果实在是太多slave,则可以采用主-从-从链式结构,减少master压力
主从从架构图:
2.4 小结
简述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区别?
- 全量同步: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后续命令则记录在repl_baklog,逐个发送给slave。
- 增量同步:slave提交自己的offset到master,master获取repl_baklog中从offset之后的命令给slave
什么时候执行全量同步?
- slave节点第一次连接master节点时
- slave节点断开时间太久,repl_baklog中的offset已经被覆盖时
什么时候执行增量同步?
- slave节点断开又恢复,并且在repl_baklog中能找到offset时
3、Redis哨兵
Redis提供了哨兵(Sentinel)机制来实现主从集群的自动故障恢复。
3.1 哨兵原理
3.1.1 集群结构和作用
哨兵的结构如图:
哨兵的作用如下:
- 监控:Sentinel 会不断检查您的master和slave是否按预期工作
- 自动故障恢复:如果master故障,Sentinel会将一个slave提升为master。当故障实例恢复后也以新的master为主
- 通知:Sentinel充当Redis客户端的服务发现来源,当集群发生故障转移时,会将最新信息推送给Redis的客户端
3.1.2 集群监控原理
Sentinel基于心跳机制监测服务状态,每隔1秒向集群的每个实例发送ping命令:
•主观下线:如果某sentinel节点发现某实例未在规定时间响应,则认为该实例主观下线。
•客观下线:若超过指定数量(quorum)的sentinel都认为该实例主观下线,则该实例客观下线。quorum值最好超过Sentinel实例数量的一半。
3.1.3 集群故障恢复原理
一旦发现master故障,sentinel需要在salve中选择一个作为新的master,选择依据是这样的:
- 首先会判断slave节点与master节点断开时间长短,如果超过指定值(down-after-milliseconds * 10)则会排除该slave节点
- 然后判断slave节点的slave-priority值,越小优先级越高,如果是0则永不参与选举
- 如果slave-prority一样,则判断slave节点的offset值,越大说明数据越新,优先级越高
- 最后是判断slave节点的运行id大小,越小优先级越高。
当选出一个新的master后,该如何实现切换呢?
流程如下:
- sentinel给备选的slave1节点发送slaveof no one命令,让该节点成为master
- sentinel给所有其它slave发送slaveof 192.168.150.101 7002 命令,让这些slave成为新master的从节点,开始从新的master上同步数据。
- 最后,sentinel将故障节点标记为slave,当故障节点恢复后会自动成为新的master的slave节点
3.1.4 小结
Sentinel的三个作用是什么?
- 监控
- 故障转移
- 通知
Sentinel如何判断一个redis实例是否健康?
- 每隔1秒发送一次ping命令,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没有相向则认为是主观下线
- 如果大多数sentinel都认为实例主观下线,则判定服务下线
故障转移步骤有哪些?
- 首先选定一个slave作为新的master,执行slaveof no one
- 然后让所有节点都执行slaveof 新master
- 修改故障节点配置,添加slaveof 新master
3.2 搭建哨兵集群
3.3 RedisTemplate
在Sentinel集群监管下的Redis主从集群,其节点会因为自动故障转移而发生变化,Redis的客户端必须感知这种变化,及时更新连接信息。Spring的RedisTemplate底层利用lettuce实现了节点的感知和自动切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测试来实现RedisTemplate集成哨兵机制。
3.3.1 导入Demo工程
3.3.2 引入依赖
在项目的pom文件中引入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3.3.3 配置Redis地址
然后在配置文件application.yml中指定redis的sentinel相关信息:
spring:redis:sentinel:master: mymasternodes:- 192.168.150.101:27001- 192.168.150.101:27002- 192.168.150.101:27003
3.3.4 配置读写分离
在项目的启动类中,添加一个新的bean:
@Bean
public Lettuce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Customizer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Customizer(){return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 ->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readFrom(ReadFrom.REPLICA_PREFERRED);
}
这个bean中配置的就是读写策略,包括四种:
- MASTER:从主节点读取
- MASTER_PREFERRED:优先从master节点读取,master不可用才读取replica
- REPLICA:从slave(replica)节点读取
- REPLICA _PREFERRED:优先从slave(replica)节点读取,所有的slave都不可用才读取master
4、Redis分片集群
4.1 搭建分片集群
主从和哨兵可以解决高可用、高并发读的问题。但是依然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
海量数据存储问题
-
高并发写的问题
使用分片集群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如图:
分片集群特征:
-
集群中有多个master,每个master保存不同数据
-
每个master都可以有多个slave节点
