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基于PyTorch架构神经网络学习总结(基础概念基本网络搭建)
神经网络整体架构
类似于人体的神经元


- 神经网络工作原来为层次结构,一层一层的变换数据。如上述示例有4层,1层输入层、2层隐藏层、1层输出层
- 神经元:数据的量或矩阵的大小,如上述示例中输入层中有三个神经元代表输入数据有3个特征值,输出层有1个神经元表明得到一个结果,若对于分类结果输出层一般有多个神经元
- 全连接:每一个神经元都与上一层中所有的神经元有关,权重参数矩阵
- 非线性:使用非线性函数进行数据映射,如max函数等
神经网络的强大之处即使用更多的参数来拟合复杂的数据
nn.Module的使用
利用PyTorch架构使用神经网络模型时,一般是利用torch.nn函数
自定义神经网络框架 | 官方示例: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class Model(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self.conv1 = nn.Conv2d(1, 20, 5)self.conv2 = nn.Conv2d(20, 20, 5)def forward(self, x):x = F.relu(self.conv1(x))return F.relu(self.conv2(x))
对于forward函数相对于是用来说明神经网络中的处理过程,如进行卷积运算的次数与类型等,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如下: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自定义神经网络'''
class NN_Test1(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def forward(self,input):output=input+1return outputnn_test1=NN_Test1()#实例化类 获得一个对象
x=torch.tensor(1.0)
output=nn_test1(x)
print(output)
卷积层(convolution)

-
stride参数用于设置卷积核在图像中的运行步数,如果为单个整数则说明横向纵向都是一样的,也可以设置为元组,(H,W)(横向、纵向)默认为1
-
padding:进行填充
使用示例: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nput=torch.tensor([[1,2,0,3,1],[0,1,2,3,1],[1,2,1,0,0],[5,2,3,1,1],[2,1,0,1,1]])##输入自定义的二维矩阵
kernel=torch.tensor([[1,2,1],[0,1,0],[2,1,0]])#卷积核
input=torch.reshape(input,(1,1,5,5))
##由于输入的格式为(batchsize,通道数,行数,列数)
kernel=torch.reshape(kernel,(1,1,3,3))output=F.conv2d(input,kernel,stride=1)
print(output)
output2=F.conv2d(input,kernel,stride=2)
print(output2)
输出效果:


-
dilation:设置卷积核的间隔,一般设置为1,在空洞卷积处会进行设置
-
bias:是否加以常数偏置 一般设置为true
-
kernel-size:在卷积过程中会不断的进行调整以寻找最佳
-
当out-channels与input-channels不同时,会将卷积核复制(可能有所变化)在进行运行将此次结果做出输出的一个通道
当论文中未给padding和stride参数的时候则需要根据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参数的值

示意图如下:

最大池化层(Pooling layers)
对应于pytorch中的torch.nn的Maxpooling2d 下采样

stride参数的默认值与卷积层的默认值不同,stride值在池化层中与卷积核的大小一致,即卷积核移动的大小与卷积核的大小一致;
dilation:空洞卷积,dilation设置空洞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进行设置;
ceil_mode:为True时使用ceil模式,反之使用floor模式。这两种模式的示意图如下,即为ceil模式时进行向上取值,为floor时向下取值;

对于卷积核移动时会出现边界处卷积核内有不存在的值,当ceil_model为True时则该处得到的值保存,否则不保存。
为什么要进行最大池化??/最大池化的目的?
保留输入的特征同时将数据量减少
非线性激活
以ReLU为例


当inplace为true时input的值将直接进行替换;为false时则原值不改,有一个新值获取结果值;

