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能优化方法论详解:从理解系统到验证迭代
在当今的企业级和云计算环境中,系统性能优化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对系统优化的步骤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系统化地进行性能优化,从而显著提升系统的整体表现。
流程概述:
系统性能优化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
理解系统:在进行任何优化之前,首先需要对系统的架构、运行机制和关键性能指标有深入的理解。这为后续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了基础。
-
设定基准:接下来,设定一个性能基准,即系统在正常运行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核心指标。这一基准将作为优化前后效果对比的参考点。
-
四象限法分析:通过四象限法,将系统的性能问题划分为不同的象限,以便快速识别哪些部分需要优化,哪些部分无需进一步操作。
-
USE方法分析:使用利用率(Utilization)、饱和度(Saturation)和错误(Errors)来全面审查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找出使用不足、饱和或出错频繁的资源,从而定位潜在的瓶颈。
-
收集数据:通过日志、监控工具等手段收集系统的运行数据,了解其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瓶颈分析提供依据。
-
识别瓶颈: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识别系统中的性能瓶颈,确定哪些资源或操作导致了系统响应时间过长或资源过度消耗。
-
优化:针对识别出的瓶颈,开发者可以采用一系列策略进行优化,如优化算法、改善I/O性能、增加硬件资源等。
-
验证和迭代:优化完成后,通过基准测试和性能度量来验证优化效果。如果性能仍不达标,则需要重新迭代该流程,继续分析和优化。
-
工具的使用:在整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借助性能分析工具(如监控工具、日志分析工具)来辅助数据收集、瓶颈识别和优化验证。
-
度量和基准测试:最后,通过度量和基准测试来对比优化前后的性能,确保系统达到了设定的基准或超过了预期的性能目标。
性能优化是一个从系统基线出发、逐步改进的迭代过程。首先,开发者需要明确当前系统的性能基线,并设定明确的业务目标。接着,通过分析工具和方法(如四象限法和USE方法),识别和定义系统中的性能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实施后进行验证。优化过程通常是多次迭代的,直到系统性能达到或超过预期的目标为止。这种系统化的流程确保了性能优化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 理解系统
目标
在开始优化之前,首先要全面理解系统的架构、工作负载以及性能目标。深入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潜在瓶颈是优化的基础。
深度解析
理解系统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软件架构分析和工作负载分析。
-
软件架构分析(自上而下):从系统的整体架构入手,分析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数据流动和依赖。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识别架构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如不合理的模块划分、冗余的通信路径等。
-
资源利用情况分析(自下而上):直接从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入手,分析CPU、内存、网络和磁盘等资源的利用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识别资源瓶颈,如CPU过载、内存泄漏或磁盘I/O瓶颈。
+------------------+| Workload |+------------------+|+------------------+ Workload Analysis| Application | v+------------------+ || |v |+------------------+ || System Libraries | |+------------------+ || |v |+------------------+ || System Calls | |+------------------+ || |v |+------------------+ || Kernel | |+------------------+ || |v |+------------------+ || Devices | |+------------------+ |^ || |+--------------------------+Resource Analysis
最终确认问题:通过上述分析,明确性能问题的根源,从而制定具体的优化目标。例如,目标可能是减少某个模块的响应时间,提高整体吞吐量,或降低资源使用率。
2. 设定基准
目标
通过记录当前系统的性能,建立基准线,以便在优化前后进行对比,从而评估优化效果。
深度解析
设定基准是性能优化的起点,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性能指标:
-
利用率(Utilization):
- CPU利用率:衡量CPU在特定时间内的工作负载,过高可能导致资源紧张,过低则可能表明资源浪费。
- 内存利用率:评估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内存不足会导致频繁的垃圾回收或页面交换。
- 网络利用率:监控网络带宽的使用,过高可能导致延迟增加。
- 磁盘利用率:衡量磁盘的I/O操作,过高可能成为性能瓶颈。
-
吞吐量(Throughput):