-
master之间通过ping监测彼此健康状态
-
客户端请求可以访问集群任意节点,最终都会被转发到正确节点
4.2 散列插槽
4.2.1 插槽原理
Redis会把每一个master节点映射到0~16383共16384个插槽(hash slot)上,查看集群信息时就能看到:
数据key不是与节点绑定,而是与插槽绑定。redis会根据key的有效部分计算插槽值,分两种情况:
- key中包含"{}",且“{}”中至少包含1个字符,“{}”中的部分是有效部分
- key中不包含“{}”,整个key都是有效部分
例如:key是num,那么就根据num计算,如果是{itcast}num,则根据itcast计算。计算方式是利用CRC16算法得到一个hash值,然后对16384取余,得到的结果就是slot值。
如图,在7001这个节点执行set a 1时,对a做hash运算,对16384取余,得到的结果是15495,因此要存储到103节点。
到了7003后,执行get num
时,对num做hash运算,对16384取余,得到的结果是2765,因此需要切换到7001节点
4.2.1 小结
Redis如何判断某个key应该在哪个实例?
- 将16384个插槽分配到不同的实例
- 根据key的有效部分计算哈希值,对16384取余
- 余数作为插槽,寻找插槽所在实例即可
如何将同一类数据固定的保存在同一个Redis实例?
- 这一类数据使用相同的有效部分,例如key都以{typeId}为前缀
4.3 集群伸缩
redis-cli --cluster提供了很多操作集群的命令,可以通过下面方式查看:
比如,添加节点的命令:
4.3.1 需求分析
需求:向集群中添加一个新的master节点,并向其中存储 num = 10
- 启动一个新的redis实例,端口为7004
- 添加7004到之前的集群,并作为一个master节点
- 给7004节点分配插槽,使得num这个key可以存储到7004实例
这里需要两个新的功能:
- 添加一个节点到集群中
- 将部分插槽分配到新插槽
4.3.2 创建新的redis实例
创建一个文件夹:
mkdir 7004
拷贝配置文件:
cp redis.conf /7004
修改配置文件:
sed /s/6379/7004/g 7004/redis.conf
启动
redis-server 7004/redis.conf
4.3.3 添加新节点到redis
添加节点的语法如下:
执行命令: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192.168.150.101:7004 192.168.150.101:7001
通过命令查看集群状态:
redis-cli -p 7001 cluster nodes
如图,7004加入了集群,并且默认是一个master节点:
但是,可以看到7004节点的插槽数量为0,因此没有任何数据可以存储到7004上
4.3.4 转移插槽
我们要将num存储到7004节点,因此需要先看看num的插槽是多少:
如上图所示,num的插槽为2765.
我们可以将0~3000的插槽从7001转移到7004,命令格式如下:
具体命令如下:
建立连接:
得到下面的反馈:
询问要移动多少个插槽,我们计划是3000个:
新的问题来了:
那个node来接收这些插槽??
显然是7004,那么7004节点的id是多少呢?
复制这个id,然后拷贝到刚才的控制台后:
这里询问,你的插槽是从哪里移动过来的?
- all:代表全部,也就是三个节点各转移一部分
- 具体的id:目标节点的id
- done:没有了
这里我们要从7001获取,因此填写7001的id:
填完后,点击done,这样插槽转移就准备好了:
确认要转移吗?输入yes:
然后,通过命令查看结果:
可以看到:
目的达成。
4.4 故障转移
集群初识状态是这样的:
其中7001、7002、7003都是master,我们计划让7002宕机。
4.4.1.自动故障转移
当集群中有一个master宕机会发生什么呢?
直接停止一个redis实例,例如7002:
redis-cli -p 7002 shutdown
1)首先是该实例与其它实例失去连接
2)然后是疑似宕机:
3)最后是确定下线,自动提升一个slave为新的master:
4)当7002再次启动,就会变为一个slave节点了:
4.4.2 手动故障转移
利用cluster failover命令可以手动让集群中的某个master宕机,切换到执行cluster failover命令的这个slave节点,实现无感知的数据迁移。其流程如下:
这种failover命令可以指定三种模式:
- 缺省:默认的流程,如图1~6歩
- force:省略了对offset的一致性校验
- takeover:直接执行第5歩,忽略数据一致性、忽略master状态和其它master的意见
案例需求:在7002这个slave节点执行手动故障转移,重新夺回master地位
步骤如下:
1)利用redis-cli连接7002这个节点
2)执行cluster failover命令
如图:
效果:
4.5 RedisTemplate访问分片集群
RedisTemplate底层同样基于lettuce实现了分片集群的支持,而使用的步骤与哨兵模式基本一致:
1)引入redis的starter依赖
2)配置分片集群地址
3)配置读写分离
与哨兵模式相比,其中只有分片集群的配置方式略有差异,如下:
spring:redis:cluster:nodes:- 192.168.150.101:7001- 192.168.150.101:7002- 192.168.150.101:7003- 192.168.150.101:8001- 192.168.150.101:8002- 192.168.150.101:8003
5、Redis缓存
5.1 Jedis 客户端
5.1.1 使用 Jedis 实例
Jedis基本使用十分简单, 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操作 Redis 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名几乎与Redis 命令相同。 在每次使用时直接创 建 Jedis 实例即可。在 Jedis 实例创建好之后, Jedis 底层实际会创建一个到指定 Redis 服务器的 Socket 连接 。所以 ,为了节省系统资源与网络带宽在 每次 使用完 Jedis 实例之后,需要立即调用 close() 方法 将 连接关闭。
package com.bjpowernode.test;import com.sun.media.sound.<
相关文章:

微服务07-分布式缓存
前提: 单机的Redis存在四大问题: 解决办法:基于Redis集群解决单机Redis存在的问题 1、Redis持久化 Redis 具有持久化功能,其会按照设置以 快照 或 操作日志 的形式将数据持久化到磁盘。 Redis有两种持久化方案: RDB持久化AOF持久化注意: RDB 是默认持久化方式,但 Red…...

QGraphicsView放大时,paint有时不被调用,导致图像绘制不出来(2)
此前(1)解决的是在QGraphicsItem::boundingRect不变的情况下造成不绘制。这次解决的是QGraphicsItem::boundingRect随时都发生变化导致的不绘制。 这问题是我在不继承QGraphicsLineItem(调用setLine),而是继承QGraphic…...
深入理解设计模式-创建型之建造者模式(与工厂区别)
什么是建造者设计模式?和工厂设计模式有什么区别 建造者设计模式(Builder Design Pattern)和工厂设计模式(Factory Design Pattern)都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创建型模式,但它们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Centos7多台服务器免密登录
准备四台服务器: docker0 docker1 docker2 docker3 在docker0服务器上生成公钥和私钥 [rootwww ~]# ssh-keygen -t rsa 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rsa key pair. 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root/.ssh/id_rsa): Created directory /root/.ssh. Enter passp…...

C语言实现哈希搜索算法
一、哈希搜索算法原理 哈希搜索,也叫散列查找,是一种通过哈希表(散列表)实现快速查找目标元素的算法。哈希搜索算法通常适用于需要快速查找一组数据中是否存在某个元素的场景,其时间复杂度最高为 O(1),而平…...

MySQL卸载并重装指定版本
MySQL卸载并重装制定版本 学习新的项目,发现之前的Navicat已经失去了与现有MySQL的链接,而且版本也不适合,为了少走弯路,准备直接重装相应版本的MySQL 卸载现有MySQL 停止windows的MySQL服务,【windowsR】打开运行框…...