一般inplace为false,可以保留原始数据防止数据的丢失,即默认值即可
对图像的作用:
给神经网络中引入非线性的特质,非线性特性越多的话才可以更好的训练得到符合各种曲线和特性的模型,提高泛化能力。
线性层及其他层
正则化层
使用该层可以加快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
Recurrent Layers层
主要用于文字识别的网络结构;特定的网络结构;根据具体需要使用,大多数使用情况不太多用;
线性层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
from tensorboardX import SummaryWriter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Linear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dataset=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root="./dataset",train=False,transform=torchvision.transforms.ToTensor(),download=True)
dataloader=DataLoader(dataset,batch_size=64)
class Linear_class(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self.linear1=Linear(196608,10)
def forward(self,input):output=self.linear1(input)return output
linear_1=Linear_class()
writer=SummaryWriter("logs_linear")
for data in dataloader:imgs,targets=data# output=torch.reshape(imgs,(1,1,1,-1))output=torch.flatten(imgs)'''上述两行皆是将数据展开为一行reshape可以指定尺寸进行变换flatten只能变为一行'''output=linear_1(output)print(output.shape)
可以确定输入输出数据的大小,即如上输入较大数据输出数据格式为10
dropout层
主要是防止过拟合
Spase层
主要用于处理自然语言
sequential & 实例操作
将下面的模型结果进行复现

tips:在进行展开后需要进行一个线性层得到64个数据,后再运行一个线性层得到10个
'''未使用sequential时'''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Conv2d, MaxPool2d, Flatten, Linearclass module_test(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self.conv1=Conv2d(3,32,5,padding=2)'''对于padding与stride是否需要进行修改需要根据想要构建的模型自行进行计算'''self.maxpool1 = MaxPool2d(2)self.conv2 = Conv2d(32, 32, 5, padding=2)self.maxpool2 = MaxPool2d(2)self.conv3 = Conv2d(32, 64, 5, padding=2)self.maxpool3 = MaxPool2d(2)self.flatten=Flatten()self.linear1=Linear(1024,64)self.linear2=Linear(64,10)def forward(self,x):x=self.conv1(x)x=self.maxpool1(x)x=self.conv2(x)x=self.maxpool2(x)x = self.conv3(x)x = self.maxpool3(x)x = self.flatten(x)'''在此处不知经过展开后其数据大小时可以在检验时进行试运行来获得其大小'''x = self.linear1(x)x = self.linear2(x)return x
test1=module_test()
print(test1)
'''
如下为自己构建符合输入格式的数据来
进行所构建模型的检验
'''
input=torch.ones((64,3,32,32))##构建一个数据 全为1 且设置其形状
output=test1(input)
print(output.shape)
输出效果如下:

'''加以sequential帮助完成模型的构建'''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Conv2d, MaxPool2d, Flatten, Linear, Sequentialclass module_test(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self.model1=Sequential(Conv2d(3, 32, 5, padding=2),MaxPool2d(2),Conv2d(32, 32, 5, padding=2),MaxPool2d(2),Conv2d(32,64, 5, padding=2),MaxPool2d(2),Flatten(),Linear(1024, 64),Linear(64, 10))def forward(self,x):x=self.model1(x)return x
test1=module_test()
print(test1)
'''
如下为自己构建符合输入格式的数据来
进行所构建模型的检验
'''
input=torch.ones((64,3,32,32))##构建一个数据 全为1 且设置其形状
output=test1(input)
print(output.shape)
将会自动运行sequential中所构建的层

'''进行可视化网络结构'''
writer=SummaryWriter("logs_sequential")
writer.add_graph(test1,input)
writer.close()
主要使用的是add_graph这个函数,效果如下,可以在网页中双击后进行放大查看


损失函数与反向传播
反向传播主要是利用链式法则,将梯度从后往前逐步传播,梯度也是一步一步传的
常见的门单元
-
加法门单元:梯度均等分配;
-
MAX门单元:将梯度给最大值,较小值没有获得;
-
乘法门单元:互换的感觉

在torch中自己存在一些损失函数如下:
-
L1Loss——平均误差
-
MSEloss——平方均差
-
CrossEntropyLoss——交叉熵 对于分类问题可以使用该损失函数
在使用损失函数的时候需要按照需求去使用,需要注意输入的形状与输出的形状。
在使用损失函数后对其结果进行反向传播,即使用beakward() 反向传播时自动根据梯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权重等参数的更新,若没有反向传播将不会进行梯度的更新
e.g:

优化器
对于pytorch所给出的所有优化器,对于入门阶段则仅需设置params和学习速率即可。之后的一些参数选择使用默认参数或者其他人使用的参数即可。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Conv2d, MaxPool2d, Flatten, Linear, Sequential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from torch.utils.tensorboard import SummaryWriter
dataset=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root="./dataset",train=False,transform=torchvision.transforms.ToTensor(),download=True)
dataloader=DataLoader(dataset,batch_size=1)
class module_test(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self.model1=Sequential(Conv2d(3, 32, 5, padding=2),MaxPool2d(2),Conv2d(32, 32, 5, padding=2),MaxPool2d(2),Conv2d(32,64, 5, padding=2),MaxPool2d(2),Flatten(),Linear(1024, 64),Linear(64, 10))def forward(self,x):x=self.model1(x)return x
loss=nn.CrossEntropyLoss()
module1=module_test()
'''定义优化器'''
optimize1=torch.optim.SGD(module1.parameters(),lr=0.01)##其他参数可以不用设置
'''对每轮都进行循环'''
for epoch in range(20):#训练19轮running_loss=0.0for data in dataloader:imgs,targets=dataoutputs=module1(imgs)result_loss=loss(outputs,targets)'''使用优化器进行调优'''optimize1.zero_grad()#对每个结点的梯度进行清零result_loss.backward()#损失函数进行反向传播optimize1.step()#对每个参数进行调优running_loss=running_loss+result_lossprint(epoch+"轮的误差之和为:"+running_loss)
现有模型的修改与使用
在pytorch官方文档中,torchaudio主要是处理语音;torchtext处理文本;torchvision处理图像。在pytorch官方中已经有提供的模型来进行使用。

以torchvision中的vgg16为例进行参数说明
当pretrained参数
-
为true时:在imagenet数据集中已经训练好了数据;在运行时会不会加载网络模型
为true所得到的参数为已经在数据集中训练了并且有一个较好效果的参数;
-
为false时则为一个初始化的数据,未在任何数据集中进行训练。在运行时会先加载网络模型
为false时的参数相对于是默认参数,未经过训练得到的参数;
progress参数,为true则显示下载进度条,反之不显示
对于ImageNet数据集以及未公开,需要自己去网络中下载
较多框架都会把VGG16做为一个前置的网络结构,即使用VGG16来提取一些特殊的特征,再在VGG16后加一些网络结构来实现一些功能。

对于VGG16,其对于图像的处理最终会将图像分为1000个类别。但是,如果需要分类的结果不是1000个类别则需要修改其网络结构,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更改:
-
对原始的网络结构进行修改
-
在其原本的网络结构后添加一个线性层,即输入为1000,输出为所需要的类别数
'''直接在最后加一个网络层'''
vgg16_true=torchvision.models.vgg16(pretrained=True)
vgg16_true.add_module("add_linear",nn.Linear(1000,10))
print(vgg16_true)
修改神经网络后运行结果如下,此时最终输出类别10个:

'''想在classifier序列中加一个网络层'''
vgg16_true=torchvision.models.vgg16(pretrained=True)
vgg16_true.classifier.add_module("add_linear",nn.Linear(1000,10))
print(vgg16_true)
输出结果:

'''对原始模型进行修改'''
vgg16_false=torchvision.models.vgg16(pretrained=False)
vgg16_false.classifier[6]=nn.Linear(4096,10)
print(vgg16_false)
输出结果:
网络模型的保存与读取
保存方式: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vgg16=torchvision.models.vgg16(pretrained=False)
'''#保存方式1 模型结构+模型参数
其后缀格式任意都行,常用pth
保存时不仅保存了网络模型(网络结构),还保存了网络模型中的参数
'''
torch.save(vgg16,"vgg16_method1.pth")'''保存方式2 模型参数(官方推荐)
将模型的状态(网络模型的参数)保存为字典形式
不保存网络模型的结构而是保存其参数'''
torch.save(vgg16.state_dict(),"vgg16_method2.pth")
加载方式: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models'''加载方式1 对应于保存方式1'''
model1=torch.load("vgg16_method1.pth")'''加载方式2 对应于保存方式2'''
vgg16=torchvision.models.vgg16(pretrained=False)
vgg16.load_state_dict(torch.load("vgg16_method2.pth"))##通过字典参数的形式来加载模型
model2=torch.load("vgg16_method2.pth")
陷阱
对自己创建的模型进行实例化与保存后,在进行模型加载时,可能会出现报错!!
在加载数据的时候,需要将模型的定义也允许,即定义类结构,使之保证模型是所需要的模型
完整的模型训练套路
import torch.optim
import torchvision
from sympy.solvers.diophantine.diophantine import Linear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Sequential, Conv2d, MaxPool2d, Flatten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from torch.utils.tensorboard import SummaryWriterimport model'''准备数据集'''
train_data=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root="./dataset",train=True,transform=torchvision.transforms.ToTensor(),download=True)
test_data=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root="./dataset",train=False,transform=torchvision.transforms.ToTensor(),download=True)
##查看数据集的长度 即大小 张数
train_data_size=len(train_data)
test_data_size=len(test_data)
print("训练数据集的长度为:{}".format(train_data_size))#字符串格式化
print("测试数据集的长度为:{}".format(test_data_size))'''利用dataloader来加载数据集'''
train_dataloader=DataLoader(train_data,batch_size=64)
test_dataloader=DataLoader(test_data,batch_size=64)'''搭建神经网络 通常网络模型会自己放在一个文件中
需要引入model文件 且这两个文件需要在同一个文件夹下面'''
from model import *
model1=model.model_test()'''损失函数'''
loss_fn=nn.CrossEntropyLoss()##交叉熵损失函数'''优化器'''
learning_rate=0.01##设置优化器的学习速率
optimizer=torch.optim.SGD(model1.parameters(),lr=learning_rate)##随机梯度下降'''设置训练网络的参数'''
total_train_step=0#记录训练的次数
total_test_step=0#记录测试次数
epoch=10##训练轮数##添加tensorboard
writer=SummaryWriter("logs_train1")for i in range(epoch):print("----------第{}轮训练开始----------".format(i+1))##训练步骤开始model1.train()for data in train_dataloader:imgs,targets=dataoutputs=model1(imgs)loss=loss_fn(outputs,targets)##将预测值与真实值放入####优化器调优optimizer.zero_grad()###优化器梯度清零loss.backward()##反向传播optimizer.step()#参数优化##已经训练了一次total_train_step+=1###并不是每次都打印 避免无用信息if total_train_step%100==0:print("训练次数:{},loss:{}".format(total_train_step,loss.item()))writer.add_scalar("train_loss",loss.item(),total_train_step)## loss.item()---→将tensor数据类型转为真实的数字'''进行测试 开始测试'''model1.eval()total_test_loss=0total_accuracy=0#整体正确个数with torch.no_grad():###对于该部分的代码没有梯度 使之无法调优for data in test_dataloader:imgs, targets = dataoutputs = model1(imgs)loss = loss_fn(outputs, targets) ##将预测值与真实值放入###此处得到的仅为一部分数据在网络模型中得到的损失total_test_loss=total_test_loss+loss.item()##将每次的loss加入到整体的loss上'''计算正确率'''accuracy=(outputs.argmax(1)==targets).sum()##得到判断正确的数量total_accuracy=total_accuracy+accuracyprint("整体测试集上的loss:{}".format(total_test_loss))print("整体测试集上的正确率:{}".format(total_accuracy/test_data_size))writer.add_scalar("test_loss", total_test_loss, total_test_step)writer.add_scalar("test_accuracy", total_accuracy/test_data_size, total_test_step)total_test_step=total_test_step+1###将每一轮训练的模型保存torch.save(model1,"model_train{}.pth".format(i))# torch.save(model1.state_dict(),"model_train{}.pth".format(i))print("模型已保存!!")