衡量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工作量,如每秒处理的请求数。这一指标反映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用户发起请求到系统响应所需的时间,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分析方法:
- 使用监控工具(如Prometheus、Grafana)记录上述指标的历史数据。
- 进行基准测试,模拟实际工作负载,获取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
重要性:
设定基准不仅帮助识别当前的性能水平,还为后续的优化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标准。例如,通过基准测试发现响应时间较长,可以针对性的优化相关模块,并在优化后通过对比基准来验证提升效果。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与延迟(Latency)的区别详解
在系统性能优化中,响应时间和延迟是两个常被提及但容易混淆的概念。准确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对于有效诊断和优化系统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阐述响应时间与延迟的定义、区别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定义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 定义:响应时间是指从用户发出请求到系统完成响应并返回结果所经历的总时间。这包括请求的发送、系统处理请求、生成响应以及响应的传输等所有阶段的时间。
- 组成部分:
- 网络传输时间:请求从客户端传输到服务器,以及响应从服务器传输回客户端所花费的时间。
- 处理时间: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处理该请求所需的时间,包括应用逻辑执行、数据库查询、数据处理等。
- 等待时间:在高负载情况下,可能存在请求在队列中等待处理的时间。
延迟(Latency)
- 定义:延迟是指数据从源头传输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通常指的是网络延迟,即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它代表了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延时。
- 类型:
- 传播延迟(Propagation Latency):信号在媒介(如光纤、电缆)中传播所需的时间,取决于距离和信号传播速度。
- 处理延迟(Processing Latency):设备处理数据包头部信息、路由决策等所需的时间。
- 排队延迟(Queuing Latency):数据包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中排队等待处理的时间。
二、两者的区别
指标 |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 延迟(Latency) |
---|---|---|
定义范围 | 用户请求到系统响应的整体时间 | 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时间 |
包含内容 | 包括网络传输时间、服务器处理时间、等待时间等所有阶段的时间 | 仅包括数据从源头到目的地的传输时间 |
影响因素 | 网络延迟、服务器性能、应用逻辑复杂度、数据库性能、并发请求数量等 | 距离、网络设备性能、网络拥塞情况、数据包大小等 |
测量方式 | 从用户视角测量,通常使用浏览器开发者工具、APM工具等 | 从网络层面测量,通常使用ping、traceroute等网络诊断工具 |
优化策略 | 优化网络架构、提升服务器性能、优化应用代码和数据库查询、负载均衡等 | 优化网络路径、升级网络设备、减少跳数、提高带宽、使用CDN等 |
三、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
性能优化的侧重点不同:
- 响应时间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网络、服务器和应用层面的多方面因素。例如,通过优化数据库查询、增加缓存或使用更高效的算法来减少服务器处理时间;使用CDN或负载均衡器来减少网络传输时间。
- 延迟的优化则更加专注于网络层面,如选择更优的网络路径、升级网络设备或增加带宽以减少数据传输时间。
-
问题定位的精确性:
- 当响应时间较长时,需要分析是由于高延迟还是服务器处理耗时引起的。通过分解响应时间,可以更精确地定位问题所在。
- 例如,使用网络监控工具测量延迟,如果发现延迟较高,则可能需要优化网络;如果延迟正常,但响应时间依然较长,则需检查服务器和应用层面的性能瓶颈。
-
用户体验的影响:
- 响应时间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尤其是在交互密集型应用中,如网页加载、在线交易等。优化响应时间可以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系统的可用性。
- 高延迟可能导致实时应用(如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的用户体验下降,需要特别关注和优化。
四、示例说明
示例一:网页加载
- 场景: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等待页面完全加载。
- 响应时间:从用户按下回车键到页面完全加载所需的时间。
- 延迟:请求从用户的设备传输到服务器,以及响应从服务器传输回用户设备的时间。
- 分析:
- 如果延迟较高,页面加载时间增加,可能需要优化网络路径或使用CDN。
- 如果服务器处理时间较长,可能需要优化服务器性能或应用代码。
示例二:API请求
- 场景:移动应用向后端服务器发送API请求获取数据。
- 响应时间:从应用发送请求到接收到完整数据的时间。
- 延迟:请求和响应在网络中的传输时间。
- 分析:
- 高延迟可能导致用户操作的延迟感,需要优化网络连接或服务器位置。
- 服务器处理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响应时间增加,需要优化API处理逻辑或数据库访问。