文件IO编程 1 2
头文件包含路径 linux 操作系统分为两大空间: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这样划分,是为了保护内核的核心组件,不被轻易访问和修改 系统调用:安全的访问内核空间 其核心是:函数API(API:用户编程接口&…...
Java后端框架模块整合
提示:使用Java后端开发框架能够提高开发效率、代码质量,提升可扩展性,降低开发成本和易于维护。 文章目录 前言MyBatis 框架知识Spring 框架知识SpringMVC 框架知识SpringBoot 框架知识 前言 提示:这里可以添加本文要记录的大概内…...
17 synchronized关键字使用 synchronized方法、synchronized块
synchronized方法、synchronized块 线程的同步不安全的线程示例1:示例2示例3 synchronized方法、synchronized块 线程的同步 并发:同一个对象被多个线程同时操作。 解决方案:让多个线程排队操作对象。 使用队列和锁解决多线程的并发问题。 同…...

django-基本环境配置
文章目录 django 环境安装1. 安装环境1.1 安装 Python (配置虚拟环境)1.1.1 步骤 1.2 Conda配置环境参考 django 环境安装 1. 安装环境 1.1 安装 Python (配置虚拟环境) 由于国外源速度慢,可以pip添加清华源 pip config set global.index-url https://pypi.tuna.…...

Springboot 实践(4)swagger-ui 测试controller
前文项目操作,完成了项目的创建、数据源的配置以及数据库DAO程序的生成与配置。此文讲解利用swagger-ui界面,测试生成的数据库DAO程序。目前,项目swagger-ui界面如下: 以”用户管理”为例,简单讲述swagger-ui测试数据库…...

PHP实践:分布式场景下的Session共享解决方案实现
🏆作者简介,黑夜开发者,全栈领域新星创作者✌,CSDN博客专家,阿里云社区专家博主,2023年6月CSDN上海赛道top4。 🏆数年电商行业从业经验,历任核心研发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

07 - 查看、创建、切换和删除分支
查看所有文章链接:(更新中)GIT常用场景- 目录 文章目录 1. 查看分支2. 创建和切换分支3. 删除分支 1. 查看分支 git branch -va2. 创建和切换分支 第一种: 创建分支: git branch new_branch切换分支: …...
【SpringBoot】89、SpringBoot中使用@Transactional进行事务管理
事务是一组组合成逻辑工作单元的操作,虽然系统中可能会出错,但事务将控制和维护事务中每个操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SpringBoot 引用说明 新建的 Spring Boot 项目中,一般都会引用 spring-boot-starter 或者 spring-boot-starter-web,而这两个起步依赖中都已经包含了对…...

两天入门Linux、搭建Spring环境 第一天
一、Linux简介 1.什么是Linux 一个操作系统,未来公司里面会用到、接触的新操作系统。 2.为什么学Linux (1)个人职务需要,肯定会接触到Linux (2)职业发展,以后的发展肯定需要掌握Linux的许多使用方法 3.学哪些内容 (1)Linux基本介绍 (2)…...

OpenCV实例(九)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目标检测(一)YOLO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目标检测(一) 1.YOLO算法检测流程2.YOLO算法网络架构3.网络训练模型3.1 训练策略3.2 代价函数的设定 2012年,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突破,开始兴起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浪潮。 2014年,…...

CI/CD流水线实战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什么技术都想学,因为我觉得我遇到了技术的壁垒,大的项目接触不到,做的项目一个字辣*。所以,整个人心浮气躁,我已经得通过每天的骑行和长跑缓解这种浮躁了。一个周末,我再次宅在…...

详解配置交换机多生成树MSTP+VRRP 的典型组网
详解配置交换机多生成树MSTPVRRP 的典型组网 组网: 1. 这是一个由三台交换机组成的倒三角型二层交换网络;网络中有4个VLAN:10、20、30、40;接口编号如图所示;SW3为接入层交换机,SW1、SW2为汇聚层交换机&am…...