writer.close()
对于一些特色的层 如dropout层等,训练前要开启train()状态,测试前要eval()状态
如何判断模型是否训练完毕?或者是否达到需求?
→→→→在每次训练完一次后进行一次测试,使之在测试数据集上运行一次,以测试数据集上的损失/准确率来评估模型是否训练完毕。 在测试过程中不需要对模型进行调优了,利用现有的模型来进行测试
可以添加tensorboard 将每次的数据绘制处理
对于分类问题,可以使用正确率来表示在测试集上的表现效果
在语义分割或者目标检测问题,最简单的即为把得到的输出直接在tensorboard中显示,来看到测试结果
利用GPU训练
方式1 .cuda()
只有网络模型、损失函数以及数据有GPU训练的方法
model1=model_test()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model1.cuda()
……………………
'''损失函数'''
loss_fn=nn.CrossEntropyLoss()##交叉熵损失函数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loss_fn=loss_fn.cuda()………………for data in train_dataloader:imgs,targets=dataif torch.cuda.is_available():imgs=imgs.cuda()targets=targets.cuda()outputs=model1(imgs)loss=loss_fn(outputs,targets)##将预测值与真实值放入
……………………for data in test_dataloader:imgs, targets = dataif torch.cuda.is_available():imgs = imgs.cuda()targets = targets.cuda()outputs = model1(imgs)loss = loss_fn(outputs, targets)
但是如果电脑上没有相关的GPU将无法运行,可以先进行判断GPU是否可用后进行操作,如下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model1.cuda()
谷歌google colab提供了免费的GPU 前提是可以访问Google
方式2 .to() 更加常用
device=torch.device("cuda")在GPU上运行
对于多个显卡的电脑,device=torch.device("cuda:0")表示使用第一个显卡运行,与上面的一样 device=torch.device("cuda:1")使用第二个显卡
'''定义训练的设备'''
device=torch.device("cpu")#在CPU上运行
....
model1=model_test()
model1=model1.to(device)
...for data in train_dataloader:imgs,targets=dataimgs=imgs.to(device)targets=targets.to(device)outputs=model1(imgs)
..for data in test_dataloader:imgs, targets = dataimgs = imgs.to(device)targets = targets.to(device)outputs = model1(imgs)
对于模型与损失函数不需要后续赋值,只有数据、图片与标注需要进行再次赋值来覆盖原来变量
device=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完整的模型验证套路
将模型运用到实际中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from PIL import Image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Sequentialimage_path="./images/dog.jpg"###真实的图片
image=Image.open(image_path)
print(image)
'''保留其图片的颜色通道
如果图片原本就有三个颜色通道 经过此操作后不变
加上这步后适应于png jpg各种格式的图片 '''
image=image.convert('RGB')
##Compose函数将transform的几个变换联立在一起
##Resize函数 输入为PIL数据类型形成的为PIL数据类型 输入的为tensor数据出一致
transform=torchvision.transforms.Compose([torchvision.transforms.Resize((32,32)),torchvision.transforms.ToTensor()])
image=transform(image)
print(image.shape)
'''加载网络模型'''
class model_test(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self.model1=Sequential(nn.Conv2d(3, 32, 5, padding=2),nn.MaxPool2d(2),nn.Conv2d(32, 32, 5, padding=2),nn.MaxPool2d(2),nn.Conv2d(32,64, 5, padding=2),nn.MaxPool2d(2),nn.Flatten(),nn.Linear(1024, 64),nn.Linear(64, 10))def forward(self,x):x=self.model1(x)return xmodel=torch.load("model_train0.pth")
print(model)image=torch.reshape(image,(1,3,32,32))
model.eval()