虽然响应时间和延迟都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但它们侧重于不同的层面。响应时间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涵盖了从用户发起请求到系统完成响应的整个过程,而延迟则专注于网络层面的数据传输时间。在性能优化过程中,准确区分这两个概念,能够帮助开发者和运维人员更有效地定位性能瓶颈,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从而提升系统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理解并应用这些概念,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还能确保系统在高负载和复杂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定和高效的运行状态。因此,在进行性能优化时,务必综合考虑响应时间和延迟,制定全面而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3. 四象限法
目标
利用性能的“快/慢”和“高效/低效”两个维度,将性能问题分类,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深度解析
四象限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性能问题分类方法,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和解决性能瓶颈。具体分类如下:
-
快速且高效(No Optimization Needed):
- 特点:系统响应迅速,资源利用率高效。
- 处理措施:此类部分无需优化,可以维持现状。
-
慢且高效(Increase Resources):
- 特点:响应时间较长,但资源利用率合理。
- 处理措施:可以通过增加硬件资源(如CPU、内存)来提升性能。
-
慢且低效(Optimize the Bottleneck):
- 特点:响应时间长且资源利用率低,明确存在性能瓶颈。
- 处理措施:深入分析并优化具体的瓶颈部分,如改进算法、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
快速且低效(Improve Efficiency):
- 特点:响应迅速,但资源利用率不高,存在优化空间。
- 处理措施:优化代码或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具体例子
假设一个Web服务的响应时间较长(慢),但CPU利用率较高(高效),这属于“慢且高效”象限。这时,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的CPU资源来提升处理能力,缩短响应时间或者优化算法,降低CPU利用率。
另一个例子是数据库查询效率低下,导致响应时间长(慢)且CPU利用率低(低效),这属于“慢且低效”象限。此时,需优化查询语句、增加索引或调整数据库配置,以解决瓶颈。
重要性:
四象限法通过简明的分类,帮助开发者迅速识别问题的性质和所在,避免盲目优化,确保优化工作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4. USE 方法(利用率、饱和度、错误)
目标
通过关注系统资源的利用率(Utilization)、饱和度(Saturation)和错误(Errors),快速定位性能瓶颈。
深度解析
USE方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性能分析框架,涵盖了系统资源的全面监控,有助于快速识别和解决性能问题。
-
利用率(Utilization):
- 定义:资源在一定时间内被有效使用的比例。
- 分析方法:监测CPU、内存、网络和磁盘的使用率,判断哪些资源处于高负载或低负载状态。
- 优化策略:对于高利用率的资源,考虑扩展或优化其使用;对于低利用率的资源,评估是否需要减少资源或优化配置。
-
饱和度(Saturation):
- 定义:资源是否已达到其处理能力的极限,导致排队和延迟增加。
- 分析方法:监控队列长度、等待时间等指标,判断资源是否饱和。
- 优化策略:对于饱和的资源,考虑增加并发处理能力、优化资源分配或改进调度策略,减少排队和等待。
-
错误(Errors):
- 定义:系统中出现的错误或异常情况,如超时、失败请求等。
- 分析方法:通过日志和监控工具,识别系统中发生的错误类型和频率。
- 优化策略:修复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优化容错机制,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用示例
假设某电子商务网站在黑色星期五期间出现了响应缓慢的问题。通过USE方法分析:
- 利用率:发现CPU利用率达到了90%,内存利用率正常。
- 饱和度:CPU负载明显增加,导致请求排队和响应延迟。
- 错误:部分请求超时,用户体验下降。
基于此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增加CPU资源:扩展服务器或升级CPU,以提升处理能力。
- 优化代码:减少CPU密集型操作,提高代码执行效率。
- 负载均衡:分散请求到更多服务器,减少单个CPU的负载。
5. 收集数据
目标
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收集系统的性能数据,这是分析性能问题的第一步。
深度解析
数据收集是性能优化的基础,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
-
监控工具:
- 系统级监控:如Prometheus、Nagios,监控CPU、内存、网络和磁盘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 应用级监控:如New Relic、Datadog,监控应用的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和错误率。
-
日志分析:
- 收集应用日志、系统日志和安全日志,分析日志中的错误、警告和性能相关信息。
- 使用工具如ELK Stac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进行日志集中管理和分析。
-
基准测试:
- 模拟实际工作负载,进行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
- 常用工具包括Apache JMeter、LoadRunner、Siege等。