二.net core 自动化发布到docker (Jenkins安装之后向导)
目录 参考资料:https://www.jenkins.io/doc/book/installing/docker/#setup-wizard Post-installation setup wizard.(安装后安装向导) 基于上一篇文章安装,在安装并运行Jenkins(不包括使用Jenkins Opera…...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23种设计模式——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原理讲解+应用场景介绍+案例介绍+Java代码实现)
案例引入 通过解释器模式来实现四则运算,如计算ab-c的值,具体要求 先输入表达式的形式,比如abc-de,要求表达式的字母不能重复在分别输入a,b,c,d,e的值最后求出结果 传统方案 编写一个方法,接收表达式的形式…...

大话软工笔记—需求分析概述
需求分析,就是要对需求调研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逐个地进行拆分、研究,从大量的不确定“需求”中确定出哪些需求最终要转换为确定的“功能需求”。 需求分析的作用非常重要,后续设计的依据主要来自于需求分析的成果,包括: 项目的目的…...
进程地址空间(比特课总结)
一、进程地址空间 1. 环境变量 1 )⽤户级环境变量与系统级环境变量 全局属性:环境变量具有全局属性,会被⼦进程继承。例如当bash启动⼦进程时,环 境变量会⾃动传递给⼦进程。 本地变量限制:本地变量只在当前进程(ba…...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优化器optimizer(二):Adagrad自适应学习率优化器
一.自适应梯度算法Adagrad概述 Adagrad(Adaptive Gradient Algorithm)是一种自适应学习率的优化算法,由Duchi等人在2011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针对不同参数自动调整学习率,适合处理稀疏数据和不同参数梯度差异较大的场景。Adagrad通…...
在rocky linux 9.5上在线安装 docker
前面是指南,后面是日志 sudo dnf config-manager --add-repo https://download.docker.com/linux/centos/docker-ce.repo sudo dnf install docker-ce docker-ce-cli containerd.io -y docker version sudo systemctl start docker sudo systemctl status docker …...

第 86 场周赛:矩阵中的幻方、钥匙和房间、将数组拆分成斐波那契序列、猜猜这个单词
Q1、[中等] 矩阵中的幻方 1、题目描述 3 x 3 的幻方是一个填充有 从 1 到 9 的不同数字的 3 x 3 矩阵,其中每行,每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都相等。 给定一个由整数组成的row x col 的 grid,其中有多少个 3 3 的 “幻方” 子矩阵&am…...
Go语言多线程问题
打印零与奇偶数(leetcode 1116) 方法1:使用互斥锁和条件变量 package mainimport ("fmt""sync" )type ZeroEvenOdd struct {n intzeroMutex sync.MutexevenMutex sync.MutexoddMutex sync.Mutexcurrent int…...

Golang——6、指针和结构体
指针和结构体 1、指针1.1、指针地址和指针类型1.2、指针取值1.3、new和make 2、结构体2.1、type关键字的使用2.2、结构体的定义和初始化2.3、结构体方法和接收者2.4、给任意类型添加方法2.5、结构体的匿名字段2.6、嵌套结构体2.7、嵌套匿名结构体2.8、结构体的继承 3、结构体与…...

android13 app的触摸问题定位分析流程
一、知识点 一般来说,触摸问题都是app层面出问题,我们可以在ViewRootImpl.java添加log的方式定位;如果是touchableRegion的计算问题,就会相对比较麻烦了,需要通过adb shell dumpsys input > input.log指令,且通过打印堆栈的方式,逐步定位问题,并找到修改方案。 问题…...

Rust 开发环境搭建
环境搭建 1、开发工具RustRover 或者vs code 2、Cygwin64 安装 https://cygwin.com/install.html 在工具终端执行: rustup toolchain install stable-x86_64-pc-windows-gnu rustup default stable-x86_64-pc-windows-gnu 2、Hello World fn main() { println…...

Java数组Arrays操作全攻略
Arrays类的概述 Java中的Arrays类位于java.util包中,提供了一系列静态方法用于操作数组(如排序、搜索、填充、比较等)。这些方法适用于基本类型数组和对象数组。 常用成员方法及代码示例 排序(sort) 对数组进行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