with torch.no_grad():##该步骤可以节约内存和性能output=model(image)
print(output)print(output.argmax(1))##将输出转为便于解读的方式
相关文章:
【深度学习】基于PyTorch架构神经网络学习总结(基础概念基本网络搭建)
神经网络整体架构 类似于人体的神经元 神经网络工作原来为层次结构,一层一层的变换数据。如上述示例有4层,1层输入层、2层隐藏层、1层输出层神经元:数据的量或矩阵的大小,如上述示例中输入层中有三个神经元代表输入数据有3个特征…...
专业排版设计软件:QuarkXPress 2024 for mac中文激活版
QuarkXPress 2024 for Mac是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高质量输出的专业排版软件。无论您是出版业的专家还是初学者,都可以通过QuarkXPress 2024轻松创建出令人惊叹的出版物。 软件下载:QuarkXPress 2024 for mac中文激活版下载 QuarkXPress 2023 for Mac…...
3593 蓝桥杯 查找最大元素 简单
3593 蓝桥杯 查找最大元素 简单 // C风格解法1,通过率100%,多组数据处理样式//str "abcdefgfedcba" //abcdefg(max)fedcba//str "xxxxx" //x(max)x(max)x(max)x(max)x(max)#include<bits/stdc.h>const int N 1e2 10;char …...
Postgresql数据库存储过程中的事务处理
在PostgreSQL中,事务处理是一种保证数据库操作要么完全成功,要么完全失败的机制,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事务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组成,这些操作作为一个整体执行,它们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Redis——缓存的持久化
1、持久化机制 Redis的所有数据都保存在内存中,如果没有配置持久化功能,Redis重启后数据就会全部丢失,所以需要开启Redis的持久化功能,将数据保存到磁盘上,这样当Redis重启后,可以从磁盘中恢复数据。Redis…...
kafka-splunk数据通路实践
目的: 鉴于目前网络上没有完整的kafka数据投递至splunk教程,通过本文操作步骤,您将实现kafka数据投递至splunk日志系统 实现思路: 创建kafka集群部署splunk,设置HTTP事件收集器部署connector服务创建connector任务&a…...
C语言第十九弹---指针(三)
✨个人主页: 熬夜学编程的小林 💗系列专栏: 【C语言详解】 【数据结构详解】 指针 1、数组名的理解 2、使用指针访问数组 3、⼀维数组传参的本质 4、冒泡排序 5、二级指针 6、指针数组 7、指针数组模拟二维数组 总结 1、数组名的理解…...
TCP/IP LWIP FPGA 笔记
参考资料: 正点原子 LwIP 之 网络接口 netif(ethernetif.c、netif.c)-CSDN博客 IPv4/IPv6、DHCP、网关、路由_ipv6有网关的概念吗-CSDN博客 TCP/IP TCP/IP 协议中文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
2024年海外优青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简称“海外优青项目”),一直备受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关注,被看作是回国发展最为重要的资助项目之一。知识人网小编现…...
threejs之常用贴图
在三维图形和游戏开发中,高光贴图、凹凸贴图、法线贴图和环境光遮蔽贴图是常用的技术,用于增加虚拟物体表面的细节和真实感,而无需增加更多的几何体。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开发者和艺术家创造出既详细又性能高效的场景。 高光贴图(Sp…...
Unity类银河恶魔城学习记录3-1 EnemyStateMachine源代码 P47
Alex教程每一P的教程原代码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初步理解写的注释,可供学习Alex教程的人参考 此代码仅为较上一P有所改变的代码 【Unity教程】从0编程制作类银河恶魔城游戏_哔哩哔哩_bilibili Enemy.cs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使用webstorm调试vue 2 项目
学习目标: 使用webstorm调试vue 2 项目 笔者环境: npm 6.14.12 webstorm 2023.1 vue 2 学习内容: 例如: 正常启动npm 项目 配置javaScruot dubug 配置你的项目地址就好 使用dubug运行你配置的调式页 问题 如果进入了js页无…...
深度学习缝模块怎么描述创新点?(附写作模板+涨点论文)
深度学习缝了别的模块怎么描述创新点、怎么讲故事写成一篇优质论文? 简单框架:描述自己这个领域,该领域出现了什么问题,你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你的方法有了多大的性能提升。 其中,重点讲清楚这两点…...
html,css,js速成
准备:vscode配好c,python,vue环境,并下载live server插件。 1. 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 1. 基础语法 一个html元素由开始标签,填充文本,结束标签构成。 常见标签说明<b>…...
《Docker极简教程》--Docker基础--基础知识(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先大致的了解以下Docker的基本概念,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详细的讲解这些概念以及使用。 一、容器(Container) 1.1 容器的定义和特点 容器的定义 容器是一种轻量级、可移植的软件打包技术,用于打包应用及其依赖项和运行环境,…...
Web html和css
目录 1 前言2 HTML2.1 元素(Element)2.1.1 块级元素和内联(行级)元素2.1.2 空元素 2.2 html页面的文档结构2.3 常见标签使用2.3.1 注释2.3.2 标题2.3.3 段落2.3.4 列表2.3.5 超链接2.3.6 图片2.3.7 内联(行级)标签2.3.8 换行 2.4 属性2.4.1 布尔属性 2.5 实体引用2.6 空格2.7 D…...