-
事件追踪:
- 使用分布式追踪工具如Jaeger、Zipkin,追踪跨服务请求的延迟,识别链路中的性能瓶颈。
数据收集的最佳实践:
- 全面覆盖:确保收集到所有关键资源和性能指标的数据,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 实时监控:采用实时监控工具,及时发现和响应性能问题。
- 存储和分析:合理存储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预测潜在的性能问题。
实例说明:
在优化一个在线交易系统时,通过系统监控工具发现CPU利用率持续高于80%,并且磁盘I/O频繁出现高延迟。结合日志分析,发现某些数据库查询占用了大量CPU资源。基于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和优化相关查询,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6. 识别瓶颈
目标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性能数据,找出系统中的主要瓶颈所在。
深度解析
识别瓶颈是性能优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分析数据:
- 综合利用率、饱和度和错误数据,找出系统中资源的使用状况和潜在问题。
- 利用图表和可视化工具(如Grafana)展示数据趋势,帮助识别异常峰值和模式。
-
优先级排序:
- 根据瓶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确定优化的优先级。
- 先解决影响最大的瓶颈,再逐步优化其他部分。
-
根因分析:
- 深入分析瓶颈的根本原因,避免仅解决表面问题。
- 使用工具如性能分析器(Profiler)进行代码级别的性能分析,找出低效的代码路径。
常见瓶颈来源:
- CPU瓶颈:高CPU利用率通常由计算密集型任务或低效算法引起。
- 内存瓶颈:内存不足或内存泄漏可能导致频繁的垃圾回收或页面交换。
- 磁盘I/O瓶颈:高磁盘延迟通常由大量的读写操作或不合理的存储配置引起。
- 网络瓶颈: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变慢,影响系统响应时间。
案例分析:
某大型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响应时间显著增加。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数据库服务器的CPU利用率达到95%,并且磁盘I/O延迟较高。进一步的根因分析显示,部分复杂的SQL查询缺乏索引,导致数据库查询效率低下。识别出这些问题后,可以针对性地优化SQL查询和数据库配置,以缓解瓶颈。
7. 优化
目标
根据识别出的瓶颈,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包括调整资源分配、优化代码或修改系统配置等,以提升系统性能。
深度解析
优化步骤应基于前面的分析结果,确保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瓶颈,提升系统整体性能。优化策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
资源扩展:
- 纵向扩展(Scaling Up):增加现有服务器的资源,如升级CPU、增加内存或更换更快的磁盘。
- 横向扩展(Scaling Out):增加更多的服务器节点,通过负载均衡分摊负载。
-
代码优化:
- 算法优化:改进算法,降低时间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
- 并发优化:合理使用多线程或异步编程,提升并发处理能力。
- 缓存机制:引入缓存(如Redis、Memcached),减少重复计算和数据库查询。
-
数据库优化:
- 索引优化:为常用查询添加索引,提升查询速度。
- 查询优化:重构复杂的SQL查询,减少不必要的联结和子查询。
- 数据库分片:将数据库分片,提高读写性能和可扩展性。
-
系统配置优化:
- 网络优化:调整网络配置,提升带宽和降低延迟。
- 操作系统优化:调整内核参数,优化进程调度和资源分配。
-
利用自动化工具:
- 自动调优工具:如AWS的Auto Scaling,根据负载自动调整资源。
- CI/CD集成:将性能优化集成到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流程中,确保优化措施的持续有效性。
优化实施的注意事项:
- 小步快跑:每次只进行少量优化,确保能够准确评估优化效果。
- 回滚计划:在进行优化前,制定详细的回滚计划,以防优化措施导致新的问题。
- 团队协作:优化工作需与开发、运维和测试团队紧密合作,确保各方面协调一致。
实例应用:
在前述电商平台案例中,针对数据库的高CPU利用率和磁盘I/O瓶颈,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 添加索引:为频繁查询的字段添加索引,提升查询效率。
- 优化SQL查询:重构复杂的联结查询,减少不必要的数据检索。
- 缓存热点数据:将热点查询结果缓存到Redis,减少数据库访问频率。
- 升级数据库服务器:增加服务器的CPU和更换更快的SSD,以提升数据库性能。
8. 验证和迭代
目标
优化后重新测试系统,验证性能是否得到了提升。如果未达到预期效果,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和优化。
深度解析
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验证和迭代,以确保系统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
重新测试:
- 基准对比:将优化后的性能数据与之前设定的基准进行对比,评估优化效果。
- 回归测试:确保优化措施未引入新的功能性问题或性能退化。
-
性能监控:
- 持续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实时发现和响应新的性能问题。
- 利用A/B测试或灰度发布,逐步验证优化措施在生产环境中的效果。
-
评估优化效果:
- 定量评估优化带来的提升,如响应时间减少了多少,吞吐量提升了多少。
- 定性评估用户体验的改善,如页面加载速度更快,系统更稳定。
-
迭代优化:
- 根据验证结果,识别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返回前面的步骤进行深入优化。