Three.js学习6:透视相机和正交相机
一、相机 相机 camera,可以理解为摄像机。在拍影视剧的时候,最终用户看到的画面都是相机拍出来的内容。 Three.js 里,相机 camera 里的内容就是用户能看到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相机其实就是用户的视野,就像用户的眼…...
❤ React18 环境搭建项目与运行(地址已经放Gitee开源)
❤ React项目搭建与运行 环境介绍 node v20.11.0 react 18.2 react-dom 18.2.0一、React环境搭建 第一种普通cra搭建 1、检查本地环境 node版本 18.17.0 检查node和npm环境 node -v npm -v 2、安装yarn npm install -g yarn yarn --version 3、创建一个新的React项目…...
2024 RTE行业(实时互动行业)人才发展学习总结
解决方案 人才画像 开发者人才素质要求: 具备多个领域的技术知识注重团队合作,具备协作能力以用户为导向的用户体验意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快速响应行业变化和持续的学习能力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渠道 RTE人才分类...
92.网游逆向分析与插件开发-游戏窗口化助手-显示游戏数据到小助手UI
内容参考于:易道云信息技术研究院VIP课 上一个内容:游戏窗口化助手的UI设计-CSDN博客 码云地址(游戏窗口化助手 分支):https://gitee.com/dye_your_fingers/sro_-ex.git 码云版本号:e8116af3a7b0186adba…...
深入剖析AI大模型:大模型时代的 Prompt 工程全解析
今天聊的内容,我认为是AI开发里面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在AI开发里无处不在,当你对 AI 助手说 "用李白的风格写一首关于人工智能的诗",或者让翻译模型 "将这段合同翻译成商务日语" 时,输入的这句话就是 Prompt。…...
智能在线客服平台:数字化时代企业连接用户的 AI 中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期望能够随时随地与企业进行交流。在线客服平台作为连接企业与客户的重要桥梁,不仅优化了客户体验,还提升了企业的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本文将探讨在线客服平台的重要性、技术进展、实际应用,并…...
转转集团旗下首家二手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开业
6月9日,国内领先的循环经济企业转转集团旗下首家二手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正式开业。 转转集团创始人兼CEO黄炜、转转循环时尚发起人朱珠、转转集团COO兼红布林CEO胡伟琨、王府井集团副总裁祝捷等出席了开业剪彩仪式。 据「TMT星球」了解,“超级…...
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桩管理方案:新能源充电桩散热问题及消防安全监管方案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充电桩作为核心配套设施,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备受关注。然而,在高温、高负荷运行环境下,充电桩的散热问题与消防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如何通过智慧化管理手段优化散…...
站群服务器的应用场景都有哪些?
站群服务器主要是为了多个网站的托管和管理所设计的,可以通过集中管理和高效资源的分配,来支持多个独立的网站同时运行,让每一个网站都可以分配到独立的IP地址,避免出现IP关联的风险,用户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进行管理功…...
Unity UGUI Button事件流程
场景结构 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TestBtn : MonoBehaviour {void Start(){var btn GetComponent<Button>();btn.onClick.AddListener(OnClick);}private void OnClick(){Debug.Log("666");}}当添加事件时 // 实例化一个ButtonClickedEvent的事件 [Formerl…...
掌握 HTTP 请求:理解 cURL GET 语法
cURL 是一个强大的命令行工具,用于发送 HTTP 请求和与 Web 服务器交互。在 Web 开发和测试中,cURL 经常用于发送 GET 请求来获取服务器资源。本文将详细介绍 cURL GET 请求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一、cURL 基本概念 cURL 是 "Client URL" 的缩写…...
【前端异常】JavaScript错误处理:分析 Uncaught (in promise) error
在前端开发中,JavaScript 异常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现代前端应用越来越多地使用异步操作(如 Promise、async/await 等),开发者常常会遇到 Uncaught (in promise) error 错误。这个错误是由于未正确处理 Promise 的拒绝(r…...
加密通信 + 行为分析:运营商行业安全防御体系重构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运营商作为信息通信网络的核心枢纽,承载着海量用户数据与关键业务传输,其安全防御体系的可靠性直接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企业发展。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传统安全防护体系逐渐暴露出局限性&a…...
无需布线的革命:电力载波技术赋能楼宇自控系统-亚川科技
无需布线的革命:电力载波技术赋能楼宇自控系统 在楼宇自动化领域,传统控制系统依赖复杂的专用通信线路,不仅施工成本高昂,后期维护和扩展也极为不便。电力载波技术(PLC)的突破性应用,彻底改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