- 记录优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积累性能优化的知识库。
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系统需求和工作负载会随着时间变化,持续的性能监控和优化能够保证系统始终适应变化,避免性能衰退。
案例延续:
在优化电商平台的数据库性能后,通过基准测试确认响应时间缩短了30%,吞吐量提升了20%。同时,通过监控工具持续观察,确保优化后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若后续发现新的性能问题,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继续进行分析和优化。
9. 工具的使用
目标
使用合适的工具来帮助分析和优化系统。不同的工具适用于不同层次的性能分析,合理选择工具是高效优化的关键。
深度解析
性能优化过程中,工具的选择至关重要。以下是常用的性能分析和优化工具分类及其应用:
-
系统级工具:
- 监控工具:Prometheus、Nagios、Zabbix,用于实时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
- 性能分析工具:htop、top、vmstat、iostat,用于实时查看系统资源状态和进程表现。
-
应用级工具:
- APM(应用性能管理)工具:New Relic、Datadog、AppDynamics,用于监控应用的性能指标、跟踪请求路径和分析瓶颈。
- 代码分析工具:YourKit、VisualVM,用于分析Java应用的内存和CPU使用,识别低效代码。
-
数据库优化工具:
- 数据库监控工具:pgAdmin(PostgreSQL)、MySQL Workbench,用于监控和优化数据库性能。
- 查询优化工具:Explain、ApexSQL,用于分析和优化SQL查询。
-
分布式系统分析工具:
- 分布式追踪工具:Jaeger、Zipkin,用于跟踪跨服务请求,识别分布式系统中的延迟和瓶颈。
- 日志管理工具:ELK Stac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Splunk,用于集中收集、分析和可视化日志数据。
-
基准测试工具:
- 压力测试工具:Apache JMeter、LoadRunner、Siege,用于模拟高负载下的系统表现。
- 性能测试工具:Gatling、Locust,用于进行基于场景的性能测试。
工具选择原则:
- 需求匹配:根据具体的性能分析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工具。例如,实时监控选择Prometheus,代码分析选择YourKit。
- 集成能力:选择能够与现有系统和流程无缝集成的工具,提升使用效率。
- 易用性和可视化:优先选择具有友好界面和强大可视化能力的工具,方便数据分析和决策。
实用案例:
在进行性能优化时,使用Prometheus和Grafana进行系统资源监控,使用Jaeger进行分布式追踪,结合ELK Stack进行日志分析,全面了解系统的性能状况。此外,利用Apache JMeter进行基准测试,模拟实际工作负载,评估优化效果。
10. 度量和基准测试
目标
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进行优化,确保优化有明确的量化依据,持续度量性能表现,利用基准测试评估优化效果。
深度解析
度量和基准测试是确保性能优化有效性的关键步骤,涵盖以下内容:
-
设定度量指标:
- 明确需要监测和优化的关键性能指标(KPI),如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
- 确保这些指标与业务目标和用户体验直接相关。
-
基准测试设计:
- 设计全面的测试场景,覆盖系统的各种使用情况和负载条件。
- 确定测试参数,如并发用户数、请求频率、数据量等。
-
执行基准测试:
- 使用合适的工具(如JMeter、Locust)进行基准测试,模拟实际工作负载。
- 在优化前后分别进行测试,确保测试条件一致,以保证对比的公平性。
-
数据分析与对比:
- 分析优化前后的测试结果,比较关键指标的变化。
- 确认优化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识别仍需改进的地方。
-
持续度量:
- 建立持续监测机制,定期进行基准测试,跟踪系统性能的变化。
- 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中的性能回归测试,确保新代码不会引入性能问题。
最佳实践:
- 全面覆盖:确保基准测试覆盖系统的所有关键路径和高负载场景,避免遗漏潜在的性能问题。
- 客观对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比测试,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 自动化集成:将基准测试集成到CI/CD流水线中,自动检测性能回归,提升优化的效率和可靠性。
案例应用:
在电商平台的优化过程中,设定了以下度量指标:页面响应时间、订单处理吞吐量、数据库查询延迟等。通过JMeter进行基准测试,发现优化后的页面响应时间减少了25%,订单处理吞吐量提升了15%。这些数据明确展示了优化措施的效果,进一步指导后续的优化工作。
总结
以上十个步骤构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性能优化方法论,涵盖了从系统理解、基准设定、瓶颈识别、优化实施到验证迭代的完整过程。通过遵循这一方法论,开发者和运维团队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解决系统性能问题,持续提升系统的性能表现,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和用户期望。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选择和使用性能分析工具,结合持续的度量和基准测试,是实现高效优化的关键。此外,优化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经验积累,也对成功提升系统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的详解能够为您的性能优化之路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相关文章:

系统性能优化方法论详解:从理解系统到验证迭代
在当今的企业级和云计算环境中,系统性能优化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对系统优化的步骤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系统化地进行性能优化,从而显著提升系统的整体表现。 流程概述: 系统性能优化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x…...

使用Tengine 对负载均衡进行状态检查(day028)
本篇文章对于在服务器已经安装了nginx,但却希望使用Tengine 的状态检查或其他功能时使用,不需要卸载服务器上的nginx,思路是使用干净服务器(未安装过nginx)通过编译安装Tengine,通过对./configure的配置,保证安装Tengi…...

网站推广实战案例:杭州翔胜科技有限公司如何为中小企业打开市场大门
以下是以杭州翔胜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解析其如何通过网站推广为中小企业打开市场大门的实战案例: 一、一站式网站推广方案 杭州翔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一站式网站推广方案,该方案整合了多种推广手段,如搜索引擎优化(SEO&a…...

视频修复技术和实时在线处理
什么是视频修复? 视频修复技术的目标是填补视频中的缺失部分,使视频内容连贯合理。这项技术在对象移除、视频修复和视频补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方法通常需要处理整个视频,导致处理速度慢,难以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 技术发…...

文心一言 VS 讯飞星火 VS chatgpt (396)-- 算法导论25.2 1题
一、在图 25-2 所示的带权重的有向图上运行 Floyd-Warshall 算法,给出外层循环的每一次迭代所生成的矩阵 D ( k ) D^{(k)} D(k) 。如果要写代码,请用go语言。 文心一言: 好的,让我们一步步分析在带权重的有向图上运行 Floyd-Wa…...

如何使用本地大模型做数据分析
工具:interpreter --local 样本数据: 1、启动分析工具 2、显示数据文件内容 输入: 显示/Users/wxl/work/example_label.csv 输出:(每次输出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3、相关性分析 输入: 分析客户类型与成…...

【Nginx从入门到精通】04-安装部署-使用XShell给虚拟机配置静态ip
文章目录 总结1、XShell :方便管理多台机器2、配置ip文件:区分大小写 一、查看上网模式二、Centos 7 设置静态ipStage 1 :登录root账号Stage 2 :设置静态ip : 修改配置文件 <font colororange>ifcfg-ens33Stage 2-1…...

C# 面向对象的接口
接口,多态性,密封类 C# 接口 遥控器是观众和电视之间的接口。 它是此电子设备的接口。 外交礼仪指导外交领域的所有活动。 道路规则是驾车者,骑自行车者和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则。 编程中的接口类似于前面的示例。 接口是: APIsC…...

使用IDEA+Maven实现MapReduced的WordCount
使用IDEAMaven实现MapReduce 准备工作 在桌面创建文件wordfile1.txt I love Spark I love Hadoop在桌面创建文件wordfile2.txt Hadoop is good Spark is fast上传文件到Hadoop # 启动Hadoop cd /usr/local/hadoop ./sbin/start-dfs.sh # 删除HDFS的hadoop对应的input和out…...

go语言示例代码
go语言示例代码, package mainimport "fmt" import "encoding/json"func main() {list : []int{11, 12, 13, 14, 15}for i,x : range list {fmt.Println("i ", i, ",x ", x)}fmt.Println("")for i : range l…...

华为云容器监控平台
首先搜索CCE,点击云容器引擎CCE 有不同的测试,生产,正式环境 工作负载--直接查询服务名看监控 数据库都是走的一个 Redis的查看...

阿里短信发送报错 InvalidTimeStamp.Expired
背景 给客户做的人力资源系统,今天客户用阿里云短信,结果报错: nvalidTimeStamp.Expired Specified time stamp or date value is expired. HTTP Status: 400 RequestID: A 怎么办呢?搜资料, 是客户端时间ÿ…...

Ubuntu问题 -- 设置ubuntu的IP为静态IP (图形化界面设置) 小白友好
目的 为了将ubuntu服务器IP固定, 方便ssh连接人在服务器前使用图形化界面设置 设置 找到自己的网卡名称, 我的是 eno1, 并进入设置界面 查看当前的IP, 网关, 掩码和DNS (注意对应eno1) nmcli dev show掩码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完整的 (注意对应eno1) , 我这里是255.255.255.…...

Sigrity SPEED2000 TDR TDT Simulation模式如何进行时域阻抗仿真分析操作指导-差分信号
Sigrity SPEED2000 TDR TDT Simulation模式如何进行时域阻抗仿真分析操作指导-差分信号 Sigrity SPEED2000 TDR TDT Simulation模式如何进行时域阻抗仿真分析操作指导-单端信号详细介绍了单端信号如何进行TDR仿真分析,下面介绍如何对差分信号进行TDR分析,还是以下图为例进行分…...

Cesium 加载B3DM模型
一、引入Cesium,可以使用该链接下载cesium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RQyaFCkxO2xQQT5RzFUCw?pwdkcv9 提取码: kcv9 在index.html文件中引入cesium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Cesium/Cesium.js"></script> …...

阿里巴巴官方「SpringCloudAlibaba全彩学习手册」限时开源!
最近我在知乎上看过的一个热门回答: 初级 Java 开发面临的最大瓶颈在于,脱离不出自身业务带来的局限。日常工作中大部分时间在增删改查、写写接口、改改 bug,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跟刚工作时相比没什么进步。 所以我们…...

Docker是一个容器化平台注意事项
Docker本身是一个容器化平台,它允许你将应用及其依赖打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可以在任何安装了Docker的机器上运行这个容器。Docker容器是跨平台的,但有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跨架构不可行 操作系统兼容性:Docke…...

Redis中的zset用法详解
文章目录 Redis中的zset用法详解一、引言二、zset的基本概念和操作1、zset的添加和删除1.1、添加元素1.2、删除元素 2、zset的查询2.1、获取元素分数2.2、获取元素排名 3、zset的范围查询3.1、按排名查询3.2、按分数查询 三、zset的应用场景1、排行榜1.1、添加玩家得分1.2、获取…...

上位机编程命名规范
1.大小写规范 文件名全部小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命名约定,特别是在跨平台开发和开源项目中。主要原因涉及技术约束、可读性和一致性等方面。以下是原因和优劣势的详细分析: 1. 避免跨平台问题 不同操作系统对文件名的大小写处理方式不同: Li…...

Python 操作mysql - 关系型数据库存储
Python 操作mysql - 关系型数据库存储 文章目录 Python 操作mysql - 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简单介绍连接数据库创建表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查询数据 简单介绍 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以“关系”的方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数据库。它使用表(也称为“关系”)来表…...

React基础知识一
写的东西太多了,照成csdn文档编辑器都开始卡顿了,所以分篇写。 1.安装React 需要安装下面三个包。 react:react核心包 react-dom:渲染需要用到的核心包 babel:将jsx语法转换成React代码的工具。(没使用jsx可以不装)1.1 在html中…...

游戏行业趋势:“AI、出海、IP”大热下,如何提升竞争力?
游戏:新品供给影响业绩释放节奏,后续游戏新品逐步上线,或驱动板块业绩修复 2024年前三季度A股游戏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81.8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归母净利润73.3亿元,同比下滑30.4%,或主要受 20…...

shell--第一次作业
1.接收用户部署的服务名称 # 脚本入口 read -p "请输入要部署的服务名称:" service_name 2.判断服务是否安装 # 判断服务是否安装 if rpm -q "$service_name" &>/dev/null; then echo "服务 $service_name 已安装。" 已…...

Rust:原子操作 AtomicBool
在 Rust 中,你可以使用 std::sync::atomic 模块来进行原子操作。原子操作在多线程环境中特别有用,因为它们可以确保操作的原子性和可见性,从而避免数据竞争和其他并发问题。 为了读取和设置布尔值,你可以使用 AtomicBool 类型。以…...

深入浅出学算法002-n个1
任务内容 Description 由n个1组成的整数能被K(K<10000)整除,n至少为多少? Input 多组测试数据,第一行输入整数T,表示组数 然后是T行,每行输入1个整 数代表K Output 对于每组测试数据输出1行,值为n Sampl…...

GPT1.0 和 GPT2.0 的联系与区别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OpenAI 提出的 GPT 系列模型成为了生成式预训练模型的代表。作为 GPT 系列的两代代表,GPT-1 和 GPT-2 虽然在架构上有着继承关系,但在设计理念和性能上有显著的改进。本文将从模型架构、参数规模、训练数据和…...

STM32F103 GPIO和串口实战
本节我们将会对STM32F103的硬件资源GPIO和串口进行介绍。 一、GPIO 1.1 电路原理图 LED电路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其中: LED1连接到PA8引脚,低电平点亮;LED2连接到PD2引脚,低电平点亮; 1.2 GPIO引脚介绍 STM32…...

Go 并发
Go 并发 Go 语言,自2009年发布以来,以其独特的并发模型和简洁的语法在编程界崭露头角。Go 语言的并发机制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它通过轻量级的线程——goroutine,以及通道(channel)和同步原语,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高效、易用的并发编程方式。 Goroutine:Go 语言的并发基…...

C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简单实现栈的出栈与入栈
(一)栈的基本概念 栈(Stack)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如铁路调度。如下 图: (二)栈的的表现形式 栈有两种表示形式:栈的表示和实现、栈的 链式表示。 1.栈的表示和…...

单片机智能家居火灾环境安全检测-分享
目录 前言 一、本设计主要实现哪些很“开门”功能? 二、电路设计原理图 电路图采用Altium Designer进行设计: 三、实物设计图 四、程序源代码设计 五、获取资料内容 前言 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大多依赖于简单的烟雾探测器或温度传感器,…...